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资料——议论文四大考点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复习资料——议论文四大考点  

 

      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一)--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与归纳
      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会准确寻找或归纳论点

       如何准确寻找或归纳论点:
       首先,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弄清作者是对什么问题而发议论的,针对所谈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其次,看文中有没有适合做论点的句子。论点应该是一个明晰的判断,是作者观点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是个概括性比较强的句子。它可以在文章的开头、中间或者结尾,有时题目也可能是中心论点。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凭着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不难确定某个概括性强的句子是中心论点,但是否准确无误,还需进一步验证。
       一般来说,分析文章的论据有助于找到论点,因为论据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文章的论点。另外,可以通过“认为”、“必须”、“由此可见”、“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来寻找论点。
       另外,分析题目时,要注意区别: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题。如《谈骨气》是论题,不是论点,但它里面包含着论点,以它为线索去分析,就能找到论点。
                                                   不设防   王蒙       (2006年广东省)
       ①我有三枚闲章:无为而治、逍遥、不设防。“无为”与“逍遥”都写过了,现在说一说“不设防”。
       ②为什么不设防?因为没有设防的必要。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谁能奈这样的不设防者何?
       ③不设防的核心:一是                                    ,二是                                   。
       ④有人要我题字,我最喜欢题的乃是“大道无术”四个字。鬼机灵毕竟是小机灵。小手段只能收效于一时。小团体只能鼓噪一阵。只有大道,客观规律之道,历史发展之道,为文为人之道,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设防,只是小术,叫做雕虫小计。靠小术占小利,最终贻笑大方。设防就要装腔作势,言行不一,当场当丑,露出尾巴,徒留笑柄。设防就是要戴上假面具,拒真正的友人于千里之外,终于不伦不类,孤家寡人。
       ⑤不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乃至敢于自嘲,意味着清醒更意味着自信,意味着活泼更意味着真诚。缺点就是缺点,弱点就是弱点,不想唬人,不想骗人,亲切待人,因诚得诚。不为自己的形象而操心,不为别人的风言风语而气怒,不动不动就拉出自己来,往别人脸上贴金。自吹自擂,自哀自叹,自急自闹,都是一无所长毫无自信的结果,都实在让人笑话。
       ⑥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设防是最好的防护。亲切和坦荡,千千万万读者和友人的了解与支持,上下左右内外的了解与支持,这不是比马其诺防线更加攻不破的防线吗?
        ⑦之所以不设防,还有一个也许是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原因:我们没有时间。比起为个人设防来说,我们有更多得多、更有意义得多的事情去做。把事情做好,这也是更好的防御和进攻--那些专门干扰别人做事的人。
       ⑧因为不设防是不是也有吃亏的时候,让一些不怀好意的小人得逞--辫子乱扣帽子的时候呢?
       ⑨当然有。然而,从长远来说,得大于失,虽失犹得,不设防仍然是我的始终不悔的信条。
    (1)主张“不设防”,其理由有:
       ①                        ;②                     ;③                      ;④                       。
     (2)根据④⑤段把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出来。
       不设防的核心:一是                        ,              二是                  
      (3)语言富有特色。请你从语言形式和表达效果两方面点评下面句子。
       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防什么?
      点评:                                                                   
    (4)“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而作者却主张“不设防”,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
                                                                         
       文章第(1)(2)题的解答都是根据对论点的理解,形成答案。第(1)题答案要点分布全篇,要整体思考,作答全面。第(2)题根据对论点的理解,反复推敲,选择合适语句表达。

       议论文阅读(二)--论据的认识、分析、补写
        1、学会辨析论据类型并理解其作用。
        2、学会使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论据。
        3、能按要求补写论据。
        4、学会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
     
