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鹰眼头条】“大女主”剧为何不再吃香?

自2011年《甄嬛传》现象级爆火后,“大女主”剧作为一种创作题材立刻被网络语境所接受,并开始在影视圈风靡。然而十年过去了,这些剧集鲜少有收视与口碑同时超过《甄嬛传》的。特别是近两年,“大女主”剧也不再吃香,女性群像剧反而受到追捧。这类剧集对女性的成长之路与情感世界进行更细腻、更深刻,更全面的挖掘,对女性独立进行了更鲜明的定义。深入当代女性心灵世界的“真实感”正成为新的创作风向。

难以走出套路的“大女主”剧

逐渐淡出女性观众审美视野

狭义上的“大女主”特指古装大女主,特别是自网络文学IP改编而来的古装大女主。

这些剧集主打女性成长。从剧名中可以发现,除了《那年花开月正圆》之外,“大女主”剧均以女主本身名字命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锦心似玉》两部剧集也均有以女主名字命名的别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别名《明兰传》,《锦心似玉》别名《罗十一娘传》,彰显出女主在剧情中的“灵魂”作用。

而在剧集设置上也有共通性。女主作为剧情发展核心,往往经历复杂的生存环境,在多名男性角色的助力成长下,冲破逆境百折不挠,最终披荆斩棘,成为影响家族、历史、政治甚至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走向人生巅峰。

这种独立决定个体命运、一路升级打怪的“爽感”成为早期“大女主”剧吸引收视百试百灵的法宝。

收视率高、网络热议、观众喜欢、资本放心,演员片酬高,诸多因素叠加,“大女主”剧持续泛滥荧屏,以上统计16部剧集累计豆瓣平均评分人次超17万人次,这对于部分题材剧集来说,是一个难以达到的数字。

然而在“大女主”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弊端也逐渐浮现。

首先是情节同质化倾向严重。缺乏创新成为“大女主”剧创作的顽疾,在投资方话语权加大,演员高薪酬、导演中心制的影视整体创作氛围下,编剧的作用显得无足轻重,以流水线、工业化的方式创作成为最取巧的做法。

颠沛流离的身世、 命途多舛的遭遇、人见人爱的魅力。毫无新意的雷同特征也让观众对“大女主”剧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当年之所以爆火的《延禧攻略》,正是因为女主“魏璎珞”锱铢必较、有仇必报的形象塑造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体验。

其次是故事淡薄内核单一。“大女主”剧的兴起与网络IP改编的风潮相伴相生。除了《那年花开月正圆》是根据陕西知名女首富周莹的真实故事改编之外,其余剧集均是从晋江、起点等热门网文IP中改编诞生。

网络文学创作门槛不高,重在带给读者一种在现实世界无法感受到的爽感,而某些网文故事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的完整性与丰富程度上是有所欠缺的。某些网文的底子决定了“大女主”剧改编,如果没有一双“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手,很难在原著的立意上有所拔高。

从简化成功的“毒鸡汤”中醒来

女性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引领?

而“大女主”剧走向偃旗息鼓最为核心的原因在于这一本来为了体现女性独立觉醒的题材,正在背离其初衷。

为了凸显女主的特殊性,编剧的金手指越开越大,玛丽苏倾向越来越明显,女主角的特殊技能被点满,魅力被扩展到无限。

无论是仙侠玄幻还是古装架空题材的“大女主”剧中,每个女主角都拥有不止一个爱慕者,甚至每一个重要的男性角色都爱上女主,并在女主事业成长的关键时期提供助力。在不同男性的欣赏与帮助之下,女性的成功变得轻而易举。

这一叙事逻辑淡化了女性形象的独立性,名为歌颂女性独立成长的大女主,实则是女利主义的借尸还魂,让女性再度沦为男性的附庸。在女性个体意识日益彰显,渴望自立、自强的当下,这一思想内核的刻板呈现显得格外过时陈旧。

2020年小爆的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其内容反套路而行之,名为“大女主”题材,实则对传统玛丽苏的桥段进行了调侃与拆解。当一种题材可以以娱乐调侃的方式被呈现,也就意味这一题材已经走入了反思沉淀阶段。

这背后折射的是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从“大女主”剧的迷魂汤中醒来。

一方面越来越多经过现实锤炼的女性,认识到女性群体的成功不必攀附于男权社会。在某些时刻,不依附于男性,不输于男性,顽强拼搏,才是实现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不二法门。

另一方面,女性的成长与蜕变是多方面因素点滴铺就,而不仅仅归咎于恰到好处的“天时地利人和”。

在一些口碑不高的“大女主”剧中,金手指只为女主一人而开,配角往往作为工具人、背景板而存在,以此来凸显女主的鹤立鸡群。

事实上,女性的成功不仅仅依靠个人的奋斗与努力,同样需要家人、朋友、团队的支援与帮助。某种意义上 “大女主”剧的霸屏反而为女性提供了一种反思自我,以影视镜鉴自身的功用。

