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学源流: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圣外王”或“修己安人”

如果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核心,将不外乎“内圣外王”或“修己安人”四个字。

所谓“内圣外王”,是指内修圣人般的德性,外施为王者之政。“内圣”,强调“修己”,注重人的本性及后天善性的培养,即个体内在道德品质的修养、人格的养成。“外王”,强调“安人”、“安百姓”,注重人的社会政治实践,即国家与社会治理、民生改善、道德教化等治国安邦的道理和策略。这两者是儒家思想不可或缺的两翼,由孔子发其端。
儒家的核心思想虽有内圣、外王之分,但其最终的落脚点是治国安邦。儒家的理想,或孔子的理想是创建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世界。所以他们最关心的还是伦理、社会和政治的问题。

如何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呢?孔子认为,并非单纯是找到一位眀主,在那里获得权力,然后施行自己的主张。而是要求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先修养自己的善心德性。天子修成圣人德性,必将自发地施行仁政,百姓修成善心仁德,必自发地秉持孝悌忠信的美德,做天子的良善子民。如此上下一心,便能获得一个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太平世界。
经世济民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儒者修“心性之学”的最终目标就是经世,所以“内圣”是“外王”基础,“外王”是“内圣”的发用。在这个基础上,儒家提出了“圣人”治世的理想:天下道德最完备、最高尚的圣人最有资格做王,也只有圣人作王,才能真正实现王政的目标。所以儒家学者常常把尧舜禹汤文武等古代帝王想象成理想中的圣人,作为仁政的范例,提出了“法先王”的主张。

儒家的社会政治思想,就是儒家的政治论,也是其仁学思想在社会政治领域中的落实。儒家认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自于天,也就是“君权神授”。上天依据个人德行为民众选择君主,又根据民意支持或废黜君王,确立了德治仁政、以民为本的政治倾向。
孔子主张仁政,孟子则区别了“以力服人”的霸道和“以德服人”的王道,并力主王道。所谓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古代圣王是王道的典范,所以“王道”也称“先王之道”。孟子论政,言不离尧舜。
古代圣王实行仁政,仁政的实质就是爱民、恤民、养民。君王将自己的“恻隐之心”或“不隐人之心”由自己推及天下民众,由爱自己、爱亲人,推广为爱百姓,为百姓提供衣食保障,使他们养生送死无憾。爱民就要恤民、保民。孟子讲制民之产,即为老百姓提供养生送死的基本生产生活资料。孟子又讲使民以时,使用民力不违农时,不能影响老百姓的农业生产。

儒家非常重视礼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作用,认为礼是圣人基于人的先天道德情感制定社会行为规范,其基本原则是尊尊、亲亲。荀子提出了人性本恶的观念,主张治国应礼法并用,隆礼重法。正是在这一政治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古代建立了一个以士大夫阶层为主的文官政治体系。


您若喜欢,为我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的罪状,阻碍了民主和科学?探孔丘哲思的另一面
先秦儒家“公、生、治”三位一体民本思想体系论纲 | 肖俏波
王道仁政——孟子的政治思想
郭齊勇:先秦儒學關於社會正義的訴求
孔德立:论早期儒家的共同体思想
深度解读“内圣外王”之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