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西】神秘莫测左江宁明花山岩画

2018.3.发小一行四人一车,自驾前往广西宁明。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位于宁明县城西南约25公里处的明江河畔,有一座断岩山,临江断面,形成一个明显内凹的岩壁。岩壁上留存有大批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的赭红色岩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左江花山岩画。在进入宁明的大道边,醒目的标志牌历历在目。


宁明县城中镇耀达村明江西岸,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骆越人巫术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国内外著名的古代涂绘类岩画点,至今已有1800—2500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早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历经了多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完善,才形成这震撼人心的宏篇巨著。

如若要开车到达岩画核心区花山,首先必须轮渡过明江。

明江平缓的流淌,托举着起伏跌宕的群山峻岭。

到达彼岸,我们驱车沿山路继续前往……

花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温暖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发源于十万大山的明江自南而北流经本区花山处于弄岗自然保护区西南端,属峰丛洼地地貌区。绿水青山,宁静安详。

停下车进入花山景区,徒步沿江向花山岩画靠近,一棵老榕树敞开巨大的臂膀迎接来客。

木栈道两边玫红色的三角梅开的欢天喜地……

一只白蝶歇息在绿叶上装醉

花开的正艳,连三兄弟也忍不住驻足赏花拍照……

尽情地赏花吧,若大的景点就我们四人行,好不快活!


花山近在眼前……

花山,壮语名为'岜来',译为'有画的石山'。宋、明时代已有记录,五十年代初期调查记载,花山海拔345米,岩画在一座峰峦起伏的断岩山,高270米,南北长350余米,临江西壁陡峭,向江边倾斜。岩画以赤铁矿和动物胶、血混合调制的颜料绘制,呈红色。画面宽170余米,高40余米,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除模糊不清的外,可数的图像尚有1800余个,大约可分为110组图像。

我们隔着明江观望花山岩画,幸亏老弟有远见带上了望远镜,否则,不管你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均别想看清楚远在花山岩壁上的小红人儿们。好在我有”大白“如同望远镜,取景框内看个究竟……

画面从山脚2米开始绘制,以5至20米高的中间部分的画像最多,岩画以人像构成主体,人像一般作正面、侧身两种姿式,皆裸体跣足,作举手曲膝的半蹲姿势,辅以马、狗、铜鼓、刀、剑、钟、船、道路、太阳等图像;每一组正中或上方位置者多为腰挂刀剑、头上有兽形装饰,配有坐骑的数米高巨人,威风凛凛的居高俯视着击鼓弄乐、纵舞狂欢的人群,应为部族首领或活动的指挥者。这些岩画构图与人物造型勾画出一幅幅内容丰富,意境深沉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己经消逝久远的骆越社会活动情景。

画面临江,崖壁明显内斜,距江面最高约90余米,底部高出江面30米。风格古朴,笔调粗犷,场面十分壮观。

岩画小红人很迷人,越看不明白越想看……

动物图像主要是狗,皆侧向,作小跑状。器物图像主要有刀、剑、铜鼓、铜羊角钮钟。刀、剑一般佩带在正身人腰部。铜鼓数量多, 只画出鼓面, 有的鼓面中心有芒,个别鼓面侧边有耳。

'初识壁画认前朝,色自丹丹迹未凋。'千年的时光,也打磨不去花山岩画的色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数千年不变色的颜料配方,古骆越人又是如何配制的?这仍然留下许多谜团。而他们如何'飞上'半空,在高达40多米的岩壁上画下岩画,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发出'悬崖峭壁费登攀,泼墨涂朱更觉难'的感叹。

泼墨中,小红人踏着鼓点、迈着马步,鼓舞在峻岭岩壁之间,撼我河山,难!

这些图像在画面上交错并存,组合成一个个单元,排满整幅画面。典型的组合是:以一个高大魁伟、身佩刀剑的正身人为中心,脚下有一狗,胯下或身旁置一面或数面铜鼓,四周或左右两侧有众多的形体矮小的侧身人。这些画面可能是一场祭祀活动仪式的记录,是巫术文化的遗迹。

