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鹰眼头条】IP开源,地域文学是宝藏

 近年来,许多剧集都带有浓郁的地方标签。《狂飙》《隐秘的角落》将广东的风土人情刻入观众心中,《人世间》《平原上的摩西》《胆小鬼》让东北的悲欢重回大众视野。地方特色越来越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除了原创剧本和类型小说外,地域文学很可能是重要IP来源:它们自带独特的审美风格,又能以一方风土的故事写出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除了已经备案待拍的作品,还有更多地域文学有改编潜力。


都市剧之外的世界

地域IP供不应求

地方特色是剧集差异化的重要标签,比如《隐秘的角落》的广东,故事高潮发生在当地特色的水产场、码头;《无证之罪》的东北,杀人案以“雪人”命名,关键证据是东北传统游戏里用的“嘎拉哈”。各条赛道新作层出不穷,片方与平台都越来越看重地方特色作为故事卖点。在都市剧屡屡被批“悬浮”之后,地方故事越来越受市场青睐。

也有剧集虽然以地方特色作为核心卖点,却难以通过地方元素放大剧集影响力,比如《八角亭迷雾》以江南水乡作为视觉主调,绍兴的小桥烟雨为故事增添了独特的色彩,但开篇缓慢的叙事节奏已经让部分观众流失;《淘金》取景于云南的深山密林、河谷沙地,影调上堪称精雕细琢,无奈于剧本略显薄弱,与爆款无缘。但在豆瓣高赞评论中,都提到了这些剧的“地方特色”,有的分析了取景地的风物人情,有的称赞“被代入另一个世界观”。可见地方故事的市场供小于求,网文、类型小说与原创剧本已经难以满足这部分市场需求。

许多严肃文学作品都以地方文化为背景,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地域文学必然成为重要IP来源。在已被改编成电视剧的严肃文学中,地方特色都成为了观众热议的对象:《人世间》唤起了观众的东北记忆,不论是雾凇、林海的自然风光,还是猪肉酸菜饺子、拌白菜的家常烟火,原著事无巨细地描述,改编时也原封不动地呈现给观众;《装台》以西安秦腔剧团为主角,网上屡屡热评“舌尖上的西安”“一幅西安人的素描”。已经待播、待拍的严肃文学作品中,也基本不离地方标签:《繁花》在预告片中极尽上海风情;改编自阿来原著的《尘埃落定》讲述藏族土司的传奇故事,海报以藏族的风马旗为视觉主体;近日签约影视剧版权的马华文学《流俗地》,讲的是马来西亚锡都“楼上楼”的小社会。

 地域文化自成一体

是IP生命力的来源

地域文学题材丰富。既能从东北、广东等现有剧集中已经过于眼熟的地区讲述不同的故事,也能从荆湘、陇西、江南等大众熟悉又陌生的文化中能挖掘出审美的新鲜感。

“铁西三剑客”笔下国有企业改革后的东北故事已经在影视改编中大热,时间向前回溯,从30年代时萧红、萧军写当时流亡处境,到近年东北作家对上世纪的回望,记录着20世纪东北风起云涌的革命与建设的图景,如迟子建《白雪乌鸦》写清末东北鼠疫、刘庆《唇典》以“东北土匪黑话”为题来写中苏边界人民对生存状态。将描写的人群扩大,亦有众多讲述东北少数民族的故事,如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已被改编成电影。

广东亦不止只有悬疑、扫黑故事。民工潮不止在广州出现,但打工文学几乎成了广东文坛的专利。“广东打工作家群”讲述年轻人从家乡的土地与血缘关系中抽离出来、被抛到陌生城市漂泊的经历,作为在文学界颇为重要的群体,尚未得到影视改编的青睐,但市场已显露需求:《我在他乡挺好的》戳中了一线城市白领作为“异乡人”的痛点,下沉到更广泛到异地务工群体,“都市作为异乡”这一主题已被广东打工作家群反复书写。电影荧幕已经有深圳创业故事《奇迹·笨小孩》在2022年春节档大热,想必剧集市场出现这样的题材也不会太久。

在近年尚未产生剧集爆款的地域,如华中一带“两湖文学”中的湖北,多年前早已出现地方文学改编电视剧的成功案例:讲述武汉城市变迁的“武汉名片”池莉走在小说改编电视剧的前列,陶红、潘粤明主演的《生活秀》写武汉吉庆街夜市的故事、濮存昕、吕丽萍主演的《来来往往》写改革开放浪潮中武汉年轻人的商海沉浮。近来依旧有影视公司在接触池莉的版权。此外,以方方、刘醒龙、陈应松为代表的湖北作家群体,在创作中承接屈原的“楚殇”与李白的“楚狂”,形成了独特的故事风格。

地处巴蜀的四川、重庆,前有巴金《家春秋》《寒夜》、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成功改编为电视剧,现有阿来的《尘埃落定》即将再次翻拍,2022年四川更是成立了作家作品改编研究中心,推动地方故事在未来走向剧集市场。