        1、辨析论据类型并理解其作用(论据类型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包括典型事例、史实、数据、图表等;理论论据包括正确判断、名言、警句及科学原理公式等)。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论据。在概括事实论据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的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述。
        3、按要求补写论据。补写的论据要求典型、有代表性、说明力强,要答好这类题目,需要平时多留心生活,多读书,多积累。
        4、分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用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的。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或间接证明的是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作者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在逆境中远离平庸
      ①生活的实践反复证明,人不能老是呆在顺境中,呆得久了就会满身长满惰性。逆境锻炼人,逆境更能造就人。“逆境出人才”,这样的事实已被历史和现实中的许许多多的人所验证。
       ②我就是从逆境中走来的,在我最初学习写作的时候,由于生活贫困买不起需要的书籍和其他用品。比如信封,大都是从报刊寄我的信,或是别人收到的信件,我再帮助人家小心翼翼地拆启,然后再把信封翻过来用。没有书读,就到离家很远的一家工厂的图书馆去,在那里一呆就是一天。每天写作读书,感到极为充实。正是当时那种不利的处境,激发我产生了持久的抗争力,坚持写作,到今天我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而和我一样热爱写作的其他人,由于有了一份清闲自在的工作,结果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方面都是一事无成。
       ③环境对人能否摆脱平庸非常重要。我曾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动物学家曾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羚羊群进行研究。他发现东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强,奔跑的速度每分钟平均要比西岸的快出13米。对这些差别,这位动物学家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些羚羊的生存环境和属类都是相同的,饲料来源也完全一样。有一年,他在动物保护协会的协助下,在东西两岸各捉了10只羚羊,把它们分类送往对岸,结果运到西岸的10只羚羊,一年后繁殖14只,而送到东岸的10只羚羊却只剩下3只,那7只全都被狼吃了。这位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了,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生活着一个狼群,西岸的羚羊之所以弱小,正是因为缺少这样一群天敌。由此可见,好的环境却使羚羊变得弱小,而恶劣可怕的环境反倒给羚羊以强健。有了天敌便有了对手,不能不承认这是一种典型的逆境状态。
       ④有了比较与参照才拥有自信,继而树立信念,坚定目标,仔细想想,大自然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存在着。
       ⑤常常听到有人唠叨着累,其实那是如意与幸福的絮语。有句人们如今爱说的话:“工作着是快乐的”,这又是对它的诠释。逆境和顺境同样是一种环境,一个可以培育信念,一个可能播种平庸。
      (1)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③段的事实论据,不超过40字。
                                                                         
                                                                         
     (2)作者在第④段说“仔细想想,大自然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也同样存在着。”请写一个事实论据证明这个观点,不超过40字。
                                                                         
                                                                         
    (3)请写出两则名人名言、俗语或警语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
                                                                         
                                                      
       第(1)题,论据概括首先要考虑到该论据证明的论点是什么,也就是说,概括出来的论据要仍能很好地证明该论点;其次,用语力求简洁;另外,要特别注意字数的限定。第(2)题,①所写论据要能很好地证明论点;②论据要有代表性,力求大众化,尽可能是人所共知的;③表述力求简洁流畅,不能超过规定的字数;④必须真实,人物与事实要相符,不能张冠李戴、瞎编乱造。小结:补写论据的题在近年中考中时有出现,大家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最好能对不同类型的论据多留意多积累。请记住: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1)一位动物学家发现奥兰治河东岸羚羊比西岸的强健的原因是东岸羊群附近生活着狼群。   (2)曹雪芹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贫困,但他不畏困境,坚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写出长篇巨著《红楼梦》,光耀千秋。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达尔文)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议论文阅读(三)--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
       1、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
       2、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思路,把握论证的结构层次。

