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光宏:细胞肉技术仍面临七项挑战,并不能完全取代畜牧业

细胞肉商业化的最大挑战仍是过高的成本。


作者:步摇
编辑:tuya
出品:财经涂鸦(ID:caijingtuya)

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消息,12月4日-5日,2020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举行。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周光宏在峰会上表示,目前细胞培养肉的成本约为300元/克,如果细胞培养肉成本能降到0.3元/克,则有望实现细胞肉的规模化生产。同时,周光宏也指出,细胞肉的发展也面临四大挑战。

周光宏是国内细胞培养肉研发的领军人物之一。2019年11月,由周光宏带领的南京农业大学团队使用第六代的猪肌肉干细胞培养20天,生产得到了5克重的培养肉,这是国内首例由动物干细胞扩增培养而成的人造肉,实现了国内细胞培养肉的突破

此前,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理学教授马克·波斯特(Mark Post)开始研究、在实验室制造细胞培养肉。波斯特的团队提取了活的肌肉组织,并在模具上培养出肌纤维,以此来再形成细胞培养肉。2013年,波斯特团队将利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肌纤维做成了汉堡,周光宏介绍,该项目也获得了比尔·盖茨的,只不过,汉堡的价格过高——一块汉堡肉饼价格高达33万美元。虽然距离商业化仍相当遥远,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细胞培养肉的案例。

在演讲中,周光宏指出,2009年,中国开始进行第一个以干细胞肉为目的的干细胞筛选。2015年-2017年,中国首次通过分离得到猪肉和鸡肉的干细胞。同时对干细胞的生长的关键性通道也进行了研究,以无血进行培养。

此后,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团队发现了干细胞中的最关键的组织蛋白,从而造出了网状鸡肉组织,之后还进行了实体化处理包括调整肉的颜色。

在今年6月20日,南京农业大学团队以同样的技术制作出了约50克鸡肉,但制作成本仍不具备规模化生产可能。

周光宏在峰会上表示,细胞培养肉技术还存在多项挑战:首先是干细胞来源和干性维持技术,即干细胞如何获取、培养和维持的问题;第二是无血清(化学成分明确)培养基制备技术,血清占整个培养成本的70%,成本太贵,需用其他物质代替血清

第三是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第四,大规模三维分化(蛋白生产)技术;第五,是食品化处理技术;第六,食品安全评价与管理规范制定;第七,伦理和消费者接受的情况。

全球范围内,细胞肉的政策方面也有了最新进展。12月2日,新加坡已经批准了来自Eat Just(皆食得)公司的细胞培养肉在当地上市,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批准细胞肉产品上市的国家,被业界视为“里程碑事件”。

总体而言,细胞肉在商业化的最大挑战就是成本过高。

根据细胞肉技术研究所处的不同阶段,成本由最初“科研”阶段的3000元/克,到如今“规模化培养的”300元/克,已出现大幅下降。然而,距离真正成为可供商业化、大规模细胞生产的0.3-0.03元/克的成本,仍有较大差距。

“如果成本能降到0.3元/克,就真正具备产业优势。”周光宏在峰会上表示

同时,周光宏认为,细胞培养肉虽然成长快,但并不能完全取代畜牧业,而更应该是畜牧业的补充。从商业角度上看,如果该技术能替代1/10的畜牧业,对应的产值就能达到上万亿元(即1700亿美元)。

在未来,科技会加速上下游,同时国内外科研和市场的发展会共同推动细胞培养肉或人造肉的市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光宏教授:细胞培养肉的创制及技术进展丨IFA2020
细胞肉的未来:成本和产能是关键,国内5~10年上餐桌
全球首次!国产人造肉迎重大突破 细胞培养路径基本打通
[首藏作品](5137)细胞培养肉走上餐桌,还要5到10年
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中心诞生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
我校周光宏教授团队“细胞培养肉”技术获得重大突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