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牺牲自己迎合大人,或许就是孩子自卑的原罪

很多父母都知道,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过焦虑、急躁,就会习惯性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甚至强加到孩子身上。他们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兴趣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延展,同时需要时间、耐心和爱作为陪伴的根基。否则,时间越长,你的孩子会在你的压迫下越自卑。

一. 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01

“期盼早日看到女儿站在聚光灯下,成为优雅的白天鹅”

有一位母亲,她从小的梦想是当一个优雅的舞蹈家。后来她结婚生子,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丈夫和孩子身上,儿时的梦想不了了之。

当她得知生下的是女儿那一刻,她兴奋极了,感觉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机会终于来了——希望女儿能够当一个优雅的舞蹈家。

终于,女儿到了可以学习舞蹈的年纪。她给女儿找了个专业的天鹅舞老师,看着胖嘟嘟的女儿穿起紧身的蓬蓬裙,她觉得好笑又欣慰。母亲站在一旁入神地看着老师教point、point……幻想着女儿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的模样,不禁为她鼓掌,也为内心中另一个自己鼓掌。

02

“原来女儿不适合跳舞,我未完成的舞蹈梦彻底破灭了”

有一次,女儿跟母亲说不想上舞蹈课,母亲既震惊又生气。但为了未完成的梦想,她费尽口舌鼓励女儿,告诉她坚持就是胜利。

直到一天,老师严肃地跟这位母亲说:“虽然我不想告诉您这个事实,但还是要告诉您,经过我的再三观察,您的女儿不适合跳舞……”她才渐渐接受现实,放弃这个梦想。

如今,年满28岁的女儿说:“现在听到那个音乐,我内心依然充满阴影,这辈子再也不想跳舞了……”

不知道这位母亲听到女儿多年后的肺腑之言,她的感受是什么?

不知道那些曾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的父母,他们的感受又是什么?

在我看来,这一句“再也不想跳舞了”,隐藏着几层意思:

 无能感——我真没用,为什么达不到妈妈的要求

 丧失感——我不值得被爱,妈妈再也不会爱我了

l  自卑感——我不值得、我做不到、我不配

二. 孩子的自卑感是你一步步缔造的

01

“自我探索的兴致从小被阻断”

孩子好奇:妈妈,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学跳舞呢?

妈妈:因为你是女孩。

孩子不解:为什么女孩就一定要学跳舞呢?

妈妈不耐烦:哪来这么多为什么,长大后你就会明白我的苦心了。

孩子委屈:可是,我觉得……

妈妈: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有人说,当孩子问出十万个为什么时,父母的答案就是梦想之种。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给予温暖”和“适时回应”是孩子获得最佳发展结果的关键。

“适时回应”指的是立即回应孩子的提议并关注儿童所关注的事情。当孩子的提议能获得“支持性的结果”时,他们便能够有效地学习,就连他们是小婴儿时也是如此。

所以,当孩子小心翼翼将自己兴趣的触角伸出去的时候,如果被父母无情阻断,后果就是他们对外面的世界失去兴致,他们的好奇心变得越来越窄,属于他们的世界也越来越失去色彩。

02

“牺牲自我意志,为了迎合大人的期待”

从小到大,在孩子们的周围,总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他们的人生仿佛已经被家长建构成形:

“你要做一个听父母话的好孩子”

“你要赢在起跑线上”

“你要考一个好大学”

“你要找份安稳的好工作”

“你30岁前一定要结婚”

“你结完婚得赶紧生个孩子”

似乎只有在框架之中,才会被认为是正确的、安全的。一旦他们想尝试框架之外的生活或者想看看房子之外的风景,还没迈出第一步,立刻就会被大人们叫停,因为这会让家长感受到失控焦虑。

于是,为了迎合大人的期待,孩子们在被建构好的世界里,放弃主动选择的机会,委屈自己佯装懂事,在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时,就会丧失说“不”的意识、勇气和力量,慢慢牺牲自我意识。

03

“在一次次比较中丢失自我”

小时候,我们都有过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记忆。你是否经常听到“别人可以,你为什么不行?”

当孩子长期处于这种家庭环境下,会无意识认为自己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或者只有依赖别人才能把事情做好,从而产生最初的自卑感。

心理专家认为,儿童在面对原生自卑时,会发展出一个虚构的目标,帮助自己从自卑的感觉中解脱出来。比如,从小被灌输“你不如别人”的孩子,会虚构出“我一定要比别人强”的目标,帮助他们平衡此时此刻自卑的感受,从而获得继续生存和努力的动力。

长大后,次生自卑也随之来了。孩子成年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实现儿时的虚构目标时,就会唤起心中的恐惧、羞耻、脆弱等一些与原生自卑紧密相连的感受,以及对原生自卑的记忆,从而又引发了新的自卑,就这样原生自卑与次生自卑的纠葛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 增强孩子自信,陪孩子做个快乐大人

作为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如何陪伴孩子,做一个快乐的大人呢?

01

“呵护孩子的童心”

画家米罗是超现实主义领袖人物,与毕加索、达利齐名。他终其一生,只为向儿童看齐。

米罗笔下的有机物和野兽都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人们觉得比眼睛所见更为真实。那种梦和情怀,总能触动每个人的心底。他以独有的姿态,去对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用自己的童心和探索欲,去弥补这个世界的不完整。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可联系删除

童心意味着轻松与自由,好奇与探索,想象与尝试,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基础,是从平凡到伟大的基础。

02

“陪孩子一起探索未知”

“一条”曾采访过一个妈妈,她的教育方式非常有心。她说:“孩子问我问题的时候,我绝对不会说等一下。”

有时候在忙,比如在厨房做饭时,孩子走过来说:“妈妈,妈妈,为什么天是蓝的?”

她答不上来也没有时间,但是她会马上把火关了说:“哎,你问得真好!我们一起去找一下答案!”

让人惊奇的是,她的四个孩子全都考上了斯坦福,而且个个都非常乐观、自信。当孩子问出十万个为什么时,父母的答案,就是梦想之种,希望之花。

《夏山学校》中说:“对每个孩子来说,大人的认可就是爱,不认可就是恨。一个被认可的孩子,他做人做事的态度是真诚的,他不必遵守一些不自然的规则和戒条,因此不需要过虚假的生活。”

不虚假的生活,即真实、踏实和自信。


「今日互动」

你是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的?你最关心的亲子话题又是什么呢?欢迎私信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最不该讲的三句话
最好不要对孩子说下面十句话
从《翻译官》看原生家庭影响力: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你
你误会了真正的“富养女”
杨乐乐:人要像水里的鱼一样自由自在
原生家庭的悲哀,父母的自卑情结,成了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