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无为政治的核心思想
老子在七十五章中讲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太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如果统治者取民以重赋,老百姓的生计便得不到奉养而饥寒交迫。如果统治者制定过多的法令和禁忌,就会使老百姓言行不尽,志意不遂。统治者高的压政治与繁苛的赋税,会仅老百姓感觉生不如死。如果生还不如死,那么老百姓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欲望便愈加强烈。为了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就是死亡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侯王有为多事政治的结果。
什么样的政治是无为少事的政治呢?老子所讲无为政治是一个完人政治,它要求统治者本人是一个具有完美道德和完美能力的圣人。创业初期,能不畏艰险,身先士卒,时时处处都要想到和做到大家之前;功成业就,还能功而不居,不谋取私利,甚至舍弃功名富贵,隐身而去。
他不做皇帝,不成立政府,不选用官吏。于是,那么社会中,就没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区别和对立,也没有了人与人之间政治地位上的不平等关系。这样,全体社会成员就实现了政治地位的绝对平等。这一平等实现前提是社会中没有权力事物与观念,人们不知道什么是权力,也就无所谓平不平等了。
他不争抢财货,不积累私人财产,老百姓不会形成财富的意识和私有财产的观念,也就不会产生对财产追逐,财货在人们心目中没有贵贱之分,没有人要将它们据为己有。社会中每个人都没有私有观念,不积累物质财富,那么社会上也不会产生贫与富分别。没有贫穷和富裕的两极分化,社会上便实现了人与人在经济地上的绝对平等。
有才能的人尽其所能为社会贡献才智,圣人却不以之为贤,不因为他天赋异禀而特别看待,分配特殊社会地位与经济补给。没有特殊才能的人,勤于生产,安居乐业,圣人也不会剥夺他什么。在圣人的眼中,贤人与庶人没有区别,这样老百姓不会羡慕贤人,也去不争做贤人。而圣贤也不会鄙视庶人,贤人与庶民,各乐其得,安其所生。这样社会上也就不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圣人不居功,不掌权,不取利,又对百姓一视同仁,社会上便不会产生权力和财富的观念与事物,社会上便没有了尊卑,贵贱,贫富,贤愚,美丑的分化与对立。人人皆能安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就是老子心目中理想的政治,也就是无为政治。
这无为政治下,圣人是道德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典范,是万民必须学习的对象。圣人从不言说,只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同化百姓的言行。即使违逆现象出现,也不做指示,不告知是非对错的知识,这就是“不言之教”。
圣人的无为政治就是要使万民无知于权力、财富与道德的知识。全社会只有圣人的言行作为规矩,规范着天下百姓的言行。由于没有是非对错的知识,老百姓只知道遵循和效法,而不会质疑,依靠习惯的力量统一万民的言行。所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所以,老子讲“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些内容就是无为政治的核心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道家思想的核心智慧
解读易经(第二十七卦)——颐卦(全部)
朴素的政治
儒家、法家之十大区别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矣。故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吴灿新:《易经》中的政治伦理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