西北一带,《风起陇西》带火了甘肃的文化IP。敦煌作为丝绸之路重要驿站上演的传奇、凉州农民抗击风沙的经历,都成为甘肃作家中“小说八骏”的创作素材,其中叶舟的《敦煌本纪》经由中国作协的影视推介机制向国家电影局推荐。同批推荐的作品中滕肖澜的《心居》已播出,可见该渠道的有效。

华东地区更是从来不乏地域故事,苏童以江南水乡为原型创作了发生在香椿街、“枫杨树乡”的系列故事,而毕飞宇、鲁敏等以当地风土为背景,形成了“里下河文学流派”,均有作品成功改编为影视。

中国地域文学之丰富,笔者难以在一篇文章中穷尽,但已经可以看到都市剧以外的故事的影视改编潜力。

作者们以扎实的功底,深入探讨了地域独有的价值观、人物性格、历史背景,以地方特色作为故事不可缺少的发动机,为改编提供充足的素材。边塞的小说《情系风雨廊》,着眼于两类新广州人的生存状态,围绕“老一代淘金者”和“新一代广漂”展开故事,让南北冲突、代际冲突的缘由在特定时期的广州都有根有据。待拍剧《这边风景》改编自王蒙同名小说,以新疆农村一起公社粮食盗窃案切入,展现西域独特风土人情。故事中,主角因收到了别人赠送的羊油而陷入苦恼:当地习俗提倡乡邻之间彼此施舍与赠礼,但特殊时期的规定加上主角的特殊身份,让送礼有了“非法行贿”之嫌。伊犁地区的民情风俗成为了塑造人物内心、激发剧情矛盾的重要因素。

其实,地域文学又何必局限于真实的地理存在,许多作家以某个地域为蓝本,创造了自成一体的空间: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湘西”、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马尔克斯的“马孔多”,以其特有的人物、世界观、文化符号系统,让同一片土地衍生出源源不断的故事,形成了“XX宇宙”,这也正是IP生命力的来源。

每一个地域文学故事,都为影视剧打开了故事发生地的新的切面,也可能为市场打开了一条新的赛道。

 地域文学改编

何兼具艺术性与大众市场

改编地域文学有利有弊。优点是地方特色鲜明、人物立体;缺点是许多地域文学的叙事与人物错综复杂、改编有门槛。比如《人世间》的创作逃不开东北特定的历史背景,原著底色压抑,改编时弱化了周秉昆反思与批判时代的忧郁个性,加强他性格中的暖色,才更容易引起大众共情。

《平原上的摩西》原著以福克纳式的多重第一视点来叙述,改编时为了保持原著调性,用慢节奏、长镜头展现角色内心幽微瞬间,同时囊括了大量对东北日常细节的影像描述,却难以满足抱着“悬疑剧”期待点进来的类型剧爱好者。对于文学性强的地方故事,电视剧媒介在转译时可以有更大众化的表达:等比还原地方特色的同时,需掌握剧情节奏与文艺调性的平衡。

改编地域文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地方故事是否能吸引全国观众。如果故事发生的地点过于冷僻,反而增加了观众代入的难度。曾经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在抗战救亡的叙事中融入地方特色,如《老九门》,地方故事与爱国题材天然匹配。另一种与主旋律结合的方式,是以地方作为缩影讲述全中国时代风貌,《人世间》和《装台》跳出东北街道片区、西安城中村的小生态,在地域之上呈现社会百态,展现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奋斗的身影,凸显地方特色的同时,讲了一个有普世价值的故事。

另一种路线是融合主流剧集类型。比如《胆小鬼》的原著《生吞》,讲东北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阵痛,在改编时弱化了地域之痛、将其暗藏于人物命运,而放大故事中悬疑、青春两大题材,强化了悬疑线的伏笔和冲突、友情线的形成与破裂,定位清晰、看点鲜明。

结语

地方故事IP供小于求,地域文学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有巨大的改编潜力,很可能作为一条故事产品线吸引市场的注意。地域文学表达与剧集市场的磨合虽不容易,但已有成功作品在前,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提炼出其中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内涵意义,将地方故事推向全国乃至海外。

热门头条推送链接
【一】一群人与一座城,央视黑马剧《青春之城》如何打动年轻观众
【二】辛迪加总经理、制片人苏里|内容型制片人的大剧方法论
【三】《爱情而已》后,《一起吃饭的姐姐》打开定制短剧的制作想象
【四】敦淇:好内容,「顺理」成章
【五】柠萌儒意欢喜星空华文:2022年报干货




商务合作
15901785627(微信同步)

影视项目找编剧/编剧寻求项目请联系
微信ID:youcan_youcan

原创内容如需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发送“转载”知悉开白规则

长期招聘:兼职记者
有意请联系微信youcanyouc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方剧的大胜利!以特色的魅力打破习俗的隔阂
聆听马文卫|漫谈家乡的文化气息
传统文学为影视改编提供优质内容
热IP效果为什么越来越差?
文学IP与电影,“佳偶”还是“怨侣”?
CBNData发布《2019影视文学IP阅读及消费图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