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告别2020,记住与遗忘

多年以后,如果和朋友们一起回忆起2020年,你会想起什么呢?我估计会说:「多事之秋」。疫情仅仅是一个引子,掀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各种问题接踵而来。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一两年内,疫情会呈现常态化。

老话说,「多事之秋,宜屏游宴,亲政事,以实图安攘。为今大计,惟用人、理财二端」,真是说到普通人心坎上了。 

我是从事产品、开发相关工作,生性平淡,不爱应酬和社交,也不喜欢鼓噪的生活。不过,我的可取之处是只要是喜欢的事,就会任劳任怨一心一意去做。我喜欢和产品打交道,也不担忧和人相处的难题,喜欢运动,喜欢看书,凡是这几样相关的事,便感觉很知足。这样下来,在2020年年底的最后一天,回忆起来不禁感慨:“原来一年这么快就过完了啊”。

如果要给2020年记录几个关键词,我想我的可能是:决心-焦虑-投入-思考。

决心

每一年的开端,都有许多美好的期待和决心。2020年年初,当时是希望自己能继续做好一个管理者、成长为一个好父亲、更好的产品和开发经理,以及如果有机会去接触更多的客户,把产品打磨好。

但我也知道,如果计划太完美,有大量的工作躺在计划表里,人就会有强烈的意愿把它们往后拖延尽可能长的时间。所以主要做什么、强行设定最后期限(deadline)和最低完成指标是很重要的。

比如产品开发工作,基本上和同事们达成了一致:做产品开发,更应该关注过程,正确的过程大部分时候会有预期的好结果,也可能因运气不佳产生问题;但如果过程错误,因为运气好得到了临时好结果会给你欺骗性,应得的失败可能就在不远等着你。

此外,任何在产品发展上试图走捷径的方法,都是不持续的,当你后面努力想让一切回归正轨时必然面临一系列艰难的抉择。

再比如在团队管理方面,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会下意识地认为问题出在别人身上,而非自己的不足。正如很多小说家都认为“唯有自己所做的事情、所写的东西最正确,其他作家或多或少都有些荒诞不经”。首先要意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让自己反思管理的不足,归因于他与归因于己,后续的改进则会千差万别。

还有,我一开始打算每周写2-3篇文章且其中要有一篇读后感,这意味着我每周至少要看完一本书,但即使我把所有的空闲时间利用上,这个目标也无法完成。所以改为每两周至少看完一本书且写一篇文章,这个目标就比较实际。

焦虑

焦虑是一种不确定的威胁感。从武汉封城到各小区封闭管理,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产品开发周期延后,在家办公与照顾小孩的矛盾。当这些不确定的事情一件一件堆积到眼前时,便显得手忙脚乱,无法掌控带来的焦虑感就此产生。

焦虑可以自我增强。一个例子是当我感觉糟糕时,我产生了焦虑情绪,而这个情绪会使我感觉更糟糕。于是陷入恶性循环,接下来会无意识地避免再去做类似的事情。比如,问题太多可能就破罐子破摔了,难题一直无法解决可能就放任自流,和同事沟通不畅可能会陷入不愿沟通的境地。在某些情况下,回避本身甚至变得比我们担心和处理的事情更糟。

《情绪》的作者巴瑞特说:我们焦虑,主要是因为来自外界的预测误差过多。我们预测自己会成功,付出就必须有相应的回报;我们预测家庭和美,团队硬核;我们预测公司高速发展,小孩聪明伶俐;我们希望用相同的办法,下次会得到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焦虑有时候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至少是花了心思的。但焦虑时人的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很多时候会无所适从。

面对焦虑的最好办法,今年我学到的两点,一是《了不起的我》中提到的“小步子原则”,先凑合着做完,比完美的半途而废要好;直接开始,有时候比准备充分了再开始要好;跌出去的一步,比脑内千山万水要好。二是《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的“课题分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我们要为自己的课题负责,而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比如学习是孩子的课题,家长的课题是给他提供帮助;比如作为员工,我们的课题就是把工作做好,至于领导对我们如何或者是否升职加薪,那是他的课题。

