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氣玉佩銘

2. 與煉氣有關最早出土文獻是《行氣玉珮銘》,屬戰國初年的作品。

先秦方仙道的修煉方法,大概有行氣、服食、房中三大家,直接言內丹的修煉者,尚未萌芽。修煉術在當時來說,分兩個層面發展。其一是,修煉與信仰相結合,修煉只不過是追求成仙的手段。另一是,士人在天人關係上有所覺知,借修煉以明大道。從不同的層面所存在不同的修煉模式看,煉氣思想已存在某程度的神仙觀念。《行氣玉佩銘》只有四十五字。原銘文為:

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機舂在上,地機舂在下。順則生, 逆則死。

這明顯是古代氣功的一種。全部份分成五段。(一)“蓄”:把氣深深地從外吸到體內。(二)“伸”:把氣向下延伸。(三)“定”:讓氣定在小腹。保持住這個狀態,便是“固”。(四)“萌”:那是物極必反,靜極而動的結果。這時是內氣萌生的現象。內氣就是“真氣”,定後自然有真氣出現。真氣逐漸壯大,故曰“長”。(五)“退”:指真氣慢慢沿著背正中線的督脈上引頭頂,整個工夫完成。

這個功夫重點在於“固則萌”。萌是指“真氣”萌生,為何可以呢?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我們日常所呼吸的氣,是有形之氣。有形的氣經過身體的造化可以變成無形之氣。另外,通過鍛鍊也可以促進無形之氣的產生。所謂“真氣”或內氣,即“無形之氣”。人體中所存養而備用的氣,不是有形的,卻是無形的。我們在日常生活所耗損的也不是有形之氣,而是無形之氣。當有形之氣儲備充足,身體便能產生質變,通過“氣多能生液,液多能生氣”的體內造化,無形之氣即真氣便會萌生。這句“固則萌”的意思也在此。我們可以想像,這個工夫的做法是很簡單的:雙腳平肩站立,雙手輕貼小腹,眼微斂,神內收,深深吸氣,導引至小腹,氣息定住,心數三至五秒。自會感覺小腹充實,腰腎之間出現一股暖流,徐徐往上升。然後呼氣。後期內丹講求無形之真氣,神仙境界必須通過陰盡陽全的修為方可達致。而所謂陽氣,又須從無形的真氣開始。《行氣玉佩銘》提到了“固則萌”的概念,反映了氣觀念已由外而內,由有形進入無形的階段,此其一。由定而固而萌的造作集中在小腹之間,由小腹氣足至真氣萌生,再讓氣循任督輸佈下去,這個小腹的作用,就相當於後世所稱之丹田的作用。雖無丹田之稱,但實已用上內丹功法,此其二。其“天機舂在上,地機舂在下”,是天覆地載,陽到天而不能升,陰到地而不能降的循環之理,蘊藏大小宇宙同途的天人合一思想,此其三。所以,它基本上有著內丹煉氣的要求。還有值得注意的是,《行氣玉佩銘》已不是肢體動作的工夫,不是像馬王堆出土的“導引圖”一類的導引術;它是一種追求內氣的工夫。

《行氣玉佩銘》是戰國初年的文物,它與老子的年代相距不到一百年,老子思想中“致虛極守靜篤”、“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精”等修煉上的啟示,對此銘文不無影響。春秋戰國時期,氣功修煉是很普遍的。齊國稷下道家的養生術發展,及當時人們追求外丹以達致長生不死的思想,也是當時氣功活動遍及朝野的原因。

(完)

(本文作者:袁康就。此文為2006年7月30日袁康就博士於氣功系列講座之提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当拳术丹田运气的机理
小周天功法
寶瓶氣功法的練習[
道家内丹之返还法.
气功养生----消淋功
入藥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