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溶液》“知识点”与“考查点”
溶液难点巧突破
黑龙江省宁安市石岩学校 徐国成
一、巧用用实验突破难点
例如,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溶解其他的溶质吗?
设计实验探究:向室温下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
现象: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
结论: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还能其他的溶质。
练习:怎样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氯化镁?
答:用足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冲洗,可以除去其中少量的氯化镁,因为冲洗时氯化钠不溶解而氯化镁溶解。
二、巧用溶解度概念突破难点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有些学生只是机械记忆不能真正理解,可用溶解度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
教师出示问题1:
1、已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现有以下甲乙两种溶液(这里“+”号表示加入,以下意义同此)
甲溶液:20 ℃时,100 g水 + 36 g氯化钠
乙溶液:20 ℃时,110 g水 + 36 g氯化钠
请回答:
(1)甲溶液饱和吗?
(2)乙溶液饱和吗?
(3)乙溶液若不饱和你能用几种方法,将其转化为饱和溶液?
学生思考、讨论后后回答:(1)甲溶液是饱和的。(2)乙溶液是不饱和的。(3)要使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再向其中加入3.6 g氯化钠,或把其中的水减少10 g。
教师:怎样将其中的水减少10 g呢?
学生(略思忖):蒸发。
教师:蒸发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保持温度不变,或蒸发掉10 g水后再恢复到20 ℃。
教师:这叫做恒温蒸发溶剂。
教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大家又掌握了一种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那就是恒温蒸发溶剂。
教师出示问题2:
已知:20 ℃时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1.6 g,
即20 ℃时100 g水 + 31.6 g硝酸钾(饱和)
30 ℃时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45.8 g
即30 ℃时100 g水 + 45.8 g硝酸钾(饱和)
丙溶液:30 ℃时100 g水 +31.6 g硝酸钾
请回答:(1)丙溶液饱和吗?(2)若不饱和,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使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学生对比、思考后回答:丙溶液不饱和。可以再向其中加入14.2 g硝酸钾使其变成饱和溶液。
教师:怎样算出的14.2 g?
学生:45.8 g-31.6 g=14.2 g
教师:再想想,还有什么办法?
学生:还可以恒温蒸发一定质量的水,使其达到饱和。
教师:对,还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还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把温度由20 ℃降低的到30 ℃。
教师:对,但是降低温度能使所有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吗?
学生:不能。
教师:为什么?
学生:象硝酸钾等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我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它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是象氢氧化钙等物质的溶解度却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使它们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教师:现在大家掌握了几种把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的方法?
学生:添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
教师:根据什么来确定是升温还是降温?
学生:根据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的情况来确定。如果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就降温。如果溶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就升温。
练习:
(1)怎样把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2)怎样把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
(1)再加入一些水或降低温度(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2)再加入一些氢氧化钙或蒸发掉一些水或升高温度(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而减小)
(二)溶液的浓、稀与溶液饱和、不饱和的关系也是溶液这一单元的教学难点,我们也可以利用溶解度来帮助学生辨析、突破这一难点。
问题1: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吗?
辨析:查教材36页表9-1和37页图9-13可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20 ℃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 g。因此20 ℃时100 g水 + 30 g硝酸钾得到的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而20 ℃时100 g水 + 0.2 g氢氧化钙得到的乙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氢氧化钙不能全部溶解),由于甲乙溶液的温度相同、水的质量相同,尽管甲溶液不饱和但甲中溶解的溶质多所以甲仍为浓溶液,乙虽然饱和了但由于乙中溶解的溶质少所以乙仍为稀溶液。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对于不同种溶质的溶液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问题2: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对吗?
