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岁少年跳楼摔断腿,醒来第一句“我要登录王者荣耀!”

有个朋友家的孩子,从2年级开始玩游戏。

每天放学后第一时间冲到电脑前大战两小时。到点该睡觉了却磨磨唧唧,非常不高兴。

慢慢地只要有人打扰他玩游戏就一脸不情愿。

周末一家人出去玩他也不去,而是独自待家里玩游戏,尤其是买了手机后上课时间都想着玩游戏。

因为痴迷玩游戏他的成绩每况愈下,高考才考了200多分连专科都没得上。甚至考试前夕被学校老师各种明示暗示干脆别报考。

专注打游戏的孩子

因为沉迷于玩游戏而荒废学业的事实在是太常见了,甚至有时还因此闹出人命。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2年前有几个学生组队玩王者荣耀的时候,因为队友不给力气得大打出手结果出了人命。

在知乎上也有很多类似的求助贴。

“如何拯救一个沉迷于玩游戏的初中生?”

“弟弟沉迷于玩手机,不分白天黑夜,不讲道理,怎么办?”

“孩子爱玩手机,一谈学习就发脾气怎么办?”

甚至有13岁少年跳楼摔断腿,醒来第一句我要登录游戏

不得不说手游对于有些孩子而言,就像毒品一样一旦染上就欲罢不能,甚至渐渐失去理智,一步步往堕落的深渊滑。

从心理学上来说玩游戏成瘾,也是一种成瘾行为,和吸毒差别不大。只是相对来说游戏成瘾只要方法得当几乎上都可以被控制。

身边有很多曾经沉溺于游戏,但后来不知不觉自动戒掉游戏的人。

那么,当孩子沉迷于游戏时我们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呢?

孩子玩游戏时,他到底在玩什么?

手机游戏种类繁多,但按游戏设置分大致分为两类:

闯关类游戏:玩法比较简单一般是单机游戏。就是不断地跨越某些障碍一层层闯关,比如贪吃蛇、消消乐、跑酷之类的。

往往三四岁的小孩都会玩,见过很多说话还不怎么利索的小朋友,拿起手机玩这种游戏手指头灵活得不行,往往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

很多家长也见怪不怪,甚至觉得自家孩子真厉害,才那么小手机就玩得那么溜。

的确有很多小孩子玩这种游戏比很多大人都厉害,所以有些家长就觉得,这也是一种锻炼思维能力、反应速度、专注力的方法。

餐桌前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玩游戏的“花朵”们

可事实上,若是不加控制让游戏成为孩子快乐的主要来源,不用多久就会成为让人头痛的网瘾少年。到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

角色扮演类游戏:这种游戏一般需要联网,对玩家也有年龄限制,比如王者荣耀、吃鸡等等。但是现实中也有很多小学生在玩,初高中生就更普遍了。

这种游戏更加考验人的社交能力,甚至有些孩子玩游戏就是奔着聊天去的,年龄越大越是如此。

在网上,他们可以躲在角色后面,演绎着自己在现实中无法表现出来的人格。而这种游戏也是最让人无法自拔的。不仅是孩子很多中年人一样容易掉进这个坑里出不来。

曾采访过几个沉溺于玩角色扮演类游戏的学生“你为什么那么喜欢玩LOL?”

他们的回答大同小异。

“无聊啊”“找刺激啊”“打发寂寞”“发泄情绪”。

对他们而言游戏是内心某些需求的寄托,甚至是快乐的唯一来源。

玩手机上瘾的原因是什么?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究竟在玩什么后,才会知道他究竟是被什么勾住了魂。

相关研究表明,行为成瘾(食品上瘾、赌博成瘾、游戏成瘾、性成瘾等等)和物质成瘾(吸毒)的生理机制是一样的,都是因为能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人产生快感。

正常来说多巴胺和药效一样是有时效性的,释放到血液中后会逐渐被消解,而人因此获得的快感也会消退。然而,只要持续给予刺激,就能够一直保持兴奋状态。

这就是游戏让人成瘾的基本原理。无论是闯关类游戏还是角色扮演类游戏,都是十几秒就有一个刺激点,让人一直处于飘飘然的忘我状态中。

当人处于心流状态时,昏昏然不知时间流逝。

综艺《奔跑吧》中,玩跳水游戏上瘾的蔡徐坤

抛开是非对错不论,这种状态是很美好的,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住。

只是成瘾也分积极成瘾和消极成瘾。若我们对错误的东西上瘾,会在不知不觉中滑向错误的深渊,相反若是能对正确的东西上瘾,就能够成为大师。

玩游戏上瘾原本无好坏。有人因此为生,成为让人仰望的大神,同时也有人因此荒废人生。

差别在哪儿呢?

