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用心,庸常中也会有“艳遇”


一次临时起意的郊游。原本只是想到江边走一走,吹吹风。

没料到,大自然慷慨,以别样的方式提醒我们,即使是一次不经意的行走,也能让你在庸常的场景里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于是,我们邂逅了深秋的芦花。

三五文友,沿江信步而行,堤下齐刷刷的意杨林崇尚“瘦身法”,纷纷摇落赘叶,簌簌之声不绝于耳。江边弯弯绕绕的水道已接近枯涸,夏日里丰盈美丽的“月亮湾”消失无踪。雨后有些泥泞的小路,行走不便,于是转入林中,满地落叶都是零落的生命,踏其上,沙沙作响,颇有质感,也带来些许伤感:那也曾是一片片叶脉栩栩、叶色葱绿的生命啊,如今飘零化为泥尘,难道真如张爱玲所说生命的底色只是荒凉么?

只是瞬息的感叹,众友微笑:何必悲秋?秋的色彩如此斑斓!展眼望去,红叶黄花,碧水青菜,一幢幢养鸡场的厂房……且慢,你看,江的对岸,兀自立着的,是风中飘扬的芦苇,那成片成片的芦花!

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苍苍蒹葭啊,没有白露,却有风来,那风起自《诗经》,逶迤而至,荡起岁月的涟漪。在水一方的伊人呢?如雪的芦花,就像一个苍老的人,顶着满头的白发,满眼都是沧桑,却果敢,坦荡,丝毫也不悲伤。

有风来,裙裾飞扬,丝巾飞扬,心绪飞扬。‍迎了风,似乎生命中所有的往事片断,都化作了眼前的万顷芦花,飘飘洒洒,忘在了天涯。‍

水边的芦苇不仅是诗意的存在,更是哲理的提醒。只有肤浅的人才会认为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真正有内涵的人,如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这比喻诗意而形象,人的生命确实如芦苇般脆弱又优美,沉思时低头不语,快乐时恣意飞扬,阳光下,秋水边,当我们邂逅一丛芦苇,犹如遇见平凡脆弱、忧郁羞涩的自己。我们看不见它们静默的忧喜,听不到它们生长的声音,它们却依然延展成这片草滩上独特的美景。

相较而言,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宇宙空间,高贵的人总要比芦苇多了一点思想和灵魂的光辉,因为,“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不由想起近来所读的史铁生《病隙碎笔》,那个曾在地坛徘徊无依的残疾青年,那个深夜不眠苦思不解的孤独歌者,那个在伤痛折磨中灵魂透亮的伟大生命,他何尝不是一株柔韧而优雅的芦苇?他的哲思不正是高高飘扬诗意无限的洁白芦花?

芦花,是秋天高张的旗帜,是世间孤绝超然的舞者,也是悟透天地玄机的哲人。  

我们所到之地,是三江口,是举水和长江支流交汇之地,据说清浊不混流,泾渭分明的情状让人生出无限感叹。河道上空悬挂着过河罾渔网,昭示着一种靠水吃水的生活状态,这司空见惯的庸常,却往往是最深刻的苍茫。大大小小的水洼旁,有垂钓者各据一方,独守一块水域如守着一片江山,超然世外的神情一如寒江钓雪的高僧。

 此情此景,伴随芦花飘荡,更添几分清宁。

在秋天的风中,芦苇们朝着一个方向凝望,我知道,那是古典的河岸。在江畔,它们看花开叶落,看雁去燕来,看水流千古,立定脚根,稳稳地,站成一道飞扬的风景。‍

原载2016.11.11《黄冈周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中的那片芦苇
心中的芦苇
诗意的芦苇
柔软 朱以撒
芦苇(组诗)
往事如风,风过如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