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中后期宋国大夫华元、向戌倡导了两次“弭兵”运动
在晋楚争霸的战争中,以郑、宋为代表的小国纷纷被卷入其中,兵祸不断,人民生活悲惨。晋胜称霸,则以前依附楚的诸小国转而附晋,可是楚国并不肯善罢甘休,所以就要找这些小国的麻烦。而这些小国哪里是楚国对手,只好背晋附楚。晋国知道了,同样不会善罢甘休,也要找这些小国的麻烦。所以,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最厌恶战争的便是这些小国家。
据学者们统治,在七八十年的晋楚争霸过程中,郑国遭受的战争最多,达七十多次,宋国其次,也达四十几次。在争霸战争中,小国对于霸主国主要负有两项义务:一,出兵车从霸主国征伐。二、以纳贡的形式给予霸主国经济资助。这两项义务,极大地消耗了诸小国的国力,以至于“易子而食”、“折骨而炊”。所以,这些小国家对于弥兵运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春秋历史上两次“弭兵”运动都是由宋国大夫发起的。第一次在公元前579年,宋大夫华元向晋、楚两国国君提出了“弥兵”的倡议。此时,晋、楚两国势均力敌,谁也不占据绝对的优势,面对这样的倡议,心中虽有不甘,但总不能直接拒绝,只好违心答应。两国各派出代表到宋都会盟,订立了“互不侵犯”的盟约。但这盟约只维持了三年,就被楚国撕毁。晋楚两重新交兵,爆发了鄢陵大战。
首先,晋出兵伐郑,楚王则发兵救郑。晋兵渡过黄河,与楚兵遇于鄢陵,双兵激战一天一夜,楚王被射伤眼睛后败逃,楚军大败。其后,晋又多次率诸侯伐郑,楚军不得不数次救郑。晋楚两强,长期被战争消耗,国力大大衰减。同时,国家内部的大夫势力上升,与君主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不得不陷入内争之中。在这种情形下,晋楚两国内部也都希望能获得和平安定的外部环境。于是便促成了第二次“弭兵”运动。
在鄢陵之战十四年之后,宋国大夫向戌重提弭兵之议。向戌与晋国执政赵武、楚国执政屈建都有交情,便乘机说服两国息兵停战。其时,晋国国内六家世卿忙于内斗,无暇外顾;楚国则受新崛起的吴国牵制,不敢轻举妄动,也都有息兵停战的意愿。公元前546年,晋、楚、鲁、宋等十四国大夫在宋都商丘会盟,约定晋楚两同做霸主,双方的仆从国向两国同时进贡,晋楚两国共享霸主利益。
弭兵大会之后,战争减少,中原地区维持了约五十多年的平静。但晋国的内部问题日趋严重,国家主权逐渐由公室移到几个氏室,进入一个蜕变时期,直至分裂为三个国家。所以弭兵之会后不久,晋国便退出了争霸战场。在对于楚国来说自然是极好的机会,却不晓得在他的东邻有一个强国悄然崛起,那便是吴国。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之:晋楚弭兵 (公元前546年)
中国最早的和平会议——弭兵之会:晋楚之间征战几十年,熬不住了
华元弭兵
20春秋时期之第一次“弭兵会盟”
春秋争霸主旋律
春秋时期的“弭兵会盟”原来是这么回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