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例析磁现象

例析磁现象



 

15955633029;
1148631378;
 xzyggyj@163.com

例析磁现象
河北省黄骅市羊二庄中学 刘耀忠


  对于物理习题,我们不应尽满足于原问题的解决,要对原题进行引伸,变换,拓宽,扩展,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相同的问题,将学生引向学习深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磁现象中涉及同一个知识点的试题加以变换:

 

  母题:有一条形铁块,上面的字样已模糊不清,试用多种方法判定它是否具有磁性。

 

 

  分析:磁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同学们往往只懂得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要用多种方法去判断铁块是否具有磁性,需要熟练掌握有关磁性的知识。

 

  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方法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来判断。取一些磁性物质(如少量铁粉),如条形铁块能吸引铁粉,就说明它有磁性,是磁体。

 

  方法2: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把条形铁块用细线系住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如果它具有磁性,它将会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只在南北方向停下来。如果该铁块不具有磁性,就会在任意方向停下来。

 

  方法3: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判断:另取一根条形磁铁,用其两端分别先后去靠近条形铁块的某一端,如果两次都能吸引,说明它是铁块,无磁性;如果一次吸引,一次排斥,说明它有磁性,是磁铁。

 

  方法4: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找一个具有磁性的条形磁体,具体的区分方法是:将条形磁体的一端从铁块的左端向右滑动,若发现吸引力的大小不变,则说明铁块没有磁性;若吸引力一直由大变小或者一直由小变大,则说明铁块有磁性。

 

  总结:判断物体是否是磁体,主要可依据磁铁的吸铁性,指向性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跟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相类似,要判断某物体是否有磁性,可以将另一磁体靠近它,并观察到两者相互排斥时,就能判定被考察物体是有磁性的。如果被考察物体是铁磁性物质的,由于另一磁铁具有吸铁性,因此两者互相吸引不能证明双方都一定具有磁性。

 

  变式1:水平放置的一根条形磁铁一端吸着一枚较重的铁钉,若用另一根同样的条形磁铁的S极与原来磁铁的N极靠拢时,如图1,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将铁钉吸得更牢

 

  B.铁钉落下

 

  C.铁钉尖端将被吸向右端磁铁

 

  D.铁钉尖端将被吸向左端磁铁

 

  分析:在本题中,把原题中的“没有磁性钢棒”换成“较重铁钉”,把“有磁性钢棒”换成了“两根磁铁”,用图示使问题具体化.本题和原题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可谓推陈出新.

 

  本题考察的是磁铁的性质,由于把问题“动态”化,所以增加了题目的难度,解题时只要把动态转化为“静态”,此题则不难解答.

 

 

  如图1,一根条形磁铁的S极与原来磁铁的N极靠拢后,就可以把两条形磁铁看成一个较大的条形磁铁,根据条形磁铁的性质:两端磁性强而中间磁性极弱.所以铁钉回落下.(如同母题中的方法4)

 

  答案:B

 

  变式2: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研究对象有:铁片、铝片、玻璃片、纸片、钢片。将这些研究对象分别置于U型磁铁与回形针之间。请将实验探究的结果填在下表中。

拓宽之后,题目中增加了“动态”的隐含条件,来探究实验结果,使题目的难度增加了不少,但是只要从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出发,充分考虑物理过程,同样能够顺利地解答出来。

 


那些物质插入后回形针会下落

 

那些物质插入后回形针不会下落

 


 

  分析:本题主要实验器材由前两题的条形磁铁换为蹄形磁铁,看起来和前两题没有多大联系,这正是题目设计的巧妙之处,也是使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学生做此题时往往把表格中的两空填反)。实际上,没插入物质前,因为蹄形磁铁两端的磁极磁性最强,所以回形针被吸起。当插入铁片等物质时,铁片会被磁化,这时的铁片就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它的中部磁性最弱,所以回形针下落;插入铝片等物质时,它们不会被磁化,而在回形针周围仍会有蹄形磁铁的磁场,所以回形针不会下落。

 

  变式3:(2009 梅州)如图所示,一根条形磁体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下图所示从N极到S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

 

 

  

 

 

  分析:该题从图像的角度展示了磁性的变化规律。我们已经知道,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在磁体的两端──磁极。在图像上表现出来就是N端磁性强,S端的磁性也强,而中间的磁性最弱。

 

  答案:D。

 

  感悟:该文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在磁极,磁体中间的磁性最弱。从母题到三个变式均考查到了这个知识点,但是它们考查的角度是不同的:母题是设计类试题,可以应用到磁极的特点,变式1将母题中的方法4进行了“动态化”的变形,变式2增加了“动态”的隐含条件,来探究实验结果,变式3是从图像的角度来理解知识。这种从多角度、多方位的对问题进行变化,可以引出一系列与同一个知识点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能对知识有一个进一步深化理解,从而开拓思路,启迪发散思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一节《磁现象 磁场—磁现象方面》练习答案
中考物理辅导——简单的磁现象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磁现象
第七章磁现象 单元练习题
101
20.1磁现象 磁场(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