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简单中国史44:秦汉以来的政治演变

“封建社会”这个词在中国历史课本上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皇帝专制的历史时期,应该从秦始皇的时代算起,一直到辛亥革命为止。字面意义上的封建社会则只能算周朝一代。所谓封建就是“封土建国”,封给诸侯一块领地,让他建立一个诸侯国。一个家族或是一个集团就可以此种形势分裂天下而掌控之。这种封建体制是周武王的创造,到了秦始皇的时候就将之打破了。秦始皇建立的政治体制,完全与封建制相反,其核心就是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以后的历朝历代虽然也有封建诸王的做法,但到最后还是回归到加强中央集权的路上来。从中央集权再进一步就是皇帝独裁,这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主旋律。

汉初自以为是矫秦之弊,大树宗室诸藩,结果到了文帝时就发现藩镇实是祸根。待到景帝扫平了吴楚之乱,秦始皇传下来的这个中央集权的体制才算真正的稳固了。在此之后,汉朝又有相权牵制皇权的问题。宰相这个职位就是先秦时候诸侯家中的冢宰,冢宰主管诸侯的家事,皇帝家天下了,宰相也就主管天下的内政。所谓的相权,就是秦汉的政府以宰相为首,宰相执掌自己的官署,总理天下行政。地方上的呈文向上传到宰相,中央的政令下发到地方,亦以宰相的签署为有效。换言之,如果宰相不理皇帝,自行处理天下政务,制度上并没有限制他的地方。不过皇帝要限制宰相,方法正多。首先皇帝有立法权,宰相却无。宰相只能依成法处理天下的常务,若要变旧法、行新政就非得有皇帝的诏书不可。其次皇帝有人事之权,天下所有官吏,也包括宰相,皇帝都可以随意任免。宰相对政府高官,只能廷推,却无权任用。最后皇帝有兵权,宰相虽总理天下行政,却不预兵事。这样看,说相权能制衡皇权,实在是言过其实了。不过汉初宰相的权势确实非常大。皇帝虽然有无限的权力,但他只能决策谋划,发布诏令,真正办事还要靠一级一级的政府去执行。宰相既然是政府的首领,多少总能对皇帝产生一点反作用力。

作为皇帝,他以天下为私家,将偌大的天下,若许的家事都交给宰相,难免会不放心。而皇帝要问事,天下事呈递到他眼下皆须经过宰相,他自己的意思要发挥下去也须经过宰相,这个形势当然是不太好的。所以汉武帝在位时就提升了尚书的职权。尚书本来是宫中的微职,跟尚膳、尚衣一样,是仆役性质的职位。不过尚书司笔墨之事,须要用有良好教育的士人,而不能用太监。汉武帝提升尚书的职权,使其有发布政令的功能,这样皇帝的意思就能避开宰相和政府,直接下达到地方。汉武帝用尚书不过处理非常机要之务,政府常务仍委宰相。汉武帝死后,霍光以大司马身份主政,怕宰相掣肘自己,只用衰老无能者为相,而政令皆从尚书出,如此尚书之权遂渐广。到东汉光武帝时,干脆将尚书一个职位扩充为一个官署,名曰“尚书台”,专司以前尚书之责。这个时候的宰相,其官名是“司空”,虽然职衔还在,但其事权全为尚书台所架空。然而这样一来,尚书台的首领“尚书令”总理天下政务,就又成了新宰相。

汉末三国时,曹操自己当了宰相,就废掉尚书台,使行政归于自己属下的秘书监。曹丕篡汉后,就不再设相职,而恢复尚书台的职能,同时改秘书监为中书省,使其分尚书台之权。这个形势和汉武帝时相似,尚书台总理天下常务,中书处理军务机要。“侍中”本来是汉代朝官的加衔,有虚誉而无实权,入晋以后又围绕着侍中建立了“侍中寺”,其职能与中书几乎一模一样。这个形势就是皇帝不能每事躬亲,乃不得不授权于宰相。宰相行权在外,皇帝多不放心,于是授权给亲近自己的尚书以钳制宰相。待到尚书权力渐增,皇帝又不放心,遂又用更亲近自己的中书分尚书之权。依此循环又有侍中寺。到了南朝时,尚书、中书、侍中三者就演变为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同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尚书省主行政,中书、门下主政令,这样原本握于宰相一人的政府权力就一分为三。三省又各有主、副长官,则事权一分再分,皇帝掌控起来当然就容易了。

隋朝总结前代官制,制定了三省六部制,唐代则将其完善。中书省掌起草政令,门下省掌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尚书省下又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每部四司,共二十四司总理全国行政。中书省和门下省其实是一个机构,他们共同负责将政令颁布出来,所以两省长官中书令和侍中就是前代的宰相。事实上中书令和侍中平时就在一起办公,他们议政的地方名为“政事堂”。玄宗时将政事堂迁到中书省,改称“中书门下”。这个时候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仆射位在两省宰相之下,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衔才有资格参加政事堂议事。这样中书门下的官员共同负担前代宰相的权责,他们互不隶属,又同时直接向皇帝负责,实际就是一个内阁,皇帝担任的就是“总统”的角色。秦汉以来的皇帝想方设法削弱相权,避免自己被架空,其结果就是将一人担任的宰相分裂为多人组成的内阁。内阁人多,心力不齐,皇帝有制衡之重,这样地位自然稳固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省六部制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浅析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狄仁杰曾担任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个多大官?跟刺史比如何?
狄仁杰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究竟是多大的官?为何会人人怕他
唐朝为何宰相泛滥?唐朝宰相和其他朝代的有何不同?
唐朝的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为什么会成为首席宰相和次席宰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