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45:老年人尿频、遗尿可以用哪些方子?

01


如何理解“不可更行桂枝汤”


第63条原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第63条条文和第162条条文几乎是差不多,所以今天把这两条一起讲,以后我们讲到第162条的时候,就不再重点讲麻杏甘石汤了。

第162条的条文的原文:“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第162条的原文和第63条仅仅“发汗后”和“下后”的区别,其它的都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这两条虽然出现的地方不同,但是它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通过汗法或下法,出现了同样的证状,相当于条条大路通罗马,无论是汗法还是下法,它都出现了汗出而喘,无大热的麻杏甘石汤证。在这两条条文当中,有几个地方必须要跟大家分析以下。

第一个需要分析的是“不可更行桂枝汤”,它出现的地方应该在“无大热者”的后面,这两条条文都采用了倒装文法。把它还原之后应该是,第63条: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第162条: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为何采用倒装文法呢?在这里,张仲景是为了强调,是为了引起重视,他明确地指出了,无论是汗后还是下后,只要出现了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就不能用桂枝汤。

更行是再行实施,不可再用桂枝汤。比如太阳病,汗下之后,如果表不解,是可以用桂枝汤的。但是这里不可更行桂枝汤说明邪气这个主要矛盾已经不在表了,为了强调它不在表,就用倒装文法说不可更行桂枝汤。为什么这么强调呢?因为《伤寒论》原文里面的第15条和第57条,有同样的内容。

第15条原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这里说的是太阳病采用了下法之后,如果表证仍在,仍可以使用桂枝汤。这和我们讲的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是不是矛盾的呢?正是由于有矛盾之处,为了强调,因此他把“不可更行桂枝汤”提到“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之前,来强调这里不用桂枝汤的原因是后面的“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第57条条文: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这里说明表证已经用了汗法,但是表证还没解除,可以继续用桂枝汤。和第63条对比一下: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为什么第57条说发汗后可以用桂校汤?因为表证未解,而第63条不能用桂枝汤的原因是因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这时候不是以表证为主要矛盾了,所以不能用桂枝汤。

也就是说表证仍在,仍可用桂枝汤;如果表证不在或者不以表证为主要矛盾,不可使用桂枝汤。即使它们都出现了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02


如何理解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无大热者并不是指不发热,相反,麻杏甘石汤完全可以治疗一些高热的的肺炎。

我说麻者石甘汤说习惯了,麻杏甘石汤也好,麻杏石甘汤也好,总之都是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这个方子。

无大热者实际上是对没有表证发热的另外的一种表达,无大热说的是:不是桂枝汤的热,不是表证的热,因此不可用桂枝汤。它有没有热呢?有热。热从哪里来的?是邪气入里化热。邪气入到肺了,是肺热,肺热逼迫津液外泄而出现的汗出,不是表证的汗出。所以无大热者是无表证的发热,并不代表没有热,无大热者不是描述的一个临床表现和症状,而是对没有表证发热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主要是为了说明不可更行桂枝汤。

所以第63条的翻译是:太阳病发汗以后,余邪未尽,一部分邪气跑到肺部,在肺部稽留,风寒入里化热,导致肺中热邪迫津外泄形成了汗出,肺热壅盛导致肺失宣降,出现喘,治疗上可以采用麻杏石甘汤。

所以这里的喘和麻黄汤、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喘完全不同。所以,汗出而喘,汗出并非表证,喘也不是毛孔闭塞所导致的。

无汗而喘是麻黄汤,而且无汗和喘的原因都是一样的,都是毛孔闭塞导致的。毛孔闭塞,所以没有汗;毛孔闭塞,口鼻呼吸负担加重而表现出喘。所以麻黄汤证只要发汗之后,无汗而喘的症状自然而然就好了,它并不是邪气入里化热,形成的肺热所导致的,而此条却是。

小青龙的喘是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引起的喘,跟此条也完全不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是桂枝汤的兼证,虽然也有汗出而喘,但汗是有表证的汗,且后面没有“无大热者” 。无大热者是无表证的发热,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是有表证发热,它与麻杏甘石汤的区别就在于“无大热者”这几个字上。

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下后是指太阳病,误用了下法之后,表邪入里化热。没有入阳明只是入了肺。如果入阳明,就会有大烦渴不解、脉洪大等阳明证的表现了。