       本考点主要包括:
    (1)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①举例论证(摆事实),即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②道理论证(讲道理),即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③对比论证,即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为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④比喻论证,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2)论证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考查的重点是论证的结构层次分析。其次,论证结构主要还有以下三种:①并列式,就是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②对照式,就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另一种事物(或意思);③层进式,就是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另外,按表达方式来分析,议论文的结构还呈现出“先叙后议”或“议--叙--议”的结构样式。
                                                               学会谅解
       ①谅解是人类的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一位伟人意味深长地说:同志之间的谅解、支持与友谊比什么都重要!
        ②确实,谅解非常重要。先哲们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同样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谅解精神。
        ③谅解在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
        ④唐太宗李世民谅解、重用魏征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在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皇位之争中,魏征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多次使李世民陷入困境。玄武门之后,魏征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时,李世民完全可以治他的罪,杀他的头。但是,李世民十分欣赏魏征的才干和人品,于是便谅解并重用了他,让他做到了宰相,帮助自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这里虽然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尊贤爱才的一面,但我们不能不认识到,这也与他宽宏大度、善于谅解他人分不开。再往前翻一翻历史的画卷,齐恒公谅解并重用曾险些射死自己的管仲,从而成就了霸业;蔺相如谅解多次羞辱自己的廉颇,留下“将相和”的美谈……,相反,那些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人,又有哪一个能做出一番事业呢?
       ⑤古人尚能如此,在社会生活中日趋复杂的今天,人与人之间更需要谅解。那么,怎样才能学会谅解呢?
       ⑥谅解,需要沟通。客观事物纷繁复杂。个人的思想认识常常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当自己与他人产生矛盾或误会时,要主动与对方交谈,认真倾听听对方的诉说。这样,才能沟通彼此的思想,从而消除误会和隔阂。
       ⑦谅解,需要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积极地换位思考。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就更容易谅解别人。
       ⑧谅解,需要忘却。忘却,是谅解的良方。克制性的谅解,不是真正的谅解,它不能祛除感情伤口上的脓水,医治感情上的创伤。
       ⑨我们提倡谅解,但是,谅解也不是无原则地一味迁就退让。对于那些有损民族、国家和集体利益的行为,还需要勇敢地站出来,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⑩让我们学会谅解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请用“|”将本文划分为两层,并说说这样划分的理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文章第④段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论证的作用是什么?
                                                                         
    (3)如果将第⑨段删去,对文章的论证会产生什么影响?
                                                                         
    (4)读完这篇文章,如果你的朋友与别人发生了矛盾,你打算如何劝说朋友?(不少于50个字)

 

   第(1)题实际上是对论证结构的考查,是对论证结构的层次分析,①~④段是提出、分析问题,⑤~⑩段是解决问题。第(2)题论证特点一般从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去考虑,而第④段突出的是它的论证方法。第(3)题着重从论证结构上去考虑。
 

 议论文阅读(四)--语言风格的体会
       1、体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概括性、生动性。
       2、培养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的能力。
       3、培养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体味关键语句的能力。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多用状语、定语等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对表达对象的范围、程度等作出规定,语言严密周到,没有疏漏,其次,议论的语言概括性强,往往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因此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性词语。另外,要注意培养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体味关键语句的能力。中考常见的题型为理解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同时,议论文的语言往往各具特色,所以,鉴赏议论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常见题型。
       在近几年议论文阅读题中,开放性试题呈上升趋势,此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题型多样:
       1、要求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
       2、由阅读材料引伸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要求进行自主创作;
       3、由阅读材料引出相关诗文,要求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自主评论;
       4、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论美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加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者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所有,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也有不少人,他们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个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会喜欢。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惊人。
       有些老年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举止优美文雅。有句谚语说得好:“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雅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貌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全的。世界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第二段中加点的“此”指的是                        ,“彼”指的是                                 。
     (2)第二段中加点的“全”能否去掉,为什么?
                                                                         
       第(1)题,答这种类型的题要注意前后关照,一般是承前指代,找到相关原话回答即可。第(2)题,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阅读时要应十分注意这一点。开放性试题在近几年议论文阅读中呈上升趋势,此类题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题型多样:①要求联系实际对文章内容进行延伸;②由阅读材料引申出与之相关的内容,要求进行自主创作;③由阅读材料引出相关诗文,要求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自主评论;④要求考生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⑤联想想象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方法
议论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有说明思路,议论文有论证思路,该如何理解呢?
初中议论文知识点解题技巧一:一、三要素:...
说明文有说明思路,议论文有论证思路,该如何理解?
论点论据论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