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用这十二个禁止令五个驱迫令,孩子就会有心理疾病或双相(一)

最近读了一本许宜铭的《重塑心灵》里面有十二个禁止令 、五个驱迫令、七个负面人格特质,禁令形成的原因,是小时候从内在发出自然的需求、欲望或感情时,却受到父母长辈们的禁止,常常陷入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

当孩子三五岁的时候,禁止令的发生最初是父母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而形成的,因为孩子不知道危险和死亡,他们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充满了新鲜、好奇和探索的兴趣,父母就会对孩子各种禁止,同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也会运用到各种驱迫,一面禁止,一面驱迫,压抑又渴望,一个人变得越来越拧巴,越来越纠结。

如果再加上七个负面人格特质,最后就容易形成双向情感障碍。影响我们非常深的有下列十二个禁令,建议认真去觉察这些禁止令对你目前生活的影响有多深。我们通过案例一起来发现,才能帮助到自己,帮助到孩子,即使已经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疾病的患者看到这些也能够让自己挣脱牢笼,打开枷锁。

一、不要存在

来自孩童时期被体罚、羞辱、忽视的经历,会让孩子恨不得有个地缝都可以钻下去,自己太丢脸了,我死了算了。有的家长孩子已经上初高中了,还当着同学的面骂孩子,在校门口去打孩子,因为怀疑孩子谈恋爱了,在校门口当着所有的同学,对孩子大打出手,同时言语侮辱。孩子存在,只能给自己争光,如果认为给自己丢脸了,那这样的孩子死了算了。

不要存在会造成你这个人觉得活在世界上没有意义,觉得自己活着也是别人的负担。我活着会拖累家庭,我本来可以给家庭争光的,现在变成了家庭的累赘。很多羞耻感强的人,很多容易自责的人,很多自罪的人,很多有自残和自杀倾向的人,多数是成长过程中认为自己不该存在,不要存在。

我们在精神疾病中会发现,有很多幻听会说你是个垃圾,你去死吧!那些声音来自于哪里?是不是来自于早期父母对我们的苛责?然后我们把那些外在的声音变成内化的声音,我们变成了自己批判自己。实际上是我认为我自己是个垃圾,我一点儿价值没有,我死了算了。因为我只有有价值,我创造了价值,我才有活下来的意义。

二、不要当自己

约翰麦克马雷说,除了彻底的成为我们自己外,我们的存在没有别的意义。相反如果我们成了别人的替身,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索伦克尔凯郭尔说一切绝望的根源都是因为我们无法成为自己,当一个人对成为自己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之后就会陷入绝望。成为真实的自己,意味着将生命展开活在真实之中,而成为别人的替身,意味着生命的蜷曲,看不见真相。

有人问他为什么会逃避呢?是因为逃避可以让自己无视痛苦,让自己安心活在自己营造的虚幻世界中。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许,他们不会看到真实的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有什么天赋?有什么短板?他们总是说你应该自律,不要懒散,你应该坚强,不要脆弱。你应该无私,而不要自私。

你应该宽容,而不要斤斤计较。你应该学习优秀,而不应该成绩平平。他们总是用自己理想中孩子应该表现的样子来评断你,当你软弱的时候,他们不是安慰你,而是会嫌弃你。为了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夸奖,你越来越远离本来的自己,而成为父母所期待的样子,你渐渐熟悉了怎么去迎合讨好别人,犹如邯郸学步,变成别人走路的方式没有学会,自己走路的方式还忘了,最后爬着回来了。

三、不要亲近

很多父母给孩子一个高高在上的面孔,似乎和孩子亲近了,孩子就不尊重自己了,自己就没有权威性了。或者是父母本身不善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肢体接触,有的孩子对父母说别人家的爸爸妈妈都拥抱孩子,亲亲孩子,夸赞孩子,父母就会说那你去当他们家的小孩好了。或者就是说别人家小孩儿听话,别人家小孩儿乖,别人家小孩儿干净,看看你不爱洗澡,不爱刷牙,又不听话。传达的意思是我凭什么抱你?我凭什么亲你?都是你不好。

这样的孩长大以后不敢表达亲近,我主动亲近别人是一种羞耻的行为,因为从小被父母拒绝,所以他不敢主动交朋友,在两性关系中也是总等着别人来追求自己。在工作中会害怕权威,回避权威,同事间害怕亲近亲密关系,在两性关系中要不就是冷冰冰的,要不就是把内心特别渴望交朋友,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亲密关系,在爱人那里得到补偿,把爱变成一个依赖,过度粘人。

能亲近最大的表现就是能共情,能很快建立各种关系,同时具有合作精神,才会在工作中出色的完成任务,在两性关系中两个人才能和谐相处,而不是总产生摩擦。能亲近的人,很容易走进社会,融入到社会里。不能亲近的人,很容易被边缘化。很多人沉在手机里面,游戏里面,而不是社会活生生的人际关系里面,他们对真实的人很难有热情,因为他们从小学到的都是被禁止不要亲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二个习惯让孩子有出息
对孩子最重要的十二个习惯
那些生命中的“驱迫令”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B01 心理周刊
自我成长 悦纳自己
两种简便有效的中药外治法,治疗小儿疾病
停止乱用药,养好脾和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