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氏无极式与孙氏太极式

           2009年香港国际功夫节举办纪念孙禄堂先生诞辰150周年华诞的活动

1、孙氏无极式练法与常见错误

关于孙氏无极式练法,孙禄堂阐述如下:

起点面正,身子直立,两手下垂,两足为九十度之形式,如图是也。两足尖亦不往里扣,两足后根亦不往外扭。两足如立在空虚之地,动静不能自知也。静为无极体,动为无极用。若言其静,则胸中空空洞,意向思想一无所有,两目将神定住,内无所观,外无所视也。若言其动,则惟顺其天然之性旋转不已,并无伸缩往来节制之意思也。然胸中虽空空洞洞,无意向思想之理,但腹内确有至虚至无之根,而能生出无极之气也。其气似雾,氤氤氲氲黑白不辨,形如湍水,混混沌沌,清浊不分。惟此拳之形式未定,故名谓之无极形式也。此理虽微,但能心思会悟,身体力行到极处,自能知其所以然也。”(孙禄堂《八卦拳学》第六章)

由上可知:

孙氏无极式的练法、状态和进入的功能态。

1)练法

(1)直立——重心落在两足相交处。状态临界不平衡状态。由此开启身体的自主平衡状态。

(2)空静——无思无意。

(3)自然——无伸缩往来之节制。

2)状态:

(1)无极之气,其气似雾。

(2)两足如立虚空之地,动静不能自知——把自己站没了。

3)功能:

孙禄堂在《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一文中写道:“太极由无极而生,为无极之后天,万极之先天,承上启下。”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中指出:由孙氏无极式中自然产生的太极功能态是一种“至中和、至虚灵”的状态。又据支一峰介绍,这个太极功能态最初的功能表现为两者:

其一是身体感知的中轴,也称意轴或重心线。

其二是不闻不见中的预知能力,也称为灵觉。

在上次讲座中我讲了,孙禄堂通过建构自己的武学体系提升了中国武术的文化品质,他赋予中国武术的文化极大的提升了中国武术的技击效能与修身效能,同时孙禄堂的武术文化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的实体性的内容和主体性的精神。这从孙禄堂的无极式中就显豁出来。孙禄堂通过孙氏无极式的状态与产生的功能态为无极这个概念注入了实体性的内容。

这个状态这就是:

两足如立在空虚之地,动静不能自知。胸中虽空空洞洞,意向思想一无所有,惟顺其天然之性旋转不已,腹内确有至虚至无之根,能生出无极之气。其气似雾,氤氤氲氲黑白不辨,形如湍水,混混沌沌,清浊不分。

这个由无极式产生的功能态就是“至中和、至虚灵”这一太极功能态。

通过孙禄堂上面的论述可知,由无极状态自然进入到太极状态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

主体意志下的临界不平衡态(自主机制)、混沌状态、空静(非干预的自然状态)。

这一条件显豁的正是主体意志的主体性。

所以说,孙禄堂为中华文化中无极这个概念注入了实体性内容和主体性精神。

随着无极这一功能态的深入,将自然进入到太极的功能态,孙禄堂指出这是一种极虚灵、极中和的状态,这一功能态最初表现为二者:

其一是身体感知的中轴,也称意轴或重心线。

其二是不闻不见中的预知能力,也称为灵觉。

这二者是技击能力形成于不闻不见之中感而遂通这一效能的根本,是“不求胜人,而神行机圆人亦莫能胜之”这一效能的基础。这是孙氏三拳入手处。

所以说孙禄堂赋予武术的文化极大的提升了中国武术的技击效能。

综上,不是任何无极状态都能自然的进入到太极的状态,更不是刻意而为就能进入到太极的状态。这是孙氏太极拳与其他各派太极拳在技理、技法与效能上最为本质的区别。

孙氏无极式的练法遵循的法则呈现的正是极还虚之道。

练习孙氏无极式常见的错误有三:

其一自己往无极式里添东西。

其二不知道无极式的重要性,作为走架子前的准备动作,随便一站了事。

其三住于无极式一境出不来。知立,不知破。

1)那么为什么站无极式时不能往里添东西?

上面介绍孙禄堂讲站孙氏无极式只有三个要点:   

第一作为外形是身体站直了,两脚跟相接,两脚成90度。

第二作为内意就是无思无意。

第三作为心法就是顺其自然,无伸缩往来节制之意。

因为这个无极式的要求太过简单,一些人反而不会站了,于是就自己往里添东西。

如:什么“百会穴上顶,两肩向外拉开,前胸向内微含。把两边肩胛骨拉开,中间似空,两边虎领筋抽紧,左右两手外翻,往下沉,两胯朝里缩,足跟向下插……”等等,皆非孙氏无极式练法。

殊不知孙氏无极式的奥妙是减之又减,减到只剩下作为拳术必须留下的那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中”。

孙氏无极式的效能就是为了呈现“中”的最初的功能态,

这个“中”是什么呢?

