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识“工尺谱”
 
 (豆瓣 作者 花散竹)
 
我看到有筒子说想知道讲了啥,试试看能不能克服偶的脑残给记录下来。因为偶当时既么纸又么笔,全靠脑袋记,所以难免错漏。偶错了不要紧,不要把别的筒子带到沟里去。所以看见错漏的,请您给偶捡一下儿。

一、工尺谱

在这里先纠风一下:工尺谱的“尺”在这里不读“尺子”的“尺”,发“扯”的音。

工尺谱的记音符号为: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分别对应简谱里面的低音5、低音6、低音7、1、2、3、4、5、6九个音符。也就是说,看到“尺”要记得唱2。

唱到“五”以后,如果还有更高的音,记谱符号重新从“一”开始(也有写做“乙”的),不过这个“一”和以后的上、尺等等会带个单立人“亻”,或者在这个字的最后一笔加个上翘的小尾巴。同理,低过“合”的音,从“凡”开始往下倒着排,但为了标示是低音,每个字的最后一笔会带个往下耷拉的小尾巴“ゝ”。

昆曲曲调与音调的对应关系:“尺字调”对应“C调”,“小工调”对应“D调”,“凡字调”对应“降E调”,“六字调”对应“F调”,“五”字调又名“正工调”,对应“G调”,“乙字调”对应“A调”,“亻上”字调对应“降B调”。

二、板眼
有了音高,还要有节奏。昆曲的“板眼”主要有“一板三眼”,即4/4拍;一板一眼,即2/4拍,还有全部都是“板”的“流水”,“流水”的节奏比较快,适合演唱情绪激动的唱段。例如《思凡》里面的“[风吹荷叶煞] 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就是“流水”的节奏。

由于一板三眼的曲子节奏舒缓,所以一折戏用于表达主人公内心思想活动和描述场景的主要唱段都会采用“一板三眼”的曲牌来写。


~~~~~~~~~~~~~~~~~~~~~~~~~~~~~~~~~~
华丽丽滴分割线......接着说“板眼”

“板”用符号“ヽ”(像个大顿号)来表示。“眼”有两种表示方法,头眼和末眼用“.”,中眼(就是4/4拍的第3拍)用“。”来表示。如果某个“上”、“尺”旁边顿了个大顿号,就表示这是起板的地方,一般要唱重音。

昆曲里同样有半拍,但半拍是用“腰眼”、“腰板”来表示。“腰”,顾名思义,就是中间的意思。腰板用“-”,画在两个音符之间。看到腰板的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前后的两个音符合唱一拍,每个音符唱半拍。但“-”同样可以用来表示曲子或唱句结束的底板。据说多用于散板和引子。

腰眼的符号有两种,头眼和末眼的腰眼用“∟”来表示,中眼的腰眼用“△”。
通过运用腰板和腰眼,昆曲的曲谱可以表现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不过要熟练掌握才能反应得过来。我当时看得晕头转向的,在那里掰着手指头凑拍子。

如果“∟”出现在音符的左方,就表示换气的“气口”。但杨老师强调每个人的肺活量不一样,“气口”可以根据自己的肺活量来,不一定按照谱子走。

每一支曲牌的板眼数是固定的,但是,遇到唱词较长的情况怎么办呢?这时候,可以适当加长曲子的唱度,叫做“赠板”,用“×”来表示。遇到一个“×”就表示按照曲子的板眼“赠”了“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赠板也有腰板,用“∣×”来表示。

除了板眼,昆曲还有很多的装饰音,称“某某腔”,来丰富唱腔的表现能力。

豁腔用“? ”来表示,唱的时候尾音的最后轻轻往上一挑。

擞腔用“~”表示,唱的时候类似于简谱里面的颤音,要优美地哆嗦一下。

叠腔用“.”来表示,在一个音符后面点几个点,就表示重复音符几次。例如“. .”表示这个音算上出口要唱三遍。

×腔(汗,忘鸟),没有标记,但遇到某个字唱“尺工”、“凡六”等相邻两个音符连成,并且这个字只唱这两个音符时,要重复唱一遍,唱成“尺工尺工”、“凡六凡六”。

口罕(两个字合一起)腔,没有标记,用于上声字及阳平声浊音字,是一个大滑音,用杨老师的话来讲,“像瀑布一样”。


三、北曲和南曲的区分

相比于北曲,南曲更清婉柔丽。北曲常用于表现情绪比较激动的场景,例如《牡丹亭》中的“硬拷”一折,在南曲占多数的戏折中用了北曲来表现审问的场景。

如何快速区分南曲和北曲呢?如果曲谱中“凡”、“一”这两个半音很少,那么属南曲的可能性大。因为南曲的音阶只有1、2、3、5、6,北曲才有4、7两个半音。

再有,后一支曲子和前一支曲子使用同样的曲牌、曲调,北曲称“么篇”,而南曲称“前腔”。大家可以看一下《牡丹亭》中的第二十二折“旅寄”和二十三折“冥判”,前者是南曲,后者是北曲,前者用“前腔”,后者用“么篇”。同样,对于结尾的称呼双方也不相同。南曲称“尾声”,北曲称“嫌尾”或“煞尾”。

