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朝首次朝廷内斗——刘基缘何败于李善长?

话说朱元璋干掉陈友谅、张士诚并收拾妥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开始着手恢复生产与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朝廷上下,一片欢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斗争!其时,明朝朝廷内部的矛盾开始激烈,大臣以地域区分成为两派,展开了斗争。

所谓的派别实际就是老乡会,当时最大的老乡会无疑是淮西派,因为朱元璋就是凤阳人,当然身为皇帝的他注定只当裁判而不会参与到派系斗争中去。淮西派的老大是丞相李善长,人多势众,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这些人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当时的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为荣。有人或许为问,李善长何许人也?他何德何能居然位居丞相?确实,他很少露面,因为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李善长主要负责后勤和办公室工作,鞍前马后的舟车劳顿,费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是个明白人,加之又重乡土观念,所以建国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其为丞相,年薪4000石。李善长的特点是外表宽厚,在朱元璋面前装孙子装得可像了,但他心胸狭窄,谁敢和他过不去,他一定要解决对方。

朝廷嘛,有敢专权的,就有敢分权的!淮西派遇到的对手就是浙东派,浙东派的老大就是刘基。刘基的官位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言官的首领。言官的力量有多大,这里就不赘述了,反正是连皇帝也敢骂骂了也没事,你说牛不?但这里有个颇为有趣的事情,就是刘基的年薪只有240石,不及李善长的十分之一。按说刘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许多重要决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什么到头来待遇不如李善长?其实细想一下就不难理解,刘基既不是朱元璋的老乡,又在谋略上胜过朱元璋。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想到的,刘基也想到了;朱元璋没想到的,刘基还是想到了。外加刘基厚黑学根底深厚,朱元璋时不时就会想起刘基劝他不要救韩林儿那件事,会不会有一天用到自己头上?换做你是皇帝,你会重用刘基吗?不杀就不错了!刘基聪明一世,貌似疏忽了这一点,这就注定了他在与李善长的斗争中很难取胜。

洪武元年(1368年),双方首次交锋。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是李善长一个叫李彬的亲信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杀掉李彬。李善长连忙去找刘基说情,刘基却根本不买账,待李善长走后将此事直接汇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自然大怒,命令立刻处以死刑,可这份回复首先经过的是身为丞相的李善长之手。李善长苦苦思索后,又找到刘基对他说:“京城好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应杀人吧?”可刘基答曰:“杀李彬,天必雨!”,就这样,刘基坚持把李彬干掉了。关于下不下雨的问题,现在的天气预报还有失误呢,刘基虽然懂得天文气象但终究也有不准的时候。这次,他的运气就不太好,杀了李彬后好长一段时间也不下雨!李善长积聚的愤怒爆发了,他煽动很多人攻击刘基,迫于压力,刘基于当年8月请假回了老家。

刘基临走前,运作杨宪接任了御史中丞,杨宪是刘基的死党,这也是刘基布下的棋子。杨宪也不简单,他韬光养晦,利用言官的力量不断收集李善长的把柄,并时不时在朱元璋面前告黑状,说李善长无才无德不能委以重任。朱元璋虽然知道这是两派之间的斗争,但架不住杨宪的“坚持”,时间一长,他慢慢对李善长有了看法,对李善长的指责不断增加。11月,他召回刘基并委以重任,淮西派开始被反打压。

浙东派眼看就要成为胜利者,李善长很担忧,他明白自己已经成为了靶子,必须要学刘基找个代言人。于是他看中了老乡胡惟庸,胡惟庸很早就追随朱元璋,却一直不得志,总是干些知县之类小官,但他的能力很强,在得到李善长的认可后成为了淮西派的新老大。其时,浙东派可谓是春风得意,但很快就有了转机。由于刘基说话直接,缺乏沟通技巧,很多人开始在朱元璋面前说他的坏话,朱元璋对这个足智多谋的人也起了疑心,于是就有了那次决定刘基命运的谈话。

那天,朱元璋单独找到刘基,开始比较和谐,聊聊天气拉拉家常,就在渐趋融洽时,朱元璋突然用严肃的口气问刘基:“若要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做丞相?”刘基十分警觉,马上回道:“这要陛下决定”。朱元璋脸色稍缓,接着问:“你觉得杨宪怎么样?”这是一个陷阱,朱元璋明知杨宪是刘基的人。刘基突然明白,这是一次异常凶险的谈话,稍有不慎就会人头落地!他马上回答:“杨宪有丞相的才能,但没有丞相的器量,不可以。”考验继续,朱元璋接着问:“汪广洋如何?”这是第二个陷阱,汪广洋不是淮西派的,朱元璋怀疑他和刘基勾结。刘基见招拆招,回道:“此人浅薄,不可以。”朱元璋佩服的看了刘基一眼,此子精明啊。他接着说出了第三个人选:“胡惟庸如何?”刘基长吁一口气说:“胡惟庸现在是一头小牛,但将来他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说完又松了口气,他以为考验已经过去,但下一个问题才是致命的。朱元璋用意味深长的口气说道:“我的相位看来只有先生能担当了。”极度紧张后,刘基终于犯了一次致命的错误。他没有细想,脱口回答:“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这个人嫉恶如仇,皇上还是慢慢挑选吧。”这句话说得非常不合适,自居丞相之才不说,还说什么嫉恶如仇,那谁是恶呢?刘基的昏劲还没过去又补了一句:“现在的这些人,在我看来没有合适的。”这就叫牛逼吹大了!明朝离了你就没丞相了?朱元璋就此与刘基决裂,再也不信任刘基。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亲自下书对刘基说:“你年纪这么老了,应该在家陪老婆孩子,何苦在这里陪着我呢。”刘基只好回乡下去了,失去刘基的帮助,杨宪很快被胡惟庸为首的淮西派排挤,不久被胡惟庸找个借口杀掉了。

刘基明白,自己失败了,当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好好养老,度此余生,但失败的代价往往就是巨大的。成为丞相的胡惟庸没有放过刘基,指使手下状告刘基占据了一块占有王气的地。至于王气到底有没有,鬼才知道!朱元璋再次下诏扣除了刘基的退休金。刘基没有等死,出人意料的回到京城,他认为胡惟庸对付他的根本原因在于朱元璋,只要回到京城在朱元璋眼皮底下,让他放心,自己的性命就有保证,但他又错了!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视,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刘基服药后病情愈重,不久即死去。后来的胡惟庸案发后,医生供认是胡惟庸指示他毒死刘基的。但是,刘基到底死于谁手呢?喜欢历史的人自己思考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胡惟庸案”为什么要诛连三万人?朱元璋冷冷地说了10个字
揭秘:嘲笑刘伯温出殡的人,后来都什么下场?
《明朝那些事儿》⑦ | 走得太近,是场灾难
打下江山的第一功臣,最后却炒了皇帝鱿鱼
胡惟庸为了活命,拉拢三万多人作案,朱元璋:都杀了吧!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为何朱元璋才封他个诚意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