  就是“至中和、至虚灵”的太极功能态。

所以,在练习孙氏无极式时,自己不能往里添东西,不能做加法,而是要做减法。孙氏无极式的难点是规矩至简,因至简而无依。

在2018年在三亚南山世界太极拳网太极拳大讲堂上,我也曾介绍过无极式,当时我提供了练习无极式最初阶段的拐棍,目的是引人上路,最终要丢掉拐棍。但后来发现这个方法有问题,很多人不是在无思无意上下功夫,不是在做减法上下功夫,而是在拐棍上下功夫。反而离正轨越来越远。所以我现在讲无极式就不提供这些拐棍了。

2)为什么不能忽视练习无极式?

孙禄堂在《太极拳学》中讲孙氏太极拳练就的是“极中和、极虚灵”这种虚无的气势。体会“极中和、极虚灵”这种虚无气势的最初状态就是从无极式入手。

前面介绍了,这个状态有两大效能,其一是让你感知到自己身体的中轴,也称意轴或重心线。其二是返先天,形成最初的于不闻不见中的预知之能。此二者就是浑圆一气之意的最初状态。所以孙禄堂讲无极式是孙氏太极拳的根。因此,若想真正练出孙氏太极拳的功效,无极式的练习是不能忽视的,更不能忽略。可以说,如果在无极式上身体没有切实的体会,你走出来的架子就无法产生孙氏太极拳的功效。换言之,你练的就不是孙氏太极拳。

    把无极式、三体式站出切实功夫,再开步走架子,这是当年孙氏太极拳门里面的传统练法。显然这种练法很难适应当今社会普及的需要,尤其是武术走进学校,按照这个路子推广孙氏太极拳,估计在大多数学校都难以推行。所以,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所变通,需要有退而求其次的其他练法,以适应当今社会。

    但无论怎样简化以适应当今的普及环境,练孙氏太极拳以下三点是要坚持的:

其一,走架子前,至少要花一两分钟的时间去感受一下无极式,把心定住。

其二,走架子时,虚无气势中的虚灵之意不能丢,六合与浑圆对应一体不能丢。

其三,心气平稳、劲路清晰、动作舒展、迈步时尽量不牵动身体重心,行拳顺滑平稳(不能有不由自主的顿点)、行拳时身体重心无起伏、起落开合符节合律、神意一气贯串。

针对上述三条,在每个式子的具体动作中都要呈现清晰。这是练习孙氏太极拳最低的要求了。

当某些学员有了进一步深入探究孙氏太极拳的兴趣时,可以回过头来,从练习无极式、三体式上重立鼎炉。    

3)练习无极式,住于此境中出不来。不知破中立之理。

    这个并非练无极式练错了,而是对于拳中返先天的认识出现误识。将不闻不见而觉知的这种“至虚灵、至中和”的状态进入到技击实战中,不可能通过无极式一次性完成,而是需要一个破中立、立中破,出去进来,反反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这种至虚灵、至中和的先天良能不断拓展。有人练无极式一练数年,不敢走架子,因为身体一动,身上先天之意就丢失了。于是不敢走架子,这就是不知破中立的道理。孙禄堂指出练习孙氏三拳是个“有无并立、有无不立”的过程,如何体现在练拳上呢?就是要在破中立、立中破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良知良能,从无极式、三体式、走架、拆架、散手,按照次第进阶,逐次由后天复先天。不能因为怕丢失先天之意,就住于无极式一境不出来。

   以上三者是练习孙氏无极式常见的三大误区。

2、无极式转太极式练法与常见错误

1)由无极式如何进入太极状态?

孙禄堂给出了两种方法:其一立禅法,其二身势引导法

立禅法,就是孙禄堂给出的无极式练法。

借宋代高僧圆悟克勤所述其禅修经历来形容,就是站无极式要站到自己的意念如土木石块,到不觉、不知、无所依,绝气息,绝笼罗,一念不生蓦然灵觉显现,如暗得灯。

引导法,就是孙禄堂给出的由无极式转太极式练法。

引导法即太极式,有三个作用:其一拓展。其二检验。其三引导。

练习要义有二:

(1)身心状态:肩松开、心稳静、意塌腰、气下沉、舌顶上腭、提肛。

(2)转动方式:心意、丹田、周身上下内外如同一气旋转。即从头顶到脚跟,周身如门板一样整体转动。

以上两点可以引导你体会身心的虚灵之意。

这一步非常关键,这一步如果错了,没有达到上述要求,说明你就没有体会到太极的虚灵之意,后面行拳无论你如何比划,都不是在练孙氏太极拳。

究竟按立禅法还是按引导法练无极式,当代人可根据自身条件交替练习。

2)无极式转太极式时有以下5种常见错误:

(1)以转腰带动右脚转动。

(2)先将身体重心移到左脚,再转动右脚。

(3)通过腰身前倾将身体重心从两足跟相交处前移,随之转动身体。

(4)将左脚趾扣地,挑起右脚趾转动。

5)身体没有自然放松,僵硬转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氏太极拳的无极式与太极式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画演示)
孙氏太极常见错误,童旭东老师直播讲座01
张三丰太极十三式(视屏)
体悟孙式太极拳-陈威
推手实证说平衡,身心归零得中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