~~~~~~~~~~~~~~~~~~~~~~~~~~~~~~~~~~~~~~~~~~~~~~~~~~~~~~~~~~~
再割一道


四、基本的行当知识

旦角:

一旦:老旦,扮演老年妇女或者太监,嗓音要求宽亮苍劲。

二旦:正旦,杨老师评价曰“呼天抢地”,看来主要演绎祥林嫂、秦香莲之类的悲情女主角。估计把琼瑶戏编成昆曲并且流行起来,正旦演员会供不应求(这段是偶瞎想的,不是杨老师说的)。正旦多扮演已婚或中年妇女,要求嗓音宽阔、刚劲,唱腔高亢激越,例如《琵琶记》中的赵五娘、《窦娥冤》里面的窦娥。

三旦:作旦,也称“花生”(不能吃)。雌雄同体,主要扮演童子或小姑娘,嗓音要求柔和甜润,表演以活泼稚嫩为主。代表人物有《寄子》里面的伍子。但我看过的剧本里面,伍子是由贴旦扮演的,为什么呢?这个后面再表。作旦也可以扮演开朗活泼的青年女性,多为喜剧人物。

四旦:也称“刺杀旦”,常扮演复仇的女刺客,或者凶恶淫荡又被人所杀的角色。四旦重做工,要求有武功基础(魏春荣练过武咩???)。代表角色有《刺虎》里面的费贞娥。《渔家乐 刺梁》中的邬飞霞、《一捧雪 刺汤》中的雪艳、《铁冠图 刺虎》中的费贞娥合称“三刺”;《义侠记 杀嫂》中的潘金莲、《水浒记 杀惜》中的阎惜娇、《翠屏山 杀山》中的潘巧云合称“三杀”。这六个角色是“刺杀旦”的代表人物。

五旦:又称“闺门旦”。主要扮演千金小姐或窈窕淑女,是爱情剧目的女主角。嗓音要求清丽圆润,姿态典雅大方、神情含蓄,端庄中透出妩媚。代表角色有《牡丹亭》中的杜丽娘、《长生殿》中的杨贵妃等。但五旦也扮演流落蒙尘的善良女子,代表人物就是《玉簪记》中的陈妙常。

六旦:古称“风月旦”,通常扮演年轻活泼、机智勇敢但身份较五旦为低的女子,例如《西厢记》里面的红娘、《牡丹亭》中的春香等。嗓音要求甜美清脆,注重作工与念白。

贴旦:贴旦包含风月旦、作旦、武小旦三个细行在内,多扮演村姑贫女、丫鬟侍妾,或者扮演同一剧目中的次要旦角。例如《琵琶记》中的牛氏。我猜如果演《救风尘》,赵盼儿如果由正旦扮演,可能宋引章就由贴旦扮演。

丑旦:就是画花脸的旦角,扮演滑稽刁钻的女性或者貌丑的女性,例如《棋盘山》中的钟无盐。但丑旦不是一个专门的行当,通常会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等分别由老旦、白面、副丑、小丑等行当的演员扮演。

生:

冠生:冠生就是带胡子的小生。“冠”,顾名思义,头上往往带着冠冕,扮演官员、帝王等角色。冠生又分“大冠生”与“小冠生”。大冠生主要演绎帝王或者神仙,嗓音要求宽亮,真假嗓结合柔和,姿态持重大方,例如《长生殿》中的唐明皇、《邯郸梦》里面的吕洞宾;小冠生又称「纱帽小生」,主要演绎青年官员,多为春风得意之新贵。嗓音要求高亢明亮,小嗓的运用较大冠生为多。如《荆钗记》中的王十朋。

巾生:多用于扮演青年书生,是爱情剧目的男主人公。因多带方巾,手持折扇,又称为“儒生”或“扇子生”。这个行当大家平时看得很多啦。

穷生:又名“苦生”,俗称“鞋皮生”,因其步法略带拖沓以表现所穿的鞋子没后跟,只能当“凉拖”使而得名。这类角色往往在剧中大部分时间是个穷小子,但最后以中状元、作高官收场,例如《金不换》中的孙俊云。

雉尾生:又称“翎子生”,主要演绎青年武将,演员必须文武双全。代表角色是《连环记》中的吕布。


末:

老生:常常演绎地位较高的中年男性,经常带胡子。如《牧羊记》中的苏武。不过也有不带胡子的老生,好像杨老师举的例子是林冲,但俺有点记不太清鸟。

副末:扮演剧中地位较低的中年男子,也带胡子,比较注重念白。例如《单刀会》中的鲁肃。

老外:简称“外”,常扮演饱经风霜的中老年男子,上至朝廷重臣,下至仆役方外,例如《寄子》里面的伍员、《长生殿》中的郭子仪、李龟年等。“外”的角色范围十分宽泛,嗓音要求苍劲浑厚中略带沙音,姿态端庄肃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明代以来昆曲工尺七调的运用
《昆曲工尺》讲义电子版大放送咯
顾误录-清-王德晖
昆曲课堂 | 教您看懂工尺谱!
24. 从《南词引正》发现经过与扩廓帖木儿、张士诚等历史人物年表否定昆曲鼻祖顾坚的存在性 (彭剑飙)
工尺譜才是崑曲該用的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