在这一反思下,新的创作潮流逐渐诞生了。

能够细腻刻画女性向情感的剧集,让配角的思想、意志、价值情感也得到彰显,主配角人格魅力交相辉映的剧集变得更受欢迎。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能够在开播4年之后依然保持较高的收视率,就在于不同人物角色形象塑造的鲜明饱满,家庭向的叙事让观众百看不厌。

近期热播的《梦华录》,虽然是古装剧集,然而在价值内核上则更贴近现代女性。赵盼儿、孙三娘和宋引章情同亲姐妹,没有所谓的“塑料姐妹”与“勾心斗角”,相处之间闪耀着女性友谊的动人光芒,赵盼儿与男主顾千帆相处不卑不亢,互相扶持,亦没有因为爱情便放弃酒楼事业的追求,这种自我人格的饱满与当代女性价值观相契合,获得了高分评价。

“女性群像剧”蔚然成风

追求一种走出“乌托邦”的真实感

特别近两年,在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风潮引领下,古装剧、仙侠玄幻剧的比例有所下降。女性题材剧更多的关照现实社会,在都市题材中生根。

从2015年正午阳光首部引发广泛热议的女性群像剧《欢乐颂》开始,越来越多的女性群像剧登上荧幕,也将“女性理解女性,女性帮助女性”的理念传递到底。

女性之间可以有互相欣赏的友谊,也可以有并肩奋进的魄力。以《流金岁月》《三十而已》《盛装》为代表的女性群像剧,所勾勒的女性形象,与传统依靠男性来实现个人成长的“大女主”剧有着质的不同。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女性之间惺惺相惜,彼此加油打气,共同突破成长壁垒,完成个人在职场与人生道路上的转型。

其次,女性角色的真实感也越来越强。在早期的女性形象剧中,有一些剧集因为故事背景悬浮,不接地气而被诟病。而这种风气在现实主义导向的打磨下逐渐被扭转,人物刻画变得越来越具有“贴地感”。

譬如芒果TV推出的《我在他乡挺好的》,以4位东北女孩的生活起居作为出发点, 对北漂女性群像进行了细腻刻画,“丧”中有甜的日常叙事引发职场打工人共鸣。

优酷小爆的《请叫我总监》也是因为清新鬼马的“真实感”而圈了一波好感。

那些在"大女主剧”中被刻意抹去的社会现实被重新还原出来,尽管女主宁檬从“秘书”到“总监”的成长过程中依然少不了“霸总”的启蒙和帮助,但其最终的成绩更多地来源于脱离“霸总”后不断的学习和努力。宁檬的成功路径,复刻了万千都市白领的奋斗轨迹。

而更拉女性好感的是女主宁檬和男主陆既明之间的爱情角逐。

职场新人宁檬与霸道总裁陆既明的组合看似是以“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传统配合,但其关系内核却发生了变化。

没有家室背景和惹眼的学历,却以惊人速度实现职场升阶,女主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拥有了在金融市场谈判的资本,而男主却经历了意外的职场打击,身份互换。故事一改霸总从天而降拯救女友的套路,女主角也可以踏着“五彩祥云”解救男主角于水火之中。

女性可以从爱情中由被动化为主动,将自主权抓在手里。攻守互换的爱情自由观牢牢抓住了女性的审美眼光。

走出“乌托邦”的幻影,势均力敌的爱情观,才是最触动当代职场女性的事情。

伴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女性群体的经济收入和独立意识的长足发展,女性的追剧期待阈值也在不断提高。名为“大女主”,实际无法逃开狭隘玛丽苏套路的剧集已无法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真实、剧情、演技、人物、细节”则成为联结女性观众的高频词汇。女性正在期待更多让自己感同身受,为当代女性生活现状发声的作品。

真实感,才是赢得观众的不二法门。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蓄势多年,正午阳光“二代制片人”登场?
【二】近三个月106部影视剧建组待开机!(汇总)
【三】走向“小城叙事”:揭秘2017-2022年58部悬疑剧拍摄地
【四】《暗夜行者》高燃热播,时代典范打开内容创作新格局
【五】《隐秘的角落》之后,谁才是下一个悬疑小说影视化的爆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在他乡挺好的》终于撑起了季风剧场的“质感”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到《四十正好》:女同胞,你们还好吗?
“姐弟恋”题材为何成为了剧集风口?
仙侠101与女性剧101,谁能拿下明年观众?
中戏剧作老师倪骏:女性不被定义,“她”题材如何迭代?
走出“大女主”模式后,“她剧集”亟需新的“爆款密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