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催眠师真的可以控制你的脑子吗?

                          

《催眠大师》由台湾80后导演陈正道执导,徐峥主演并担任监制,莫文蔚加盟主演。

《催眠大师》中的大师,就是徐峥饰演的男主角徐瑞宁,他擅长催眠疗法,是心理治疗大师,催眠技巧超乎寻常,常不知不觉将人引入幻想空间。

巧合的是,催眠大师遇到了“疑难杂症”莫文蔚,她的角色有某种看穿生死和时间的超能力。

所以,徐峥就要用催眠术进入莫文蔚的思维,寻找破解的答案。


(《催眠大师》剧照)

《催眠大师》于2014年4月29日上映,在四天内票房过亿,引起了不少观众对于催眠的好奇和兴趣。

但是《催眠大师》毕竟是电视剧,我们在现实中,在心理咨询室里面的“催眠”技术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

催眠表演

当听到“催眠”这个词,可能想到的是影视剧中,拿个水晶球或怀表在眼前晃动。这种方法是已经过时的催眠手段,现在很少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或者看到“人桥”表演,就是人在催眠状态下架空,可以承受1、2个人站在身体上。这是一种深度催眠的木僵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体验“前世今生”,即通过催眠的年龄回溯技术,在催眠中经历年龄退回到某个年幼阶段,心理上体验为自己是某个更小的年龄。年龄回溯技术经历所谓的“前世今生”,认为看到了自己的前世。

(《催眠大师》剧照)

“人桥和前世今生”是催眠广为流传的“神奇”,不少做催眠培训的人,喜欢做这样的表演。

“人桥和前世今生”是催眠可以达到的效果,不一定是欺骗或伪装。

接受过系统催眠培训的人,基本上能做到。可是,从催眠治疗的角度来说,做“人桥和前世今生”的目的是什么呢?

让当事人在催眠中像“桥”一样,可以承受一个人站立,能减轻当事人的心理困扰吗?

“前生今生”体验,当年龄倒回母亲子宫内的胎儿状态,再往前倒退,有些人能看到一些场景,认为是“前世”。

至于是前世,还是属于对前世的想象,属于“信则有,不信则无”。

催眠治疗

(米尔顿.艾里克森,图片来源于网络)

米尔顿.艾里克森(Milton H.Erickson)是现代催眠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为催眠取得合法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创立了美国临床催眠学会(1957),担任了《美国临床催眠杂志》的创刊编辑(1958-1968),并成立了美国临床催眠学会教育及研究基金。

艾里克森倾注了近60年的精力去探索催眠的创新性和治疗性应用,发展出了自然催眠法(互动式催眠法),强调灵活弹性、富有创意的治疗方式。他擅长将故事和隐喻用在催眠治疗中,从而使催眠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催眠治疗的核心是“利用”——利用当事人本来具有的资源,帮助当事人调动自身资源解决问题。催眠并不能神奇般赋予当事人某种魔力解决问题。

根据前文讲到的“前世今生”,其实在催眠治疗中回溯技术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年龄回溯,一个是前世回溯。

(催眠治疗,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龄回溯是传统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精神分析学开山大师弗洛伊德认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埋藏着许多创伤,正是这些创伤,引起了我们的心理痛苦。为了回避痛苦,我们的潜意识会保护我们,让我们遗忘掉这些创伤。

久而久之,我们就只留下心理症状(比如说焦虑、抑郁、不安、愤怒等等),而想不起来引起这些症状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而就形成了心理问题。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找到问题发生的心理根源原因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有一部分来访者可以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根源,但另一部分来访者做不到。

潜意识的遗忘机制严密保护了他们,所以,在咨询室当中,咨询师常常通过各种治疗方法,引导和帮助来访者,寻找症状的根源。

催眠中的年龄回溯技术,就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之一。

(催眠治疗,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溯里边的另一个技术,叫做前世回溯。从心理学角度,我们认为所谓的“前世景象”其实是我们潜意识的 “投射”,就好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在催眠状态下,潜意识幻想出一个充满情节的故事,以满足我们深层的心理需求,这个故事呈现的方式,就是所谓的“前世记忆”。

当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心理问题也就得以缓解,于是“前世回溯疗法”的疗效就出现了。

催眠就是睡觉?    

(“心理学微综艺”,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任国际催眠学会主席Camillo Loriedo教授上课时说,“催眠”让人有很多误解,好像是让人进入睡眠状态,这不正确,更准确地说法是“单一意念状态”。

“单一意念状态”可能还是有些专业,可以理解为高度专注状态,就像成语“心无旁骛”。这样的定义去理解催眠的话,我们日常中出现的发呆、白日梦,都属于催眠状态。

艾里克森认为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

催眠性的恍惚状态是实验性的和真实的生活体验之间的媒介。

催眠就是要让人什么都不知道了,

然后就会发生一些神奇的改变吗?

