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ature子刊 | 非仿生控制策略让你的仿生假肢实现任意控制

设计类人仿生假肢一直是工程界的目标之一。为了测试生物模仿控制对设备内在性、学习和自动性的影响,研究人员比较了生物模仿和非生物模仿控制策略在非残障参与者学习如何控制可穿戴肌电仿生手的表现。研究发现,生物模仿用户在训练早期具有更快和更直观的控制能力,而任意控制用户则在训练后期达到生物模仿用户的表现水平。总体而言,生物模仿和任意控制策略各有优势,最佳策略可能是在生物模仿和任意控制之间取得灵活的平衡,根据用户需求和训练机会来选择最适合的策略。

在科幻电影中,卢克·天行者展示了高度灵巧的仿生假肢手,远超现实技术水平。尽管现代仿生假肢在操作性上仍有限制,但设计不断创新,越来越接近生物手。然而,基于生物模仿设计的假设可能存在挑战,最近研究表明大脑对待生物手与外部设备不同。对于假肢用户的满意度和设备抛弃率较高,需要重新评估研究重点,考虑其他设计因素而非单纯生物模仿。一项研究比较了生物模仿和非生物模仿的运动控制策略,发现非生物模仿策略可能在学习和泛化方面表现更佳。

实验结果分析

为比较仿生学和任意控制策略,在测试仿生手技能学习过程中关注了体感、早期和后期训练表现、控制自动性以及对新控制映射的泛化。重点评估了速度、灵巧性和手势切换等三个肌电控制技能以量化运动表现。在确保运动能力不影响结果的前提下,参与者进行了弹道抓取任务测试,观察发现在使用仿生手和生物手时,他们的运动能力相近。通过测试分类器性能,结果显示所有参与者在不同控制策略之间的准确率没有差异,因此技能学习中的群体差异不是由于运动能力或分类器性能固有差异所致。

图1 | 研究的实验设计。a,描述了仿生手系统连接到参与者的左臂,并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b,讨论了不同用户如何校准他们的肌电控制器以触发特定的手势。c,描述了受训组的实验设计,包括训练任务示例和训练时间表。

图2 | 肌电信号分类准确性。a、b,显示了从仿生手系统获得的肌电信号的示例可视化,以及一个参与者进行每种手势持续20秒时的实时肌电信号和分类决策。c,分别对仿生组的3种手势类别的平均分类准确性矩阵进行了评估。d,两个受训组在训练的第一天(D1)和最后一天(D4)之间显示出平均分类准确性的显著增加。e,对仿生和任意组的5种手势类别的平均分类准确性矩阵进行了评估。f,在受训组中,平均分类准确性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评估了参与者在训练前后对仿生手的感知体验变化。结果显示,训练后参与者身体所有权和代理性显著增加,但视觉外观未见变化。与未训练组相比,训练组在体验上有所增加。虽然在体验增加程度上未发现差异,但仿生和任意用户在所有权和代理方面表现出定性更大的增加。总体而言,与预期相反,仿生控制并未提供明显增强的体验感,引发了技能学习方面的进一步研究问题。

图3 | 经过训练的参与者表现出增强的仿生手感知。无论控制策略如何。训练后,他们在身体所有权和代理权方面的感知明显增加。与未经训练的参与者相比,训练后的参与者在所有类别中显示出显著增加的身体感知分数,不受控制策略影响。生物模仿和任意用户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对晚期训练的运动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速度任务和灵巧任务中,所有接受训练的参与者都有所提高,但组别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尽管仿生用户在速度任务中一开始表现优异,随着训练,优势逐渐减小。在学习更复杂的灵巧和手势切换控制时,不论控制策略如何,仿生控制并未显示出优势。

