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8:结尾篇

中考作文复习指导-8:结尾篇  

 

结尾篇考点阐述: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
所谓“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
  方法指导:
  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手法。

一、自然收束,水到渠成
所谓自然结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以事情的终结作为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图交待清楚,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
如一同学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
无论在人生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三、首尾呼应,凸显主旨
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能唤起读者心灵上的美感。
请看某同学写《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得意洋洋的自己。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四、引用佳句,多姿多彩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
如一同学如此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巧妙发问,引人深思
结尾以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启发读者思考,具有感染、强调的作用,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有同学这样写《我的语文老师》结尾:
难道我的语文老师不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吗?你见过这样的老师吗?
六、联想引申,多姿多彩
结尾展开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主题得到升华。
如某同学写《花》的结尾:
多姿多彩的花朵在校园里尽情绽放,也在我的心里播下了种子……

七、抒发情感,气势不凡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习作《公园里的秋色》的结尾:
啊!我爱那迷人的秋色,我爱秋姑娘送给大地妈妈的一件衣服——秋天。

八、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采用描写景物结尾,如同欣赏一支优美的乐曲,曲虽终但余音缭绕,给人留下无穷的韵昧。
例如《雨季》的结尾:
雨停了,阳光放射出它温柔的光芒,天空中出现了彩虹,犹如一座七彩的桥架在天宇,我的心也变得纯洁、明净。

九、启发思考,意犹未尽
即作者用恰当的词语组织形成句子,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让人有所启迪,获得感悟,可谓情韵深厚。
如一同学写的寓言《狐狸和乌鸦续》结尾:“乌鸦遇事不冷静思考,盲目听信狐狸,结果又上当了。”这引起了读者深深的思考:无论做什么事,要学会冷静思考,明辨是非。

十、出人意料,戛然而止
这种结尾不是按照故事情节的通常逻辑来处理人物或事情的结局,而是用意想不到的结局作结,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不禁感叹作者的奇思妙想、生活的千变万化。
如某同学创造性地写《龟兔赛跑续》:
正当乌龟为自己的聪明而夺得冠军沾沾自喜时,裁判宣布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结果——兔子赢了。原来,比赛的规则是比赛谁跑得慢。

十一、含蓄深刻,余味无穷
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在表现方式上,常采用比喻、象征和留白艺术,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
如《挑山工》一文的结尾: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十二、升华主题,揭示本质
所谓升华主题,就是在主题基础上的自然延伸,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丰富和深化主旨内涵。
如《母亲》的结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无私、伟大的母亲。然而,她是我们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正是这些劳动人民才创造了这个美丽世界。我们要发奋学习,将来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祖国和人民。作者将自己的个人感情和普通劳动人民系在一起,表达赞美之情,立意深远。

作文结尾方法千千万万,不管怎样落笔,都应与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古人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可见,文章的结尾关键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想象和思考,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止”的境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文结尾方法
90%的老师们都没有教过的语文考试高分作文结尾的12大方法!
中考语文作文结尾的十二种方法
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与结尾,打造文章的“凤头”与“豹尾”
作文专项复习
作文结尾法 作文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