(《催眠大师》剧照)

艾里克森认为治疗性的恍惚状态是激活受术者的心理能力,并使其变得有用。

催眠并不是要剥夺人心理活动的能力,虽有意识活动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潜意识活动水平反而更加活跃,这时有的受术者会有迷迷糊糊意识不清的感觉,好像只能听到催眠师的声音;

而有的受术者觉得自己很清醒,什么都听得见,甚至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被催眠,这些感觉在催眠状态下都可能会出现,也都不会影响催眠的进行和治疗效果。

当然,受术者越是按催眠师的指令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检验),就越有利于激活受术者个人特有的联想和心理机制。

催眠真的会控制人的意识吗?

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后催眠师要人干什么人就会去干,要人说什么人就会说什么,是真的吗?这样会不会被别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隐私?

(《催眠大师》剧照)

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关于催眠的描写都有夸张和失实的成分。每个人的潜意识有一个坚守不移的任务,就是保护这个人。

实际上,即便在催眠状态中,人的潜意识也会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自己。催眠能够与潜意识更好地沟通,但不能驱使一个人做他的潜意识不认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担心会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

并且,即便不是属于隐私,但作为催眠师来说,也应该对于催眠过程中的情况为受术者保密,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哪些人群容易被催眠?

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那些没有主见或者意志不坚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质低没有档次的人才会被催眠?

催眠治疗的技术很多,比如“跟和领技术”、“呼吸跟随”、“重构”、“干扰因素的不合作”以及“暗示”等,“暗示”只是其中一个技术。

容易接受催眠的人通常有以下特征: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想象力丰富;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依赖性强,经常寻求他人的指点;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

一般来说,个体在上述几方面的倾向越强,越容易被催眠。

艾里克森强调催眠师和受术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及交流。

它认为如果催眠关系好,理论上每一个受术者都是可催眠的。

结语:

催眠治疗不是一种心理治疗学派,只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在许多心理治疗方法中都有所使用,如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分析、家庭治疗等。

它是一种很好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关注当事人资源部分,调动健康功能运转,而不是停留在让当事人无力的问题状态。

催眠的作用,就是让这部分健康的心理功能,重新发挥作用,从而促进自我调节机制正常运转。

不过,催眠只是一种方法,不是万能的,也没有那么神秘,需要我们客观对待催眠!

今日测试:

了解了这些催眠知识,那么你容易被催眠么?快来做个测试看一看吧

指导语:以下题目选择A得2分,选择B得0分,选择C得1分

1、如果有机会你愿意被催眠么?

A、愿意     B、不愿意     C、不确定

2、你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总能高度专注?

A、总是     B、很少         C、偶尔

3、闭上眼睛,想象一个场景,你很容易进入画面?

A、总是     B、从不         C、偶尔

4、当别人跟你说要吃柠檬或者菠萝的时候,口里是否容易分泌唾液?

A、总是     B、从不        C、偶尔

5、安全感很好,容易相信别人?

A、总是     B、从不        C、偶尔

5分以下:你并不容易被催眠,体验催眠需要充分得信任,被催眠者得配合和很好得注意力集中水平。

在满足条件的时候,被催眠人的智力水平越高,就越容易体验到催眠。

如果你去催眠,对催眠师的要求会更高,同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进入催眠,得分越低越难以被催眠。

6分以上:恭喜你,如果有机会体验,你进入催眠状态的可能性很高,催眠是一种意识清醒的状态。

催眠的体验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快来看看你是哪种吧。

1、情绪型:喜欢分析和评判,总是猜想别人的用意。不喜欢被关注,经常感到紧张不安,也怕受到伤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不想成为焦点人物,总是想法把自己保护起来。不喜欢肢体接触,不善于说话,习惯待在角落里,穿衣风格质朴,不爱化妆、不爱烫发。

信任催眠师是你能被催眠的关键,对催眠师的要求较高。

2、躯体型:喜欢直来直去,不会过多的分析和评判,也不过多思考别人的想法,与人亲密无间,很喜欢肢体接触,经常主动挎着胳膊,或手拉着手(男生勾肩搭背)。

希望成为被关注的焦点,穿衣个性而华丽,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十分容易被催眠,即使是新手催眠师也能让你体验到催眠的神奇。

3、梦游型:躯体型和情绪型的有机结合体,理解能力强,人际关系好,学习能力强,什么样的信息都能感受到,都能接得住。

同时批判性不强,很容易轻信别人,各种骗术都能上当。极其容易被催眠,新手催眠师的最爱。

4、高知型:不喜欢直接信息,习惯用隐喻和委婉的方法说话,善于分析和评判,想得特别多,大脑只要清醒就处于活跃的状态。很容易体验到感受延迟,就是当时没什么事,事后会后怕。


略微高冷,人际关系不是十分好。对催眠师的要求特别高,需要催眠师加载更多的信息,把他们的分析脑区撑爆了,才会更好的进入催眠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业催眠师全面解读电影《催眠大师》
施琪嘉:催眠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对催眠的权威解读,会颠覆绝大部分人的相关认知
《让自己变成“黑洞”》-催眠师班心得
用催眠术治闷闷不乐
来,让我给你催个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