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龙州、崇左、扶绥、大新、天等、凭祥等县市的沿江地区都分布有崖壁画,共79处,花山崖壁画是其中规模最大的,集中在宁明县明江耀达河段的花山崖壁上。所画人物有双脚'八字'蹲、两手上举和双脚下弯、两臂前撑等姿态。每组画中,常见一高大的人位于人群中央,腰佩刀剑,旁边有铜鼓、狗和马等形象,似是作战会师、庆祝大会或集体娱乐等场面。据专家考证,这些崖壁画绘制于战国早期至东汉之间,是壮族先民通过图腾崇拜以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其线条粗,造型古朴,历经数千年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见,不仅在广西,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从众多人物的姿态上看,画面更像是一场盛大的祭祀或节日庆典。画中人物大多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分开成屈蹲,明显是模仿青蛙的姿态,而蛙神崇拜正是壮族的古老传统,青蛙舞至今仍在民间有所流传。它都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力量的歌颂,以及祈望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

只用一种颜色,人物仅仅是用线条勾勒出大致的轮廓,但浩大的场面形成奔放、豪迈的气氛,令观者产生热烈、宏大、庄严的观感。仰视岩画,一幅壮丽的画卷展现眼前:铜鼓声声,人欢马跳,群情激奋,欢声雷动。一个个赭红色人像组成的画面,既像庄严隆重的祭祀场面,还像钢筋铁骨的兵马阵,又像先民们狩猎归来的丰收欢乐图……

这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生殖崇拜

宁明花山遗产区属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第一遗产区,包括珠山岩画、龙峡山岩画、高山岩画和花山岩画4处岩画点。4个岩画点现存图像2668个,占整个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遗产区岩画图像的66%。

我聚精会神的寻找岩壁上的红孩儿……

估计如若你站在岩壁下的木栈道向上望去,也只能看清楚小红人的脚底板……

花山岩画就像是一本还没有被破译的天书,至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解开的谜。据专家考证,这些战国至东汉时期绘制在天然崖壁上的图画,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花山岩画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明代张穆的《异闻录》中,文中是这样描述的:'广西太平府有高崖数里,现兵马执刀杖,或有无首者'。光绪年间的《宁明州志》记载:'花山距城五十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皆裸体,或大或小,或执干戈,或骑马'。

乖乖隆地咚,这是在攀岩比武呐?!

明江东岸的花山岩画绘制在临江绝壁上,岩画中的中心人物居于画的中央,身材魁梧,头戴虎冠,身佩长剑,威风凛凛,是队伍中的首领,形成众星捧月的构图。远看,岩壁上一片赤红如血,近看画像密密麻麻,整幅画面把许多元素混杂在一起,喧闹而热烈。

三兄弟合影,长途跋涉到此游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宁明花山岩画作为中华文化起源符号在开场序幕卷轴上亮相,为全世界瞩目。被誉为中国稻作文化的最大标志、壮族文化的瑰宝和世界岩画的极品。而我只能远远地纪录岩画局部场面,请看下面图片:

2016年7月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第4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项目。该项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界遗产名录的空白。

原路返回,花廊中俺也整一张。

山川间紫荆花亭亭玉立,肆意浪漫;粉粉的温,婀娜的柔;春在不经意间纷纷攘攘……

又回到大榕树,我走近去看主杆根系,如同小山一座。

一头牛犊卧在绿草丛中,小牛吃嫩草,哈哈!憨态可掬。

明江岸边,有几只红脸番鸭尽情地玩耍。

江对岸停靠着几艘游轮,你也可以选择乘船沿江游览奇美画廊般风景。

花山叠嶂云水间,犹如一幅幅天然水墨画。花山地区处于弄岗自然保护区西南端,属峰丛洼地地貌区。区内由基座相连的山峰簇拥。山峰主要由石炭系碳酸盐岩地层组成。

红棉花儿点染着青山绿水

这是什么花?哈哈,以假乱真。

干巴枝子三角梅也美的恰到好处


紫荆花似蝶舞,在风中演绎着梁祝……

我们告别宁明花山,返程再一次轮渡过明江……

美景依然,满目青山,峻岭嵯峨,如诗如画。

即将靠岸了,继续前行……

我忽然发现这山峰酷似一尊身着迷彩的士兵头像,他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守护着花山岩壁上的红孩儿,年复一年,日以继夜。

花山岩画千年传承,中华文明璀璨耀眼。秀美广西,得天独厚。
山歌牵出月亮来 陈明 - 广西壮族自治区歌声唱响6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西/宁明花山岩画
左江“花山岩画”奇观
喜讯|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宁明花山岩画——广西游(6)
【点赞】两千年前的简笔画今天申遗成功了,你可知道古人画画有多努力?
宁明花山壁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