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熔亮 | 以事明理作文“走过,才明白”解析

以事明理作文“走过,才明白”解析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初级中学  夏熔亮

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目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通过阅读上边的写作导语、作文题目和作文要求,我们应该初步掌握以下几点信息:

1.题目省略了主语,完整的题目应为“(我)走过,(我)才明白”,通常应该用第一人称来写;

2.题目中的“走过”,对应了导语中的“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应有一语双关之意,既可以实指一般情况下的用脚走过,也可以指人生经历过一些难忘的事情;

3.题目中的一个“才”字,表明事发当时并不明白事理,隔了一段时间后才醒悟过来,这就意味着本文要侧重于表现“我”的心灵成长;

4.尽管写作要求中有“立意自定”四字,导语中也提供了立意和取材的四个方向,但仔细阅读品味,我们会发现,选择前两点的话,一要擅长描写景物,二要善于从“自然风光”和“世俗万象”中明白事理,对多数同学而言,这两个方面都不是容易做好的,一般会流俗,甚至于“为赋新词强说愁”。如果根据后两点去立意去选材,那就要求“以我手写我心”,从自己的生活中找“米”真实地自己内心丰富的感受,深刻的体验或独特的认识。这样,文章会接地气,生活气息浓,且有“我”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有“我”自己的内心反思,寓理于事,以事明理,挖掘平凡生活不寻常事理,有利于深化主题,催人警醒。

下面我们以作家洪烛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错》为例,来谈谈审题、立意、构思、取材及开头、结尾等写作技巧。

洪烛

时光流逝,许多过去的经历像干枯河床里的卵石一样显现出来。某些当时以为重要的事情而今想来,却平淡如水;倒是有几件原以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使我的心隐隐作痛。年少时并非有意,但确实毫无愧色犯下的小小错误,现在则很难得到成熟后自己的原谅。

开头三句,很是精巧。首句感慨时光流逝,用比喻手法点出“许多过去的经历”印象清晰;第二句巧用对比手法,突出“微不足道的小事”让“我”铭心刻骨,心生痛苦;第三句隐含着个人的成长,前后对待同一件事截然不同的态度,表现自责、追悔之情,自然引出下文对“年少时并非有意,但确实毫无愧色犯下的小小错误”的具体描绘。

这种开头方法,与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往事依依》的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那时我刚升入高中文科班,学校里来了个师范应届毕业的语文老师。他属于长得英俊的那种小伙子,性格却出奇地内向。初上讲台时脸红一阵白一阵的,课间休息时也不好意思和我们聊天,总夹着讲义远远地站在走廊上,望着校园里沙沙作响的梧桐树叶出神。所以相处一个多月,彼此还不是很熟悉。

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或情境,以及人物的性格,为下文老师不堪学生的多次嘲笑而离开学校埋下伏笔。

有一次讲新课,当出现“同仇敌忾”这个成语时,他把“忾”念成了“气”。我们愣了一会,又互相望了一眼,终于忍不住哄堂大笑起来。在沉闷的课堂里,每一点笑料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我们毕竟还处在淘气的年龄,更重要的是这类错误出现在学生身上,似乎很正常,但如果老师犯了,就显得荒唐了,虽然这位老师比我们大不了几岁。

交代事情的起因——老师无意中读错一个字,犯了小错。学生会意的眼神,大笑的情态,如在目前。

我至今记得老师尴尬的表情,他先是莫名其妙,继而手足无措,到最后就面红耳赤了。既然老师失去了自制的能力,我们愈加哄闹起来。学生居然能使老师不好意思,还有比这更令人兴奋的事吗?那节课具体怎么收场的已想不起来了,只记得第二天上课铃响,老师是埋着头走进教室的。他昨天回去后可能查了字典。

【“莫名其妙”“手足无措”“面红耳赤三个成语细致地描画了老师“尴尬的表情”。如果说前边“忍不住哄堂大笑”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此处在老师极其尴尬的情形下,“愈加哄闹起来”就等于浑然不觉中犯了一个大错了。

那时候幼稚无知,对此事我也是极热心的一个。隔了几天我上课抄作业,被老师喊了起来,把我问火了,忍不住顶撞道:“你算什么老师,还念过错别字呢。误人子弟!”老师脸腾地红了,使我觉得挺可怕,但只一瞬,他无力地挥挥手:“你坐下吧。”

这一段非常重要,在前边写“面”(学生群体)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我”这个“点”,“我”有意顶撞老师,与老师有了冲突,有了交集,这才有故事,后文的情感抒发才有依据。这种写法是不少同学常常忽视的,不懂得写出人物之间的交集,读来自然感到无味。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非常逼真,给人尴尬、无奈、无助的感觉。这是第一次在老师的伤口上“撒盐”。

只带了一学期课,老师就调去教其它班了。听说他是主动要求的。在校园里路遇,他只要见是我们班的人,老远就低下了头,脸有点红。我们见到其它班同学,还开玩笑:“你们那个老师呀——同仇敌气。”从此那个念错了的成语,就成了老师的外号。

继续写“幼稚无知”的“我们”对老师的伤害,且这种伤害的影响范围扩大了,从班里到校园里,从本班同学到其他班同学。这是第二次在老师的伤口上“撒盐”。

此后不久,在校园里就见不到那位老师了。听说他考研究生离开了我们的学校……

交代事情的结果,文字很少,却让人一声叹息。

我们一岁岁长大,不再是那个以发现别人的错误为乐趣的淘气孩子,在生活中我们才体会到,错误对于每个人都是难免的,世界上本没有完美的人。关键在于要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和谅解别人的错误。

【读了本段,突然发现本文的题目“错”其实也可以换成“走过,才明白”的,写的是“我”的亲身经历,“我们一岁岁长大”意味着身心的成长,后边的文字则是多年后豁然明白的道理。“关键在于要善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和谅解别人的错误”让人深思。

每当我想起那位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以及他在我们取笑下尴尬的表情,心灵就会感到一种刺痛。我想告诉他:也许您只是念错了一个错别字,而我们过迟地明白——当时犯了一个更不可原谅的错误的是谁……

结尾写法极妙!先用两句回顾老师及定格的画面“在我们取笑下尴尬的表情”,巧妙地承接上文,然后以此为感情的触发点,直抒了“刺痛”之情,与第一段的“我的心隐隐作痛”遥相呼应。然后,突然变换人称,由前边的第三人称“老师”变成第二人称“”,语带尊敬之意,想象中的面对面交流,有利于抒发真挚的情感。“我们过迟地明白——当时犯了一个更不可原谅的错误的是谁”,与第一段“现在则很难得到成熟后自己的原谅”遥相呼应,读来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结尾在截取上文某个特定画面或选取某人话语的基础上,或寓理于事、以事明理,或直抒感情,或含蓄地表现主旨,这种方法常在一些名家的散文或小说中出现。现罗列如下,以资借鉴: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朱自清背影》)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我离开先生已将近五十年了,未曾与先生一通音讯,不知他云游何处,听说他已早归道山了。同学们偶尔还谈起“徐老虎”,我于回忆他的音容之余,不禁还怀着怅惘敬慕之意。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鲁迅《藤野先生》)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陆生作:作文训练《尴尬的一瞬间》,所讲的审题思路,希望你们期末考试能用上
语文学习:高考语文143分——我的窍门就一个字:作!
临门一脚|2021长沙中考语文考场技巧大梳理
高考语文十忌讳
广州中考满分优秀作文
临考之前,更要关注作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