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划分理论的当代意义——读《哥达纲领批判》 陈静媛

论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划分理论的当代意义——读《哥达纲领批判》 陈静媛


  摘 要:马克思在其晚年所写的 哥达纲领批判 直至今日仍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尤其是他的关于社会两个阶段划分的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供 了理论和方法论依据,对我们国家贯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方针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哥达纲领批判 ;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29.0017-02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亲身经历社会主义实践,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研究,提出过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看法。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划分的理论,从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不仅在当时对于统一德国工人党的认识,正确地指导共产党与机会主义进行斗争和健康地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一百多年后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今天,学习这篇理论著作将会对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 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一

、关于《哥达纲领批判》的简要介绍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派急于合并,起草了一个妥协纲领,其中包括许多拉萨尔主义的内容。拉萨尔主义是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始祖拉萨尔拼凑起来的一种右倾机会主义“新学说”。用社会改良取代社会革命,用宗派运动取代阶级运动,甚至将德国工人运动引上同普鲁士封建反动政府妥协的道路。马克思对这个会使党趋于堕落的纲领草案逐段进行批注,但意见未被接受。草案仅作某些文字修改后,便在哥达召开的合并代表大会上通过了。

    马克思的批注,人们通称《哥达纲领批判》。

    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发展阶段学说的具体论述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总体预见是:资本主义经过一个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过渡时期,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自身又是从第一阶段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认为不仅在私有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向公有制社会转变,中间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时期,而且共产主义社会本身也要划分为两个阶段。

    1、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论述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马克思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是这样的共产主义社会,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些弊病,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不可避免的。”在这里,马克思以联系的和发展的观点来预测“未来”社会发展进程,强调“未来新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的,实际上已经告诉人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新旧社会形态之间并不是彼此隔绝的,而是客观存在着一种因果联系和渊源关系,新社会的因素孕育于旧社会之中,旧社会的一些因素也会遗留、渗透到新社会之中。

    2、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论述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一 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这里,马克思着力分析了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前提条件,表明共产主义是根据一定的客观规律发展着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在完成过渡时期任务之后,必须在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为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奠定坚实基础。

    从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划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依据是多维度的,既涉及到生产力和人的发展,也涉及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第一,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很高水平,物质还没有极大丰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还存在本质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第二,生产关系不成熟。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虽然排除了任何人利用生产资料占有剥削他人劳动的可能性,但分配上还只是以劳动为尺度,“平等就在于以同一的尺度一劳动一 来计量。”劳动者由于不同等的劳动能力和赡养人口的多少,事实上所得到的消费资料还有很大差别,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力仍然被限制在一个资产阶级的框框里。第三,上层建筑不完善。人们的精神、道德还受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影响,人们的教育、文化和文明还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民主权利等受社会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的决定,还不能达到很高的程度。第四,还未能实现每个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社会分工的情况还不可能完全消失,需要和享受均未能完全失去利己主义性质。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第一,生产力方面,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已经消失: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生产力增长起来,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第二,生产关系方面,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第三,上层建筑和人的发展方面,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况已经消失,人们都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实现了每个社会成员“个人的全面发展”。
   
     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出: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凝固的、永恒不变的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而是在 自身基础上将经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三、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述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超越阶段的错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位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已经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只是“现实社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当年所设想的那个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这个“现实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尽管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依据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只能由实现了大机器生产的先进国家来建设,即便是落后国家有望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也只是在先进国家同时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然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实践表明,世界上所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都不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脱胎于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经济上、道德上、精神上还带着相当浓厚的这个旧社会痕迹的社层文明初级阶段。   

      四、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划分理论对当代中国建设的意义
1、对未来新社会的认识,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马克思是从新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质的规定性方面,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的特征进行理论概括的,体现了马克思从西欧资本主义的历史前提出发,对未来社会发展特点的设想,是~种原则性、方向性的逻辑推论。因此,我们决不能孤立地、静止地、机械地理解马克思对未来社会具体特征的前瞻性论述,更不能把他对未来社会特征的论断变成抽象的、绝对的、超历史的范式,用来衡量和裁剪不断发展的现实社会主义实践。     
2、必须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同时,清醒认识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论证工具,在批判拉萨尔错误观点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发出对未来社会发展进程的预见。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的预见是科学的,并不是空想,因此,我们应当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同时,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基本特征的论述中,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美好理想必须经历一个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然而,以往包括一些经典作家对实现共产主义的长期性认识也有所不足。事实证明,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曾经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3、必须准确把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坚持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参考 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卷[I御,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 京:人 民出版社.1991.【3】王格芳.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对社会发展进程的预见【J].理论学刊,2009,(7).【4】杜瑞瑞.《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J】.理论新探,2008,(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哥达纲领批判》讲解
阅读《哥达纲领批判》(40分钟)
一起读经典|中国社科院刘志明导读《哥达纲领批判》
打开物质文明突飞猛进之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复习资料里的重点内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