图4 | 仿生手技能学习在速度、灵巧和手势切换任务中的表现。a,训练参与者在所有仿生手姿势上提高了控制速度。对于紧握姿势,生物仿生控制在训练过程中比任意控制更快。b、c,训练参与者在控制灵巧(b)和手势切换(c)方面在训练过程中有所提高,无论控制策略如何。对于手势切换任务,因为参与者每天接受新的抓握手势训练。

成功整合仿生假肢的关键是具备多任务处理能力,使注意资源能够在不影响设备控制的情况下转移到其他任务上。研究人员对参与者进行了认知-运动任务测试,发现仿生控制在训练初期比任意控制更自动化,但随着持续训练,二者变得相似。参与者报告在训练过程中控制困难明显减少,但不同控制策略对主观体验无显著影响。

图5 | 在训练初期,任意控制较不自动化,但在后期与仿生控制相似。a、双重认知-运动任务的示意图。b、与任意控制相比,仿生控制在训练初期表现更优越。然而,在训练结束时,任意控制的表现与仿生组观察到的表现相似。c、无论控制策略如何,所有接受训练的参与者在训练过程中都报告控制变得更容易。

在训练初期,任意用户的速度延迟可能由两个主要原因导致:首先,他们在进行抓取动作时可能存在认知劣势,需要更多时间来重新生成相关运动;其次,他们的肌肉收缩可能需要更精确才能达到与仿生用户相同的分类准确率,尤其是对于特定训练姿势。进一步分析表明,速度组别差异可能是由控制策略的肌电姿势相似性和围绕策略映射的控制自动性的组合所加剧的。

图6 | 肌电训练数据。在训练分类器时的肌电数据。a,展示仿生和任意组的平均肌电MRV轮廓以及每个手势对应的个体参与者在前臂周围8个表面肌电通道上的情况。数值反映了在校准期间保持手势时每个通道的平均肌电振幅。b,填充着每个手势对之间通道间欧氏距离的矩阵。c,在所有训练手势中,训练组之间的平均欧氏距离没有差异。d,针对任意和仿生用户的首个两个训练手势的肌电轮廓进行组别比较。

在假肢控制中,测试不同控制策略的学习效果和泛化能力十分重要。通过最终的训练后测试阶段,使用新手势重新校准参与者的控制器,测试他们的速度、灵巧性和控制难度。研究结果显示,任意训练能够显著提高对新控制映射的控制泛化能力,而仿生组表现没有泛化迹象。

图7 |任意用户在泛化能力方面表现出明显提升。研究阶段末期,所有用户都采用了相同的新控制映射策略。速度、灵巧性和控制难度评估显示了泛化阶段的表现情况。与最后一次训练阶段(D4)相比,仿生用户表现明显下降,而任意用户展示出泛化能力增强,使得他们在泛化阶段的表现类似于D4时的训练表现。

研究结论与讨论

研究发现,在多项任务中,仿生控制并未带来明显优势,尤其在任务难度增加时。相比之下,任意控制在泛化能力上表现更优,可能是因为它促使用户发展更通用、适应性更强的动作表示。因此,非仿生控制方案在辅助仿生器械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对于假肢用户来说,成功使用不同假肢设备需要具备灵活、适应性强的控制能力,因此控制的泛化对于操作单个或多个末端假肢设备都是基本要求。由于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用户必须具备灵活的、可泛化的控制手势表示,从而使他们的控制和运动学习不严格依赖于单一策略、手臂姿势、时间等因素。

—— End ——

仅用于学术分享,若侵权请留言,即时删侵!

投稿请点击 脑机接口社区学术新闻投稿指南

   加入社群  

欢迎加入脑机接口社区交流群,

探讨脑机接口领域话题,实时跟踪脑机接口前沿。

加微信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D打印机械手Youbionic仿生设备即将打入市场
独臂大妈代言仿生手臂:神经系统可控制
基于肌音信号的仿生手信号采集系统设计
假肢矫形器新技术
上海交大等开发「充气式仿生神经机械手」,柔软而富有弹性、轻便、低成本!
仿生装置,让身体重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