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浩然

孟浩然(689年武周则天顺圣皇后载初元年-740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名浩,字浩然,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他与李白,王维,王昌龄等人友善。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王若水点评:

这首诗是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达官贵人“干谒诗”就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投赠之作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作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诗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诗的首、颔两联,以望洞庭湖起兴,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八月金秋,秋水涨阔大的洞庭,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浩瀚无边。湖上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风起,波涛奔腾,摇动岳阳城。云、泽,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岳阳城”在洞庭湖岸,今湖南岳阳市)。这里诗人八百里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取得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一联,写尽了洞庭天下壮观气象。

诗的颈、尾两联,“欲济无舟楫”过度,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婉转地表达了想做官却苦于无人引荐的心情。诗作的投赠对象张九龄是丞相,“舟楫”这个比喻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诗人身处太平盛世,却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自己深感惭愧。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之后的两句,直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丞相张九龄,借“垂钓”“羡鱼”表达对主持国政的大人的钦佩,和自己希望追随左右,替效力的心情。同时“垂钓”“湖水”照应,不露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士子们为求高官显贵或社会贤达的赏识,往往竭尽才思,故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不愧为干谒诗中的翘楚。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李都蔚点评:

孟浩然山水诗的主要风格特点是自然平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偶句,但并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如这首《春晓》,诗境明秀,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著名之作,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诗人抓住春晨生活的一刹那,镌刻了自然的神韵,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醉人春光的喜悦,对生机勃勃春意的酷爱。言浅意浓,景真情深,悠远深沉,韵味无穷。短短的二十个字,流传广泛,人人皆知。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传之千古,依旧光彩照人。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宛如一首春的奏鸣曲,带给诗人无尽的欢乐。同时,更令诗人心醉神驰昨夜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绿肥红瘦的雨后春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机盎然。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人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人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虽是一首惜春之作,却丝毫不会让人心生感伤之情。

《春晓》给人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清晨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附:干谒诗行卷 

干谒诗

干谒”的意思是为某种目的而求见达官贵人干谒作为一种请求援引、擢拔,以增加入仕希望的行为方式,始终和古代士子的仕途休戚相关。

“干谒诗”就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求得引荐而得到进身的机会。这种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代表作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干谒诗作为一种带有明确请求援引目的的诗歌类型,自汉以来,历代都有,在唐尤为壮观,创作队伍庞大,数量可观,成为唐代诗坛一道靓丽的风景我国是一个不喜张扬、崇尚内敛的国度中国人很看重面子,自己有才能,但不能显露,所以推荐自己时也是羞羞答答,温婉含蓄士子们为求高官显贵或社会贤达的赏识,往往竭尽才思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所以一些经典的干谒诗句意蕴丰厚,历久弥新被累世传诵

行卷

行卷,是古代科举习俗,可以简单称作一种科举文体。唐代科举中知贡举等主试官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去取。当时,在政治上、文坛上有地位的人及与主试官关系特别密切者,皆可推荐人才,参与决定名单名次,谓之通榜。因而。应试举人为增加及第的可能和争取名次,多将自己平日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前送呈有地位者,以求推荐,此后形成风尚,即称为行卷。行卷的内容,贵精而不贵多,少者一卷,诗数首,赋几篇,多者连篇累牍举人不可直接向主试官行卷,而须经显达者之推荐,向谁行卷,须郑重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政治面貌。所行之卷用熟纸,不可涂改添注,要字迹端正,应有标轴的装饰,投送时须附呈书信,表达求知的愿望当时,文坛前辈对待呈献行卷的青年或后进士人,多加以热情鼓励和指点,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学创作都起有积极的影响。行卷其实就是一种干谒行为,行卷之诗,从宽泛的意义上说,都可以视为干谒诗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我们再赏析唐诗:一首是著名的干谒诗唐代诗人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另一首是他的应答诗,唐代诗人张籍《酬朱庆余》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字庆馀,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唐代诗人。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全唐诗》存其诗两卷。

张籍(约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830年唐文宗太和四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人。唐代诗人。曾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故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编有张籍诗集8卷

朱庆馀在参加进士考试给水部员外郎张籍写了首七言绝句《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探听虚实,诗中明写洞房花烛夜后,早晨要拜见公婆(唐时舅姑”即公婆)新妇精心梳妆,羞问夫婿,眉毛画得深浅合不合时宜?真的意图是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诗人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公婆,探听科举应试的虚实。比喻通俗贴切,别出心裁。

官员张籍看过,大为赏识,回诗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诗歌仍以比喻作答,把朱庆馀比作越女,把他的诗比作菱歌,用一曲菱歌敌万金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投赠与应答的完美结合,传递出大唐举子与官宦的和谐之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浩然:其实……我,真的很想做官!
唐诗赏析 孟浩然 五言律诗
40岁的孟浩然为了找工作,给宰相张九龄写了一封求职信,却让人误以为是山水诗
第十一讲 孟浩然诗(二)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