辨析: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是对的。但是温度不同时就不一定正确了。例如,查教材36页表9-1可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9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2 g,因此20 ℃时100 g水+ 31.6 g硝酸钾得到的丙溶液是饱和的,而90 ℃时100 g + 201 g硝酸钾得到的丁溶液却是不饱和的,尽管丙是饱和的但由于丙中溶解的溶质较少所以丙为稀溶液,虽然丁是不饱和的但丁中溶解的溶质较多所以丁仍为浓溶液。另外,低温时的不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也可能比高温时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浓(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由此可知,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的说法是错误的。
《溶液》“知识点”与“考查点”
山东省滕州市蒋庄矿区学校 王宪德
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包括溶解度曲线)、溶液的配制等是中考常见的知识考点。命题者常结合现实情境、社会新闻热点等问题,来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和掌握它们对于提高中考成绩有显而易见之功效。下面通过典例剖析,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
1. 考查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等的概念
考查点在于:(1)溶液概念(溶质不止一种──可以是固体、气体、液体,所有的溶液都是混合物)、组成(水是最常用到的溶剂,但不是惟一)、特性(均一性和稳定性)。(2)饱和溶液与否的概念(条件是“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条件变了,饱和与否就可相互转化)。(3)固体溶解度概念(四个要素:条件、标准、状态、单位)。三者呈递进关系,即溶液→饱和溶液→溶解度。
例1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20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则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 g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溶液等的概念。不难看出,选项D是错的,因为“20 ℃,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是指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氯化钠,即136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 g。
2.考查饱和与否的相互转化
考查点在于:(1)饱和与否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在升温或增加溶剂时可以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降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时可以变成饱和溶液,这里“升温”、“降温”是针对大多数物质而言,像熟石灰、气体等除外)。(2)在一定温度下,有相同溶质存在且不再继续溶解的溶液、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例2  在25 ℃时,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加入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各量:①溶液中水的质量,②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③ 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④ 25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⑤ 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其中不变的是  (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⑤
思路点拨  做本题关键点是“增加溶质将不饱和氯化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水的质量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变大,25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不变(因为温度一定,溶解度就已经确定了),氯化钾溶液的质量增加。选项A正确。
3. 考查溶解度曲线
考查点在于:溶解度曲线的题型多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较快)、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熟石灰(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等三种物质为主而进行命题,常用甲、乙、丙或A、B、C来表示。
例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在t2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
思路点拨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在t1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应是乙>甲>丙,选项A是错的。在t2 ℃时,甲、乙两物质两曲线相交,说明他们的溶解度相等,选项B是正确的。对于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却减小了,此时将有晶体(固体)析出,是过饱和溶液,选项C是错的。降温结晶法适用于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像甲物质,而另一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像乙物质采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此法不能分离乙和丙两物质。
4. 考查溶液的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及其计算
考查点在于:(1)溶液配制步骤和方法(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在步骤中记住所用仪器)。(2)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类型主要有加水稀释后的、蒸发溶剂浓缩后的、增加溶质浓缩后的、几种溶液混合后的等)
例6  根据图示情景和范例,编写计算题,并完成相关内容。要配制一定质量分数、一定质量的氯化钾溶液,应该怎么操作?
(1)编题范例  配制10%的氯化钾溶液50g,分别需氯化钾固体和水各多少?
(2)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步骤
①计算:                                                             ;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所需固体,再用            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③溶解:将称得的氯化钾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倒入量取的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
④装瓶:将配制的溶液倒入试剂瓶,并贴上标签。
思路点拨  本题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溶液的配制融为一体进行考查。①由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可求出m(KCl)=50 g×10%=5 g,m(H2O)=50 g-5 g=45 g,V(H2O)=45 g×1g/mL=45 mL。②最好选用50 mL的量筒,这样可减少误差。
二、中考链接
1.(2011·烟台)下列有关溶液及其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海水的凝固点比水低
B.溶液和浊液特征的不同主要与物质分散在液体中的颗粒大小有关
C.一定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随水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D.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2.(2011·德州)右图为固体物质X、Y的溶解度曲线。在温度为t2 ℃时分别把质量为a g的X、Y放入100 g水中,下表为对溶液状态的判断以及使不饱和溶液达到饱和采取的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
状态
措施
A
X为饱和溶液,Y为不饱和溶液
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B
X为不饱和溶液,Y为饱和溶液
向X溶液加入固体X至有晶体残留
C
X、Y都是饱和溶液。
D
X、Y都是不饱和溶液。
把X溶液温度降低至t1 ℃,给Y溶液加热蒸发适量的水
3.(2011·福州)氯化铵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6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B.4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低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C.t ℃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60 ℃时,100 g水中加入12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得到的是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4.(2010·恩施)要配制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将10 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 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5.(2011·四川眉山)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1 ℃时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
(3)t2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填物质序号)。
6.(2011·天津)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1)衣服上沾有的油污,可用汽油洗去,是因为汽油能    (填“溶解”或“乳化”)油污。
(2)喝了冰镇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3)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20 ℃时,要使接近饱和的该物质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它们分别是  、  、  。
7.(2011·南昌)向装有等量水的A、B、C烧杯中分别加10 g、25 g、25 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一所示。
(1)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2)图二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3)由图二分析,若分别将100 g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     (填序号)。
A.甲、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乙
