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道陵修炼“成仙”之地
我于2006年5月22日下午四点,从剑门关乘车来到了剑阁县长途汽车站。当时,虽然太阳已经偏西,但火辣辣的阳光照射在身上,仍是热得人不大好受。考虑到离太阳落山还早,时间较充裕,精力还充沛,便决定去游鹤鸣山。鹤鸣山在县城东郊,猛一听郊区,恐怕在人们的印象中,离城不是十里八里,就是乘车也得几十分钟。可是,这里的郊区就不同了,近得很,当地人告诉我,到鹤鸣山登山处,超不过400米,如果乘车从后山上山门,也用不了五分钟。看来,这就是小县城里居民生活上的便利处。为了省时省力,我乘出租车,沿着后山风景秀丽的盘山路,缓缓地爬上了绿树成荫的山顶。下车后,我首先看到的是路左侧一座很普通的寺庙,庙的上方有“张天师”几个大字。于是,我漫步走向寺庙,快到门口时,突然,看到一位白发长须的道人,从我的左边一个小小的打谷场上走来,经他介绍得知:这座庙是专供张天师的,张天师的名字叫张道陵,原名张陵。东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任江州令,顺帝(126―144年)时与弟子前来鹤鸣山修道,永和六年(141年)作道书24篇,并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创立道派,为道教定型化之始。入道者需出五斗米,故亦称五斗米道。后道教徒尊为“天师”,其后裔袭承道法,居江西龙虎山,世称“张天师”。鹤鸣山所以能出名,就是因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在这里修道“成仙”。因此,后来人们把鹤鸣山、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寺庙北侧约40米处是山门,门上方正中有“鹤鸣山”三个非常醒目的大字,左边挂着牌子写着“剑阁县剑门风景区管理局鹤鸣山管理处”。大门附近静悄悄的,几乎看不到行人,别说找导游,就是寻人问情况,也是一件难事。后来,总算找到守门的,经他指点,我登上了几级台阶后,走进了初唐重建的重阳亭。重阳亭是鹤鸣山最著名的景观,以它为中心,把众多的文物古迹连成一线,成了海内外游人“登高览胜”之地。再往前走是一座新塔,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清代建成的文峰塔,近年来才重新修复的。它矗立在山顶,周围苍松掩映,山间翠松葱茏。

  从文峰塔往西走,一下坡,左边便是寺院的后门,门已被铁将军把守,我无法进去,只好向里面喊话,有人吗?有人吗?喊了一阵,根本没人回答,让人讨厌的是院里的狗汪汪直叫。我只好又返回文峰塔下,正当我犹豫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身穿公安服的老者,经了解,他是从外地来看女儿的退休干部,得知我是从远方专程来游鹤鸣山时,马上答应帮我找人。我跟着他又下了坡,沿着寺院的西墙,穿越在密密的小树林中,边走边向里面喊人,就这样,从后门一直喊到前门,也没有人答应,唯一能听到的还是狗叫声。一看前门也是铁将军把门。没办法,我俩只好沿着台阶下山,当走到途中一个凉亭时,遇上了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看上去像个憨厚的农民。老者认识他,见面就是一阵四川话,意思是让他领我进去看一下,年轻人爽快地答应了,很快把他的马赶到了一大片草地上,便领着我进了寺院。一进门,我看到左边是马厩,右边是平房,门口还拴着一条狗。心想,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能把活狗、真马都放在文物古迹院里呢?这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后来,我还是跟着他在里面转了一圈,他虽然不会解说,但态度好,又热情,还能抓住重点简单地介绍一些历史情节和重要内容,让我获取了不少知识。这座寺院,东边靠崖,西边是墙,有南北两道小门,东西宽约20多米,南北长不足百米。院内多数文物古迹都保护不善,参观时,既没有路标又没有正规游路,真是杂草丛生难以落脚,这种现状与鹤鸣山的名声很不相称。最后,我才知道,鹤鸣山只有三位道人,都住在供奉张天师的庙里。下边这处院,长期以来,根本无人管理。目前,已租给这位年轻人,他养着四匹马,白天靠游人骑马来挣钱,晚上,马就都进寺院了。他为了安全,还养了一条狗。另外还听说,白天游人来参观时,有人就领着进去转一转,如果没人来,就干脆把门锁上了。

  尽管这个寺院的文物古迹保护欠妥,但它只是景区的一小部分。说实在话,鹤鸣山的主要景点还是很受游人青睐的。历代来此观光的诗人墨客都曾在此题诗嵌碑、刻石造像、言志抒情。唐代三绝就是唐人留下的古代文化佳品。一绝:李商隐撰《剑州重阳亭铭》碑。重阳亭,始建于唐大中八年(854年)九月,由剑州刺史蒋郁监造。现存于重阳亭侧的造像龛内,高1.88米,宽0.85米,小篆书阴刻文,是研究唐代文化的珍贵文物。

  二绝:《大唐中兴颂》摩崖石刻。《大唐中兴颂》及序文,是中唐诗人元吉于上元二年(761年)秋八月撰写的。名为颂杨肃宗李亨平定“安史之乱”开创唐代中兴局面的伟业,实则是文辞委婉,隐含讽刺,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唐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贪婪腐朽和争权夺利的斗争,在一定程现出作者痛恨“藩镇割据”,渴望国家统一的政治态度。至今碑刻完整,颜字风格犹存。

  三绝:摩崖道教造像。重阳亭右侧石崖上的唐代道教造像,是我国最大最好的道教摩崖造像,世界美术史、中国美术史均将它们列入章目重点介绍。现存的五龛造像,完整者二龛,均为长生保命尊造像。“天尊”是道教最尊贵的天神之称。其中一尊造像高1.8米,戴莲花冠,着纳托,持法器站莲台上,肌肤丰腴,庄重面善,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雕刻家以概括而又简练的线条刻就身形衣饰,形象逼真,以工整精巧的刀法刻就头、手、眉、眼,体现了“寿比南山”、“长生不老”的意境与教义。其中二尊是位于登丰阁内右龛的造像。像高1.92米,完整无损,颈脖细长,接近“立七、坐五、盘三、卧八”的传统人体造型艺术的头身比例。

  此外,鹤鸣山还有“一郡奇观”题刻《摩崖碑亭记》、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刻的《剑州再建重阳亭记》和正德卯寅年摩刻的《重阳亭诗有跋》以及清同治十年(1871年)镌刻的《重修重阳亭碑》等石刻。这些石刻艺术珍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962年在鹤鸣山垦荒造林中出土的宋代道教祭祀用品有铜壶、铜瓶、铜醮斗等,还有宋代龙泉窟产的精品“莲瓣纹豆青瓷碗”,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见,鹤鸣山确实是座道教名山。如果当地政府能进一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搞好建设,一定会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吸引更多的人去游览。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蜀----剑阁鹤鸣山道教造像与历代碑刻
国人不可不知之二十七
神农山登山步道【原创摄影】
张天师创立道教 为何要来成都?
道教首创之地是哪里
杭州南山元代摩崖造像延绵360余米 只有一躯为道教造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