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定要被理解吗? | 心理学原因&解决办法 | 人际关系

2021年第50篇

店长,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一遇到别人,大多数是家长或老师,Ta们无法理解我的时候,就会很想哭,容易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没办法静下心来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自己真的很脆弱,不想再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理解在人和人之间的社交当中,是非常必要的,是像维生素一样的存在,长期得不到理解,会让我们营养不良,会很痛苦,那今天呢,我们就来聊一聊人和人之间的理解,到底为什么这么困难。

目录

Part 1 认同缺失的危机

移情和认同能力

有条件的爱

Part 2 理解、支持和责任

无辜的受害者

Part 3 怎么得到“认同满足”

理性看待“不理解”

丰富的安全感来源

音频版👇

视频版👇

文字版👇

认同缺失的危机

1

我们为什么会去理解别人,然后又希望别人理解自己呢?这次我们又请出了两个朋友,一个是阿德勒,用的是他的这本《理解人性》,其中有很多阿德勒做了儿童观察方面的研究得出的一些心理理论,其中就提到了认同和理解的重要性,说明这个能力,或者说我们在意的这个部分,其实从很小的年纪的时候就开始了。

 

阿德勒说我们的大脑可以感知推测没有发生的事,和不是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的事情,这样的过程需要很多移情和认同能力当我们和别人交谈的时候会发生移情,认同对方和我们有一样的感情、感知,这就是移情。

比如当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就会有移情,跟着故事里的主人公去开心或者是难过,那这时会对里面的角色产生认同,理解Ta们的情绪和感受

 

这是我们与生俱来一种社交的能力,既然是能力,它就分强弱,就像是犯罪心理学中提到的反社会人格。对于反社会人格来说,移情认同理解Ta人的能力就非常低

 

除了我们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去参与社交,在交往中被认可、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不能光我理解别人啊,尤其是家庭提供给孩子的这种社会感,是怎么样的呢?

因为小时候这个孩子在生活中肯定是处于弱势,在心理上也会有一些天然的无助和自卑感,需要更强大的成年人来理解和支持Ta,才能让Ta觉到内心是平静的

 

而孩子得到理解支持的方式,会影响Ta的生存目标,当缺乏支持和理解的时候,小时候那种天然的自卑感会遗留下来,如果之后还被打击,还被责骂,那Ta这种自卑感,就会越来越放大,跟随到成年人的生活里去。

同时孩子怎么获得这种支持和理解,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想要那种平静安全的感觉,非要Ta去控制影响环境做一些事情才能获得的话,那它就是我们提到的有条件的爱,而且孩子必须达到这个条件,Ta才觉得自己安全可以生存下来

这种爱的操控性是很强的,相当于Ta之后在和人相处的时候,已经没有办法单纯是去通过感受,而是去体验从而和爱产生联系,更多的爱就变成了一种工具。

 

最近Netflix《爱死机2》不是出了吗,里面有一集圣诞老人变成了巨大的怪物,他要确定孩子这一年表现良好以后,才会给Ta们送想要的礼物,但是孩子当时没有觉得特别开心,反而战战兢兢睡不着。因为那个怪物太可怕了,孩子会想,那如果我这一年做了什么错事,没有一整年都那么乖,这个像怪物一样的圣诞老人,会拿我怎么样啊?

 理解、支持和责任

2

为什么不理解、不认同会变成存在生存的危机,让人成为受害者呢?我们继续来探索一下。

我们一般需要被理解的是自己的想法,感受和决定,老师父母的不理解往往代表着不认同、不赞同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不支持Ta们的决定,而他们作为成人,在孩子和学生的眼里,通常是应该更了解世界 ,更懂得现实社会是什么样的。

那他们的不理解就会让孩子去怀疑自己家长和父母是懂更多的,Ta们是更理解这个社会规则的,那Ta们如果不认同自己:是不是我的想法是不对的、不正常的,自己的选择是不是也会失败,如果我真的谁也不听,然后义无反顾地去坚持自己这个决定,那遇到了问题 ,也没有人会帮助支持自己

 

还可能被父母老师说:“我当初就告诉你了这个不行 你看 它就是不行吧 ”,这时候会有一种自己在对抗全世界的压力,哪怕你当时做这个选择对自己是真的很重要的,这种庞大的压力都会让我们选择放弃。

在之后真的长大成人,再回看这段经历的时候,可能会后悔,可能会遗憾,甚至严重的会变成未完成的执念。

 

如果孩子听了父母的、老师的,因为Ta们的不理解,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那这也不是自愿的,可能会委屈,会难过,遇到不顺利,也会觉得自己是“无辜的受害者”,自己是被迫去承受这些压力的,那责任是不是我也可以不用承担?