有的人可能就会问了,第15条和第57条,一个用了汗后还是桂枝汤,一个用了下后还是桂枝汤,为什么这里的汗后和下后不是桂枝汤,变成了麻杏石甘汤呢?原因很简单,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一个人,平时就是阳性体质或者有内热,用了汗后或者下后,就更容易引邪入里化热,热在肺就形成肺热,热在胃肠就容易形成阳明热。平时阳亢体质、血气方刚的人,容易出现麻杏石甘汤证,这就是为什么麻杏石甘汤运用到小孩身上特别多的原因。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只要对证,无往而不利。因为小孩子的脉象本身就比成年人数,体内本身就会有一些热。后世医家认为小孩子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当然这种说法是相对而言,只是引用了这种说法。

小孩子在生长的过程当中,有一种欣欣向荣的特征,更容易有火, 所以小孩子在感受风寒邪气之后,很容易就入里化热。如果是肺热,很容易产生麻杏石甘汤证。

麻杏石甘汤治疗病毒性肺炎、急性支气管哮嘴属于肺热的,可以说效若桴鼓。

身体强壮的人,体质有火性的人,风寒入里容易化热,有一些患者根本不需要用汗法和下法,自己都可以转成麻杏石甘汤证。

为什么要把这第63条和第162条一起讲呢? 因为其实“发汗后和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以省略,只保留一句话: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

只要是肺热迫津外泄出汗,肺热导致肺失宣降而出现喘,没有表证,或者表证不明显的,通通用麻杏石甘汤。这两条内容完全可以合成一条,不管是下后还是不下后,汗后还是不汗后。

有的人可能就问,张老师,你现在讲的汗后、下后,是针对身体强壮、阳有余、体内有热的人,如果是身体比较虚的人,他会怎么样呢?请看第61条条文。

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老年人误下之后,伤阳成戴阳证了之后还要抢救,就不是麻杏石甘汤了,是干姜附子汤,甚至通脉四逆汤等。

如果是女人,在产后身体虚弱,或者癌症病人身体虚弱,大病的病人身体虚弱,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这就是上节课讲的第62条条文。

第61条讲的是阳虚的病人误用了下法之后,又发汗,出现戴阳证,命悬一线,需要抢救。

第62条讲的是发汗后出现营血不足的桂枝新加汤证。

第63条讲的是身体比较强壮的人,如果误用了汗法和下法,或者说汗法之后,余邪未尽,入里化热,是麻杏石甘汤证。

第59条,“大下之后, 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这是身体素质比较强的患者,用了下法、汗法之后,只是亡了点津液,没有误下,是正常的下法,只不过是下重了而已,这种情况可以自愈。

也就是说,第59条讲的是身体比较正常的人,哪怕是运用一些强度比较大的下法和汗法,他也有可能会自愈。

第60条、61条讲的是阳虚的病人,只是阳虚的程度不同。第62条是讲的营血不足的情况,就通过下后、汗后。

第63条讲的是阳有余,有阳亢或者是小孩子这种欣欣向荣、阳气充足的情况,出现了风寒入里化肺热的麻杏石甘汤证。

第162条是指这种强壮的人,阳气有余的人用了下法之后出现的麻杏甘石汤证。

03


为什么说无大热者是没有表证的发热

把无大热者解释成没有表证的发热,还说麻黄甘石汤证有可能是高热,有没有其他的条文做支撑呢?当然有。

请看第136条条文: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这里出现的无大热者,难道真的是没有热吗?非也,这里所说的是没有表证的热而已。

再看第69条文,伤寒无大热, 口燥渴,心烦, 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难道白虎加人参汤里面的无大热是没有热吗?肯定不是。

第269条条文,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这里的无大热难道真的是没有热吗?当然不是。

参考136条、169条和269条的条文, 无大热,当然是指没有表证的发热,是指针对于表证而言的一种表述而已,根本就不是摸他的皮肤没有热。

麻杏石甘汤证是邪气入里化热、肺热,既然是肺热作喘,那么除了有汗出而喘以外,它应该还有脉数、舌红、苔黄等里热之症。

我有一个研究生同学,有一次跟我说:我们家孩子咳嗽了好多天了,用了很多抗生素,都没有用,仍然还是咳嗽、发热,到底该怎么治疗啊。我这个研究生同学,已经是医院里的专家教授了,只不过他搞西医去了,没有搞中医。我说:有没有痰?他说:有。我说:什么颜色?他说:黄。我说:好了,我只需要黄这一个字就够了,用麻杏石甘汤,一副药之内, 如果不退热,我立刻退出医坛。当然这是同学之间开玩笑。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他跟我说:你不用退出医坛了,我退出医坛。为什么?真的一副药他就不烧了,咳嗽也好了。十几天的抗生素治疗,不如一剂麻杏石甘汤。