差在当孩子玩游戏时,让他着迷的点究竟是什么。若动机是积极的,那影响也不会是坏的。比如有些学霸通过玩游戏放松,一点也不耽误事。有些通过角色扮演练习与人周旋的技能。相反,若动机是消极的比如逃避现实,那结果就是坏的。

不过,无论出发点是好还是坏核心需求都是一样的。

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的选择。

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部动机。

也就是说每个人具有与生俱来的争取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的动力

而孩子玩手机多半是因为在游戏里体验到了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

当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都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表现出各种行为问题,而此时如果有某种东西能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他们就会沉迷于此,手机游戏刚好满足这三个心理需求。

对症下药,效果更好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当孩子沉溺于游戏时,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自主感:给他更多自主权

自主感是指感觉自己在管理自己的行为。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很多事情无法自己做主或无能为力的时候,出于自我完善的本能很容易玩游戏上瘾。

在游戏里尤其是角色扮演类游戏,他们可能会选择扮演一个与真实的自己截然相反的角色,并从中获得满足感。

谢娜尊重双胞胎孩子不喜欢穿一样的衣服

若孩子是出于这种心理玩游戏,就需要在现实中给他多一些自主权。尤其是控制性型家长,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剥夺了他的自主权。

归属感:增加有效陪伴

归属感也称连接感,感觉到自己和其他人存在情感联系。留守儿童或者父母忙于工作,经常一个人在家的孩子容易感到孤独。

为了排遣孤独他需要一个寄托,而游戏就是不错的选择。在网络江湖里他可以肆意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林志颖的太太陈若怡陪孩子看夕阳

若孩子是出于这种心理玩游戏,抽出一些时间有效陪伴是更好的教育。同时也要鼓励他多交朋友,培养积极兴趣爱好。

当然若是已经成瘾,要让他变得积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想方设法多些有效陪伴。

毕竟他也需要时间考察你是否只是做做样子,因为游戏一直在那里,而你却不一定。哪个让人有安全感,不言而喻。多些共情,静待改变发生。

胜任感:积极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胜任感,感觉自己很有能力。游戏最让人上头的是每一个关卡的难度都设置得刚刚好,有一点挑战,但又不会很难,而且一旦赢了,又有即时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获得一种持续的、很明确的胜任感。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处处受挫,就很容易沉浸其中。或者生活过于平淡,没有挑战,也容易上瘾。

若孩子是这种心理,就需要帮助在现实中获得更多胜任感,比如根据他的特长和爱好,设置一些活动或安排一些培训。对于已经上瘾或自我感觉干啥也不行的人,则需要更多一些鼓励和支持。甚至可以通过跟他玩游戏,发现他的亮点。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增强胜任感

帮助孩子摆脱消极游戏成瘾,很可能需要我们付出帮助戒除毒瘾那样的耐心和决心。

也许对一个从不玩游戏,也很少对什么上瘾的人来说这很难理解,但却是事实。只有接纳了这个事实,才能够在看着他们“反反复复戒不掉”的时候不至于焦虑抓狂。

同时也要注意方法。不同的孩子,让他成瘾的点可能不一样,所以在提出要求前先要试着去了解他的诉求。

玩手机成瘾是一个坏习惯,但更是一种内心需求的正常表达。客观地说一刀切地禁止学生玩手机,甚至抵制游戏开发并不现实。

因为追求快乐是人的本能,不对这个上瘾就会对那个上瘾。

游戏只是其中一个小诱惑。事实上因为沉迷于网络小说或谈恋爱而荒废学业的也大有人在。

可是,我们并没有办法隔离现实中一切不利因素。

相较于试图制造一个绝对纯粹的环境,引导学生培养积极成瘾是更可行的选择。

测一测:前世的你曾经是哪位神明?

测一测你要多久能赚够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戏上瘾的预防与纠正
警惕孩子对“垃圾快乐”上瘾 ,关键做好这三件事
为什么别人家孩子玩游戏不会上瘾?一位妈妈总结的“防沉迷”方法值得借鉴
青春期的孩子沉溺于手机,放手让孩子玩,就能让孩子戒掉手机吗?
【医伴旅】电子游戏到底是不是精神鸦片,为什么那么容易让人上瘾?
孩子容易对游戏上瘾,能让孩子对读书上瘾吗?能!几分钟就能学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