因为我都是受害者了,我承担什么责任,我承担不了,那你自己想要的、自己选择的没有办法坚持,然后责任你无法承担,痛苦也是别人强加给你的,那相当于生活就都不是你的了。

今天另一个朋友呢,就是好久没出镜,但是我自己非常非常喜欢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在这本书当,欧文亚隆对责任有很多探讨。

书里面他讲到说:有一个来访者陷入了困境,在做决定的时候会问身边所有的朋友,收集Ta们的想法,然后拿着这些答案去跟咨询师讨论,然后把这些利弊一个一个都罗列出来,面面俱到,但是来访者还是给不出自己的结论,好像知道越多Ta越乱,然后最后看着咨询师还是问:”咨询师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呢?“

 

书中就把这种情况总结成一种深切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人既渴望自主 ,却又逃避自主产生的孤独如果这个决定是自己做的,那意味着你要承担它可能所有的结果,而周围人对自己的不理解,会加重这种独立承担后果的孤独感,有那种孤立无援的感觉

所以面对不理解,我们很容易要不成为被迫放弃自主的受害者,要不成为扛起压力的独行侠,父母和老师需要为我们的孤独负责吗?这种孤独是我们自己需要去面对的吗

当你在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你觉得那个选择带来的那种后果,带来的那种孤独感,是不是我在做选择的时候,就应该做好准备。

怎么得到“认同满足”

3 

最后我们来聊聊怎么面对不理解,别人的不理解会让我们在情感上,容易用理性层面的角度去处理。上面讲了比较多不理解可能带给我们情感上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尝试理性地看一看“不理解”。

他们为什么不理解我们呢真的是因为不支持,不想陪伴我们吗,还是说Ta们不理解,并不是我们这整个人的存在不理解,而是我们的一些观点和想法是不理解的。

 

这些观点和想法对自己是不是很重要,重要到就等于,这些想法观点它就是我自己就是我的全部了,它们不能再改变,改变了好像我这个人就要消失了,好像也不是对吧。但我们很容易在别人反对我们意见的时候,有一种整个人在否定的感觉。

其实这里我们是要区分开的,区分开我们的想法、观点和我们整个人,它们不完全是一回事比如我们会听到一些粉丝说,你不喜欢XXX就是不喜欢我 ,骂Ta就是骂我,经常偶像的粉丝会这样说哈,像是把自己喜欢的人跟自己看成是一个整体的如果有人不理解Ta就会很生气。

 

但是也许过一段时间不喜欢这个偶像了,然后就不在意了 ,甚至会怀疑自己那个时候,怎么会疯狂地去维护这样一个人,好像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那那个时候你俩是一体的,现在怎么莫名其妙地,就跟你毫无关系了呢?

所以当我们能区分开我们和另外一个人不是合体,我们跟自己的想法,它也完全不是一回事的时候其实可以更好地发现,别人的不理解到底有什么客观的含义。比如说你听很多父母的不理解,比如催婚呀,孩子一定要上这个学校,一定要读这个专业,其实很多由于Ta们自身的限制,Ta们比如说做出决策,Ta们基于的那些信息,其实很过时了。

虽然我们好像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可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我们现在90后和00后Ta们,上网的习惯似乎都不太一样了,所以这里面难免会有代沟的,所以我们是不是能在听到不理解,不是一下应激反应跳起来“啊我不听我不听“,除了那种反应,是不是还能多点平静的客观的视角呢?

就比如说我没有孩子,但是我在想如果我有孩子了,Ta小学的时候说就要成为B站的Up主,你看我现在是一个Up主的情况下,如果孩子说要成为一个Up主,我还是会有纠结、犹豫、顾虑和担心的。

因为不同的年龄段,去做不同的事情,在一个成人的眼里,因为Ta毕竟看到了后面很多发生的事情,小孩子只有当下的视野和视角,所以这里边就难免会产生,沟通上的误差和代沟

 

所以,当我们和上一辈有代沟的时候,其实真的可以把自己和下一辈的关系代入进去,比如说00后,你可以想象下10后,你看你能理解Ta们的想法吗,你看看就是当你们在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式,是不是就只是单纯,一个年龄上的幼稚和成熟。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哈。

 

代沟不只是不同年龄层之间的,其实当我们和另外一个人之间,有不理解的时候,其实严格意义上就是代沟了,而且有时候是无法沟通的。

 最后,来个小广播!

安慰记正在期招募志愿者,感兴趣的糖丸儿可在后台聊天框回复“志愿者”了解招募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移情系列】之二 I 自我心理学中的反移情
梦是通往来访者内心真相的路径
移情与反移情
3条建议轻松了解孩子的心思,让你知道他在想什么,填平代沟!
罪受害者:最容易的选择?
高中的你,理解家长吗?高中家长的你,经常和孩子沟通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