痰黄说明有热,而且他的孩子是个男孩,更是阳中之阳。如果他咳的痰有泡沫,我肯定用小青龙汤。我只需要一个字“黄”就够了,麻杏石甘汤。所以后来他就说: “看来我的研究生白读啦,我应该回去重新学中药方剂!”我说那也不一定,术业有专攻,你还是继续研究你的西医。当然这是开玩笑的,因为是同学,关系好,可以互相调侃。正是他儿子的这次发烧咳嗽,让他见识到了麻杏石甘汤的历害,让他知道了《伤寒论》的魅力,所以他都偷着去学《伤寒论》了,还不让我知道。

另外,我也通过这个例子来告诉大家,身无大热,绝对不是说病人没有发热,而是指没有表证的另外种表述形式而已。

麻杏石甘汤不仅能够治疗发热,还能够治疗高热,而且还可以把麻杏石甘汤的剂量变来变去。温度高,石膏的用量加大,如果温度不是特别高,石膏就减量。麻杏甘石汤主中起到清热作用的主要在石膏,但是无论怎么减,石膏的用量一定比麻黄要大。如果石膏的用量没有麻黄大,就不是麻杏石甘汤了,就有点类似于大青龙汤了。麻杏石甘汤可以理解成麻黄汤里面把桂枝改成了石膏。

讲麻黄汤的时候,我们说麻黄汤的趣味方歌是“干妈贵姓”干,甘草。妈,麻黄。贵,桂枝。姓,杏仁。今天终于知道了干妈贵姓了。干妈姓什么?干妈姓石。因为麻杏石甘汤里面把桂枝换成了石膏之后,麻杏石甘的主要成分是石膏,所以方歌是干妈姓石。

麻黄汤里面把桂枝去掉之后,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或者说解风寒的作用,就几乎丧失了,因为麻黄和桂枝相须为用,发汗能力才强,现在没有了桂枝,增加了石膏,方剂的功效反而成了辛凉解表了,也就是说仅仅桂枝和石膏这两味药的不同,方剂的功效就变了。麻杏甘石汤中用量最大的是石膏。麻黄跟石膏相配,能够清宣肺中郁热,石膏的用量多于麻黄,可以将麻黄的辛温之性变为辛凉之用。虽然说这个条文钟麻杏石甘汤证里面有麻黄,但这条条文里面是有汗的, 麻黄没有桂枝相助,并不具备很大的发汗作用,更何况这里还有石膏,所以麻黄在这里一方面是协助杏仁止咳平喘降肺气,另外一方面是利水。所以麻黄在有些方剂里面而,喝了之后能发汗,有的方剂里面,喝了之后不发汗,而是利小便。有些人喝了麻杏石甘汤,能够利小便,把肺热从小便利走了。

麻杏石甘汤和大青龙汤有什么区别?可以认为麻杏石甘汤是大青龙汤去掉了桂枝、生姜、大枣,再减少麻黄的用量,增加石膏的用量。大青龙汤主要用于外寒内热,是可以解表的。

因此把桂枝去掉之后,麻黄的发汗作用就降低,再把麻黄用量一减,把石膏量一加大,基本上没什么发汗作用了,而是利小便去了。

麻杏石甘汤既能利尿,又能清肺热,如果仅仅治疗肺炎,是不是太小看了这个方子呢?麻杏石甘汤究竟有何用武之地呢?

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热壅盛,主要的病机在于肺热。既然是肺热,我们要回到《黄帝内经》,肺究竟能干什么?。了解了肺在人体内的功能,然后再针对肺热所能引起的临床表现,我们就明白了麻杏石甘汤能治什么。

《黄帝内经》说肺主皮毛,司呼吸,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既然肺有这么多功能,如果肺出现了肺热,这些功能会不会出现失调而致病呢?当然是这样的。任何一个脏腑出现问题都要这么去分析。

第一,肺主皮毛,肺热就会导致肺主皮毛出现失常。临床上会导致荨麻疹、麻疹等皮肤病。麻杏石甘汤是不是能够治疗由肺热引起的皮肤病呢?当然可以,只要是肺热引起的就行。

第二,肺司呼吸。肺有热导致司呼吸功能失调,是不是就可以出现咳喘呢?麻杏石甘汤是不是可以治疗咳喘呢?只要是肺热引起的就行。肺热引起的咳喘如果有痰,痰一定就会黄。如果是寒痰,颜色就是白的。如果是痰饮,就是带泡沫的痰。

第三,肺与大肠相表里。表里之间的寒热是可以相互影响的。如果肺热影响到肠热,有可能会引起痔疮、脱肛,甚至大便不调等。麻杏石甘汤还可以治肺热引起的肠道疾病,包括痔疮、脱肛等。

第四,肺主治节,为水之上源。如果肺有热,就会影响它的治节功能,水道就会失调,要么引起小便不利,要么引起水肿。因此无论是水肿还是小便问题,一定会有一片热象,小便不利能引起癃闭、遗尿。

