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家留存的一个传统夯土工具——石硪
userphoto

2023.01.20 广东

关注

近日,在我老家村口的艳姐家门口,看到摆放着一个奇特的“石凳子”。这“石凳子”呈扁平的圆盘状,上下两面是平的,一头大一头小,中间凹进去,凹槽的四周有小孔,我搬了一下,大概有三四十斤重。我不知道这石器原来是作什么用的,艳姐他们说:这是当年修建江边的堤坝时,用来“打鹅”用的,就是几个人用绳子拉着这石器,把泥土夯实,说这叫做“打鹅”。这个“打鹅”的工具,是她的家公从江边搬回来,当凳子坐的。

我老家位于东江边,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为了防洪的需要,政府动员在江边修筑了一条堤坝,当时村里的劳动力都要去做义务劳动,这条防洪堤我们叫做“基围壆”,“壆”,读“博”,就是堤坝的意思。当然我是听长辈说的,我那时还在襁褓之中,等我有记忆的时候,那“基围壆”已经建好了。“基围壆”有我童年的记忆。上世纪80年代后期修建惠博沿江公路(后来又扩建成惠博大道),“基围壆”就被沿江公路所代替了。

我生也晚,没有见过“打鹅”的场景是怎样的。在网上搜了下,还能找到这种传统夯土场面的老照片。原来,这种石器叫做“石硪”,那么其实应该写作“打硪”,这个“硪”字,普通话读“卧”。石硪中间的小孔钉上钉子,每颗钉子上绑着一根绳子,一个人拉着一根绳子,把石硪一起往上抛起,用宽的那一面重重地往泥土夯压,把泥土夯结实。这个石硪上有8个小孔,那就需要8个人一起来“打硪”了。

人力修筑堤坝的年代已经久远,现在修建堤坝、公路,压实泥土用上了大型的压土车,效率比以前提高了何止千百倍。那种人工“打硪”的年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这种石硪工具,现在已经难以见到了。不过,它们也是一个年代的历史见证,有着一定的文物价值。我对艳姐他们说:这“石凳子”也算是一个新“古董”,现在不多了,要保存好来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到山清水秀的老家,我也要盖间土房子
打石硪
老家的旧房
堤坝、瓦屋和地衣
顾仁 | 打硪(wò)
川东大洪湖!那段令人揪心的堤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