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邹治学‖尘封二百年的乡愁

家乡——丹凤县,曾经只是一个小镇,再早恐怕连个镇都称不上。原本就是一些“土族”人在这里生活,也许他们就是最早的从山西大槐树下迁徙过来的吧!再后来,据传说200年前安徽安庆有一大批移民迁移而来,才有了人气。我家老祖宗可能来的晚些,是逃难来的。这都是有“家谱”记载的,说起“家谱”还得归功于一位“胆大”能行的爷爷,他曾是当年“红卫兵”的骨干分子,搜抄之前就把“家谱”转移到一个叫“画眉荡”的山洞里。又“巧舌如簧”“瞒天过海”得以保存下来。可能我们是后来的,就住在山大沟深的沟岔之地。同在丹凤生活的人习惯说我们是“后山人”,离县城近点叫“前山人”。以东商镇,棣花一带叫“上乡人”,也叫“州川人”,可能离商州近的原因,以东的叫“下乡人”。这些都是以前相处日久的戏言,昵称吧,据现今的高寿老人说:丹凤县是从全国解放后,正式成立建制的,就方言也有“本地人”“下湖人”之分,然后就“下湖人”也有“太湖老“,“安徽老“,“湖北老“之分,在共和国的地图有了隶属的版图。几多风云,一路走来,不论从哪里来的都融为“乡党”“一家人”。现有三十多万人的体体面面、温馨和谐的大家庭。然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又有几多酸涩,几多传奇,几多故事,几多尘封,史料未曾记载的往事轶事。

O一七年,经朋友介绍来到湖北大冶县的一个铜矿打工,这本是皇室的矿点近脉现有“皇铜台”的遗址。登记注册个人资料时,一个冒失的小伙子说:“你怎么姓邹?我媳妇就是姓邹的。”初来面生,闻听确有几分气恼。但他继而又说,“我回家问问,我们这邹家与你们是不是一家?”看他似有诚意,心想,同姓不同宗的很多,也就气平了。但陡然想起,祖上相传,老家就在湖北,故烦请帮忙,又告许了尽能知道的上辈的排行,(这是一个民族的传承史一个字就是一代人)。

也许是祖上有德,居然一一对上号了,多少辈都未能找到的“祖迹”竟让我在打工的行程中找到了。欣喜之际,给家里打电话,请出“家谱”,清晰的记载着:湖北、黄州、三溪口,这不是口耳相传,却是从厚厚的、线装的、发黄的竹棉纸上证实的啊!

“祖迹”是何等尊容?族人过得怎样?兴奋、喜悦、激动得不能入眠。第二天天未大亮,净身净脸,向领导告假,认祖归家去也!那个毛头小伙骑着摩托带着我风驰电速踏上“回家”的路,不过照辈分排下来,他与我同辈,确切的说是准妹婿了。到了,归家嫌车慢,终于到家了。映入眼帘的是三条不同方向凝集成大河的河流,那声势、那气魄像是奉命待集,不难想像他是去长江集合去了,集镇市场上车水马龙,好不繁华,有人带路,不宜细览,不觉来到一座大桥,集齐一个繁花的集市……

一座规模不小的酒店(吃、住、娱乐的那种)他告知这是他丈人家的,也就是我哥哥的了。穿过酒店到后院,一个精致的、清雅的农家小院,有花有树,有小桥流水,有假山趣玩,还有一片菜园,一个鱼池,虽说都不大,却够主人一家享用。一群人似在迎接,却非一个熟面孔,似有亲人相见不敢认的感慨。倒是有认得的妹夫介绍:有爷爷、叔叔,自然还有从未谋面的妹妹。提前预约,早已酒温菜齐。面对丰盛的满桌酒菜,虽叫不上名堂,但绝不亚于“十三花”“满汉全席”。举杯,“当”的一声脆响,手在抖,口无词,眼含泪。良久,主家哥哥缓缓的一句:“一家人不拘礼节,随意”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祝酒词吧,一饮而尽。那酒味,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似有心有灵犀,饭罢,沏茶,还未来得急细品。院里忽然进来一帮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似乎要把小院挤破。群情激动,异口同声问:“谁是陕西本家的?”

