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古书 沈氏尊生书
至于耳之杂症不一, 可得而悉言之。 若耳中本有津液, 风热搏之, 津液结硬成块, 壅塞耳窍, 气脉不通, 疼痛不止, 亦令耳聋, 名曰耵耳(宜栀子清肝汤、 柴胡聪耳汤)。 耵耳由来, 亦复有辨, 不止风热相搏一端也。 有风温之邪上郁, 耳耵右胀者(宜马勃散)。 有左耳耵痛, 舌白脉数, 由体质阴虚, 挟受暑风, 上焦气郁, 须用辛凉轻药者(宜菊叶、苦丁、 山栀、飞滑石、连翘、淡竹叶)。 有暑热上郁, 耳耵作胀, 咳呛气热当清者(宜六一散加杏仁、连翘壳、淡竹叶、 川贝母、白沙参)。 有头重, 耳耵胀, 缘少阳相火上郁, 须以辛凉清解上焦者(宜羚羊角汤)。 有先起咳嗽, 继而耵耳胀痛, 延绵日久不愈, 由本阴亏, 风温相触, 未经清理外因, 伤及阴分, 少阳相火陡起, 至入暮厥痛愈剧, 须先清降, 后议育阴者(宜益元散加菊叶、苦丁、川贝、金银花、绿豆皮、 鲜荷梗叶)。 有诸般耵耳, 出脓水且臭(宜穿山甲烧存性、麝少部B, 吹之, 日三四次愈)。 或干结不出者(宜白蚯蚓入葱叶中, 化为水, 滴耳令满, 不过数度, 即易挑出)。 有劳伤气血, 热气乘虚, 入于其经, 随郁而成耵耳, 或出脓水者(宜柴胡聪耳汤, 外吹红棉散)。 此则耵耳之症也。 耳肿耳脓者, 乃风邪乘少阴经上入于耳, 热气聚, 则肿而生痛成脓(宜蔓荆子散、荆芥连翘汤)。 或风热上壅肿痛, 日久脓出, 脓不去, 则塞耳成聋(宜鼠粘子汤、犀角饮子)。 或由肝气壅滞, 三焦火动(宜龙胆汤)。 然大人则有虚火实火之分, 小儿则有胎热胎风之别。 虚火若何, 必耳内蝉鸣, 或重听, 出水作痒, 外不琚B肿(宜金匮肾气丸加菖蒲, 四物汤)。 实火若何, 必耳根耳窍俱肿, 甚则寒热交作, 疼痛无时(宜柴胡清肝汤)。 胎热若何, 或洗沐水误入耳, 作痛生脓, 初起月内, 不必治, 项内生肿后, 毒尽自愈, 月外不瘥, 治之(宜红棉散敷之)。 胎风若何, 初生风吹入耳, 以致生肿出脓(宜鱼牙散吹之)。 此外又有肝风郁滞, 其内生疮有脓者(宜东垣鼠粘子汤、抑肝消毒散, 外以三仙散吹之)。 有耳出臭脓(宜竹蛀屑、胭脂坯子等分, 麝少部B, 共末吹之)。 或出血(宜龙骨末吹之)。 或耳疳出脓者(宜抱出鸡卵壳炒黄为末, 油调灌之, 疼即止)。 有耳出脓汁, 或聋而鸣, 属上焦风热者(宜蔓荆子散)。 有耳中忽大痛, 如有虫蠕动, 或脓出, 或血出, 或水出, 或干痛者(宜蛇壳烧存性, 以鹅翎管吹入, 即止)。 有耳内湿疮肿痛, 或有脓水者(宜凉膈散加酒大黄、酒黄芩、刑、防、羌活, 以解上焦风热, 外用蛇床子、黄连各一钱, 轻粉一字, 为末吹之)。 有耳后忽然肿痛, 悉属肝火者, 此症恒见于妇女, 急当平肝降火, 兼舒郁(宜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 若有表症, 兼发寒热, 散之(宜荆防败毒散)。 有耳后腮旁忽然肿痛, 悉属阳明蕴热者(宜清胃败毒散, 或含化三清救苦丹)。 有耳根连牙床肿痛, 悉属上焦风热郁抑者(宜升麻、白芷、连翘、荆芥、防风、 薄荷、甘草、桔梗、枳壳、酒芩、酒连、花粉、赤芍、牛蒡、生地等, 若热甚, 加蒸大黄)。 有风毒耳肿痛, 出血(宜柳@粪化水, 取清汁, 调白矾末少部B滴之)。 或卒热肿痛(宜木鳖仁一两, 大黄、赤小豆各五钱, 为末, 每以少部B, 生油调涂之)。 或底耳肿痛, 汁水不绝者(宜桑螵蛸一个, 烧存性, 麝少部B, 研末掺入, 神效, 有脓先洗净, 以愈为度)。 有风温发热, 左耳后肿痛者(宜干荷叶、苦丁、连翘、 山栀)。 有耳热出汗作痒, 由于痰火者(宜元参贝母汤)。 有耳痒一日一件, 直爬出血略愈, 明日又作, 悉属肾虚, 致浮毒上攻者, 此不可以常法治, 必先忌酒面鸡鹅猪羊一切辛热之物, 及房欲, 至四十九日, 服药乃有效(宜透水丹、 元参贝母汤)。 有耳内外生疮, 由肝经血虚风热(宜当归川芎汤、柴胡清肝汤、 逍遥散)。 或肝经燥火风热(宜柴胡清肝汤、栀子清肝汤, 必寒热作痛(宜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 甚有内热口干, 属肾经虚火者(宜加味地黄丸)。 有耳轮生疮, 名耳发疽, 属手少阳三焦经热者(宜凉膈散)。 有耳生烂疮(宜枣子去核, 包青矾?研, 香油调敷), 耳后月蚀疮(宜烧蚯蚓粪, 猪油和敷), 两耳冻疮(宜生姜汁熬膏涂), 皆作肿痛者。 以上皆发肿痛痒疮脓之症也。 虽然, 此皆由内发者, 亦有外侵之患, 可勿论诸欤。 如飞虫之入耳也(宜鸡冠血滴入, 即出, 胆矾末和醋灌, 即出)。 蝼蚁之入耳也(宜鲮鲤甲烧研, 水调, 灌入即出)。 马蝗之入耳也(宜田中泥一盆, 贴枕耳边即出)。 蚰蜒之入耳也(宜牛乳少少滴入即出, 若入腹饮一二升即化水, 羊乳亦佳)。 蜈蚣之入耳也(宜炙猪肪掩耳自出, 亦治诸虫蚁入耳)。 蚤虱之入耳也(宜菖蒲末炒热, 绢袋盛, 枕之即出)。 飞蝇之入耳也(宜皂角@虫研, 同鱼血点之)。 诸物之误入耳也(宜三寸长弓弦, 一头打散, 注着耳中, 徐徐粘引而出)。 种种之害, 虽非常有, 然其治法, 有不可不备者, 故为遍考方书, 类系于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学入门-- 外科
《证治凖绳》卷一百七
腮痈(附耳症)
校注妇人良方2
医学入门3(18)
《景岳全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