麻杏石甘汤可以治疗由肺热引起的小孩子尿床,以及由肺热引起的癃闭。癃闭相当于西医的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如果是由肺热引起,麻杏石甘汤是可以治疗肾炎的。肺热导致肺主治节和通调水道的功能失调而引起的水肿,可以用麻杏石甘汤。这时候麻杏石甘汤其实和大青龙汤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稍有差异:大青龙汤从汗而解水肿,而麻杏石甘汤从小便而解水肿。

有人可能就问:张老师,你前段时间说甘草干姜汤能够治疗小孩子尿床。我的确讲过,甘草干姜汤可以治疗由于肺寒而使肺失去治节功能,水道失调而出现的遗尿,或者尿频。讲甘草干姜汤时说肺寒有可能吐唾沫,有可能引起遗尿,但小便清长,小便的颜色不可能是黄色的。同样是一个病,尿床或者遗尿,肺热出现了尿床,小便是黄色的,甚至有灼热感,还可能件有咳喘,平时就有肺热。虽然两个方子都表现为尿床,但是两者病因病机相反,一个是寒,一个是热。肺寒引起的遗尿、尿频,用甘草干姜汤。肺热引起的遗尿、尿床,用麻杏甘石汤。

老年人甘草干姜汤证也是存在的,老年人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前列腺肥大增生、小便不利的情况少见。老年人肾阳虚导致小便不利用肾气丸。肾气丸出现在《金匮要略》里面,也叫金匮肾气丸,而缩泉丸是后世的时方。膀胱失约,膀胱有冷气的尿频,用缩泉丸。肺热的尿频用麻杏石甘汤,肺寒的用甘草干姜汤,肾阳虚的用金匮肾气丸,膀胱虚寒的用缩泉丸。如果肾虚加膀胱虚寒可以用我所创的方子,来自《医门推敲》第一部里面的缩泉止遗丸。大家可以在百度上查到。缩泉止遗丸是集缩泉丸、肾气丸优点于一身的一个方子,许多人向我反馈觉得这个方子很好,只要对证效果非常不错。

肺热上炎引起的喉头肿痛,或者是西医所认为的小孩子长期出现的腺样体肥大,只要有红肿化热的,都可以用麻杏时甘汤加减来治疗。

有的人可能会问,中医学起来好难,一个遗尿就有肺热、 肺寒、肾虚、膀胱虚冷等证型,而且还需要辨证准确,不然的话,甚至可以开出相反的方子。

学医肯定要把基础知识学扎实,要学好医,首先要把人体气血阴阳、五脏六腑的功能搞清楚,如果不搞清楚的话,想揠苗助长,那肯定是不行的,只能学成半瓶水,荡来荡去。

如同有个老人,有一个朋友住在23楼,他就特别羡慕:“ 我住在23楼就好了。”于是,他跟工人说:“ 你给我建个房子,我住23楼。”那工人说:“好,我得从打地基开始,一直做到23楼。”老人说:“我不要下面的,我只要23楼,其他的我都不要。”建筑工人说:“如果没有地基,没有一楼到22楼,23 楼从哪里来呢?”这虽然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是为了告诉大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你看着别人在23楼的时候,羡慕别人,但是你不知道别人从打地基到23楼花了多少心血和时间。

我在刚刚上中学的时候,读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这本书,他在里而提出了三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从来没有忘记过,而且一直用这三句话来规划我的人生。他说,一个人要成功必经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经历过之后,你才能真正地成功,无论学习东西也好,做事业也好,都逃不脱这三步。

第一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也就是说,昨夜我登高,看到了好多条路,而且路又长又远,而我还没有开始去走这条路。如果我选择这条路去走下去的话,这么远的路该怎么走呢?第一步是定目标。

当你定了目标之后,第二步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这个目标拼命地努力,努力到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这个目标,我瘦了很多,衣带好像都变宽了。这时候是奋斗的过程,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终于有一天,到了第三步的时候,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到你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你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想要得到某些东西的时候,你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你早就已经达到了,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几句诗一直在我脑海里,24 小时不停地刻在里面,在激励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定目标,然后为之奋斗,最后等你成功的时候,你才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当然,对于我来说,“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远远还没有达到,而我们要本着、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我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在这条中医的道路上走下去,将我们的国粹发扬下去。正所谓: 路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试解No.63
第24 讲 邪热壅肺证、协热下利证
伤寒45:麻黄汤、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喘与麻杏石甘汤的区别?
伤寒论学习:61条
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学习笔记十四,麻杏石甘汤证、协热下利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