C.溶液质量:甲>乙                 D.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1)在t1 ℃时,a、c的溶解度相等;(2)不能;(3)c、b、a
6.(1)溶解;(2)温度;(3)升高温度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7.(1)B;(2)甲;(3)B、D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中的“四”
四川省通江县第二中学 母平昌
溶解度是《溶解现象》中的重要知识,要解答好有关溶解度方面考题,必须正确理解学习溶解度的基本知识,有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就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归纳,以期帮助同学们理解与应用。
1.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概念: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概念的四个要素: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单位是g。
2.溶解性的四种描述:常用“难溶”、“微溶”、“可溶”、“易溶”来描述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和溶解度(指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溶解度
>10g
1~10g
0.01g~1g
<0.01g
3.溶解度的四个影响因素: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压强(主要影响气体的溶解度,对固体的溶解度影响不明显)是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四个因素。在溶质和溶剂一定的情况下,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重要因素。
4.温度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四个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5.溶解度曲线上四“点”的意义
(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所处的状态是饱和状态。
(2)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3)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依其数据所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该溶液中溶质有剩余。
(4)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溶解度曲线的四个用途
(1)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3)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4)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选择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及使该物质溶液成为饱和或为不饱和的方法。溶解度曲线中考试题解析
山东省高唐县琉寺中学 李洪生 张 辉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溶解度曲线综合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类题目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在2011年各地中考化学试题中,出现了许多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试题,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一、溶解度的意义
例1 (2011·嘉兴)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图1中能正确表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
解析:由题意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同时符合的图像只有选项C。
答案:C
点评: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判断或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例2 (2011·四川省眉山市)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__  (填物质序号)。
解析:(1)在溶解度曲线上两线相交的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克,即t1℃时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最多能溶解a物质的质量为20克,在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10克,所以只能形成60克溶液。(3)在t2℃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越靠上的物质的溶解度越大。所以应是:cba。
答案:(1)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   (2)不能  (3)cb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溶解度的一些问题,要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清楚交点的意义。
三、判断晶体的析出
例3 (2011·河北)根据图3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解析:A中没有温度限制,所以不能比较甲、乙溶解度;B中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之后,还是不饱和溶液;C因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都会有晶体析出;D中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但是题中并没有说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以错了。
答案:C
点评:该题是一个传统题,历年来考的形式基本相同。
例4 (2011·江苏省南通市)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解析:A选项中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是正确的;B选项中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 g是正确的;C选项中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曲线相交,说明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是正确的;D选项根据溶解度曲线的特点,物质W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增大,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时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相关知识,本题的亮点是一种物质溶解在不同的溶剂中,解答本题要明确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四、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例5 (2011·盐城)如图5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解析:从溶解度曲线上可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B>A=C;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只有C的溶解度小于ag所以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从溶解度曲线上可以看出由t2℃降温到t1℃时,A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最大,所以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入溶质B,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的方法。
答案:D
点评:本题结合溶解度曲线考查溶解度、饱和溶液、结晶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结合溶解度曲线认真分析,牢固掌握溶解度的四个方面,深入理解结晶的定义和结晶出的质量与单位饱和溶液质量的关系,特别注意C类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应该采用升高温度。
五、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
例6 (2011·河南省)如图6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人干乙的溶解度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10℃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解析: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说溶解度时,必须限定温度,所以A不对;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C不对;1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小,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应小于乙的质量。
答案:B
点评: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和溶液的分类、溶质质量分数等问题。
例7 (2011·江苏泰州)如图7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都大于B的溶解度
B.t1℃时,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大
C.t2℃时,A、B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A、B两种饱和溶液都从t3℃降温到t2℃,析出的晶体一定等量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该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C正确;t1℃时,A的溶解度小于B的溶解度,用等量水分别制成的A、B饱和溶液中,A的质量比B小,故A、B错误;A的溶解度比B受温度影响大,所以等质量的A、B两种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量A一定大于B,故D错误。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图中所示的温度,溶解度曲线的趋势、交点是解题的关键。
纵观2011年各地中考试题,有关溶解度曲线的综合题在试题设计上,常将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结晶的方法、饱和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转化、溶质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等核心知识与溶解度曲线结合起来,突出命题的能力立意,这类试题仍将是中考命题的重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年全国中考化学真题汇编:溶液
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汇编——溶液(二)
溶液?溶解度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基本知识点以及学习方法
初三化学溶解度专题复习题(含答案)
2015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溶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