似像媒体记者,争抢头版头条。我就像众星捧月,又像明星大腕登场。院里太小,大厅落座,那人气,那氛围恐怕是酒店第一次的火爆,服务小生张着合不拢嘴,紧急反应,发挥着有点慌乱的专业技能。千言万语,是喜是悲,无词形容。有人请来“族谱”,感慨礼拜。寻祖翻阅,军、定、胜、治、孝,200多年了,多么难得不易的“家宴”“家族聚会”啊!家族之幸,有人喜极而泣。良久夜浓,大家才余兴未退的各自安息,当然也议好“明天拜祠堂”,然后再前无法对证,也无需考证。亲人啊,骨肉同胞啊,血浓于水啊!

祠堂坐落在座北朝南的三大自然村中间,虽说也是高楼林立,但未曾涉及祠堂权限,场院、花草、松柏都是坚守在的位置,几棵大柏树似得双人合围,显得古朴、苍劲,多大树龄,恐怕只有祖先知道。祠堂正面梁柱,飞檐画壁,古色古朴,庄严雄伟。堂中高祖列祖、列宗牌位画像,祖祖代代,排列有序,着饰装扮,有龙袍玉带,商贾达人,文武秀士,彰显家族显赫、尊贵,每位祖先都有年限、官职、简述等记载。请香叩头就算认祖归宗了。距祠堂十几米有一大建筑物,又有圆形筒壁,壁上有眼,顶上有盖顶,族人说这是碉堡,日本人建的。看来,日本万恶,但对祠堂却秋毫无犯,想必还有一丝人气,也许是他们祖先也是华夏人之故吧。

几多沧桑,几多显赫,一个名门望族,族谱记载,二百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水灾,是家属陷入困境,继而又是蝗灾,草木皆被人吞食,家族更遭灭顶之灾,有的幸存,有的四散逃命。其中有一批逃往陕西,一直延续了这脉香火。大灾过后,也许有往来走动,尔后战乱,日侵等也就失去了联络。时奉国泰民安,时来转运,终在我辈,改革开放,才是我在打工路上幸获机遇,得以认祖归宗,圆了几载几辈人的寻亲之梦,传承之愿。 

    族居鱼美之乡,繁华自不必说。这边在陕西也有一番天地。虽经苦难,但以鄂人聪慧,早已融入秦人的豪爽大气氛围。他们和睦相处,繁衍生息,也有族人百户之多。嫁娶接亲,入乡随俗,也是血肉相融。他们爱秦腔,也会汉剧、老二簧,也热衷于黄梅戏和花鼓小调。这也许就是传承的真谛,在这方乐土里生活着安庆、湖北、浙杭的落难人,也有从山西大槐树迁徙而来的移民,也许还有朝廷发配的流民犯科。但在华夏的版图上都是炎黄子孙,骨肉同胞,自古华夏一家亲。

几多沧桑,几多辛酸,几多泪。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家人一路走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国富民安,在国家一系列扶贫政策下,再无贫困、饥饿、流离。在祖国的国度里处处是乐园,是家,太平盛世,莺歌燕舞,且听:鄂剧、秦腔、遥遥呼应,韵味悠长……

简介:邹治学,曾用名邹彧。丹凤县龙驹寨镇白家庄村人,文学爱好者,自由职业,种地打工,闲暇之余,喜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曾在新疆克拉玛依巜石油文学》发表过作品,并吸收为会员。后又在家乡公众号《书山生花》,《先生来啦》,《商洛棣花乡土文学研究院》发表过作品。生活维艰,但对文学的钟爱,终生不弃!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诵读顾问:海俊

主编:丹凤晒晒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自媒体支持:陕西文谭      无言年华

                   温暖相见       家在商

                   大乾州          新新文学

                   华文月刊       松风阁语

投稿:(添加15591980848微信,必须附个人简介,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活笔记】湖北 熊向阳‖ 熊氏祠堂
陕西紫阳县朱氏——靑君堂(朱清莙/编撰)
家谱编修完成后,如何保存和供奉?
家谱的体例(四)
[转载]族人新家谱
家谱基本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