投入

疫情虽然带来了各种市场影响,但对团队而言反而带来了斗志。从疫情恢复上班初始,大家付出了更多的投入去做产品。无效的会议变少,开发效率更高了。于我个人而言,我把重点工作放在了需求输入、服务支撑、产品交付这几点上。

之前看过一句话:“交付就是承诺,只有保住交付,才能保住饭碗。”这两年也一直和项目管理打交道,对交付有了更深的体会。首先,如果我们承诺什么,就要尽一切可能交付。不要随口答应,也不要模棱两可;其次,如果对于承诺的内容没有把握,一定留出余量,对风险提前考虑;第三,如果实在没有做到承诺的内容,不要找借口,尽量提前反馈。

投入还包括读书和跑步。自疫情稳定后,我又恢复了早起的习惯,每天5:30起床,看书半小时左右,如果空气质量良好,出门跑步半小时。

2020年看了30几本书(具体书目请参考第二篇),主要以思维、科技、传记、管理、文学为主,看完有收获的基本都写了读后感。虽然一如既往地看完了就忘,但在工作或教育小孩的某些时刻,好像看过的书也能融会贯通到一起;跑步又变成了习惯,一段时间不跑了,身体稍微发福了,自然而然地就穿上衣服和跑鞋,2020年比前几年跑得少了些,但也达到了1000公里。

此外,尝试关闭了朋友圈,关闭了所有微信群的提醒。把这些刷手机的时间用来专心陪球球、看会闲书,似乎也没有和世界脱节,没有错过什么重大的事件。

思考

如果说这一年的收获,我想也许是思考问题更全面了,更懂得站在全局上看事情,能够不断迭代去更新自己的认知。

我们的思维和决策容易受少数特例事件的影响,比如工作中因为某几个人不遵守规则,我们制定更严苛的制度,没有看到这种做法其实是束缚了群体的工作效率;再比如人一旦形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就往往只是在佐证这个看法,认为他人、其他部门有问题,那一定会找到各种材料来自我证实,但大部分时候,我们可能犯了「疑邻盗斧」中一样的错误。

在2020年的第四季度,我看了几本经济学书籍,包括《小岛经济学》、《第一本经济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看完这几本经济学著作后,我觉得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系统化思维」,经济学在其领域内,其实就是在牺牲局部完美的同时,尽可能逼近系统最优。

经济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东西不够”和“时间有限”,在资源稀缺和时间的维度下,一个系统内可能存在若干不同立场,不同利益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冲突和调和。那么我们能否站在未来看现在?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有方法实施最佳的行动?

世上安得万全法,还需要继续修行。

最后

站在人生的长度来看,2020年不过是很短的一段路,面对疫情、国际局势,做为普通人可能做不了什么。但把自己放在确定的环境下,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好员工,成为更好的父母,变成让人更加信任的朋友。于我自己,还需要更加遵循规律做事,凡是违反人性、违反规律的事情必然不可持续。

2020年,在团队里给出的鼓励好像特别少,总是习惯在找问题。

2021年起始,先给自己列两个KPI:一是每周要送出至少两次表扬;二是每周发现一个问题但不给答案,给出指导和方向让组员去解决并给出鼓励。

2021年,要继续阅读,而且要大量阅读,不低于2020年的35本,增加文学读物的数量。

诗人余光中翻译过一句诗: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愿我们所有人也能够内心仍然抱持理想和雄心,也能够对生活温柔以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疫情持续,保险代理人怎么想、怎么办?|新冠肺炎
疫情之下,这三大行业爆发,只因做对了这件事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做好哪5件事?
成为产品leader,我做对了三件事
只管勇往直前!2021不要抱怨,抱怨真的没有用!
电商创始人采访丨疫情下的电商企业家可以这么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