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岁女孩为了身高花10万打性抑制针:盲目的打“追高针”,真的有必要吗?

这是阿呆爸第549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小贝&恋小暖

  

大家好,这里是阿呆爸育儿。

“孩子长不高,这针要不要打?”

9岁女孩的母亲张凤,为了孩子的身高问题,又一次陷入了挣扎中。

因为孩子在同龄人中身高不突出,张凤有些担心。

而舞蹈课上,其他家长的一句闲聊,再次让张凤陷入了焦虑:“若是孩子初潮提前,就不能再长高了。”

 

张凤赶紧带孩子到医院去检查,结果让她很崩溃,孩子居然是性早熟。

经医生判断,张凤的女儿妞妞骨龄已经差不多有10岁,理论上最多再长个2-3公分。

就在这时,张凤开始考虑给孩子打“性抑制针”。

打性抑制针,其实是通过药物干预,让孩子的发育时间得到延缓,进而让女孩初潮时间滞后,给予孩子生长更多一点的时间。

虽然医生一再强调,这个针可能会有副作用, 但看到芭蕾舞室里其他孩子的身高,张凤沉默了。

经过一番纠结后,为了让9岁的女儿妞妞能长高一点儿,张凤最终决定给孩子打“性抑制针”。

不到半年时间,就花费了10多万元。

 

这个针每个月都要打,而且过程很痛苦,但是打完针走进舞蹈室的妞妞说:“我想在跳芭蕾舞时更好看。”

女儿的一句话,让张凤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其实,和张凤一样的家长,还有很多。

在面对孩子的身高时,家长们都在纠结,是否选择外力干预,让孩子长得更高一些。

到底该让孩子自然生长,还是外力干预呢?今天我们来普及一下。

01.

 身高焦虑的庞大家长群体

中国人对身高有着莫名的执念。

明星们经常谎报身高,各种增高手段更是层出不穷。就连各个城市的相亲角儿也有“身高鄙视链”,职场上对身高的要求也比比皆是。

 这些“身高内卷”行为,让家长们对孩子的身高尤其在意,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长高”,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在北方长大的李同学,高中时身高167公分,身边同学都在170公分以上,为此李同学总是没自信。

在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他的骨骺线已经闭合,理论上是不会再长高的。

为了让他实现长高的愿望,父母也是想了不少办法,还加入了几个QQ群。从中了解到一种“断骨增高”的手术。

据说这种手术,是将腿骨敲断,在腿上装上一段支架,人为将骨头拉长,李同学本人和父母决定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长高的目的。

在之后一年多的手术和恢复过程中,家里花费高达16万元,李同学也如愿增高7.2公分。但是,手术后遗症却让李同学痛苦不已。

X型腿、骨外翻、下肢不灵活等问题接踵而来,家长也非常的后悔。

其实,不光是未成年的孩子和其家长有身高焦虑,成年人也有身高焦虑。

身高139公分的23岁女孩王某,经检查她的骨骺线已闭合,骨龄也在18岁以上。

医生明确建议她,不要打激素了,因为她长高的可能性已经几乎为零。

但王某及其父母却坚持要打,并试图从一些其他渠道找到能长高的“特效激素”。

王某坦言哪怕只有增高几毫米的可能,也要试一下。

 

很多家长也知道,打针或者手术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和后遗症,但是他们通常会用梅西的例子说服自己,梅西靠打生长激素长到170CM,他们便觉得这件事还是具有可行性的。

不过他们很少去了解,其实梅西的诊断是缺乏生长激素导致的侏儒症,并不是和他们想象的那样,需要打针促进身高增长的矮小症。

所以很多人就是在这种盲目的情况下,通过打针等手段去帮助孩子长高,哪怕知道有风险,也要去尝试。

张凤就如此。

02.

打针的好处与坏处

当时,医生给张凤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顺其自然或打性抑制针。

打针会有副作用,不打针会影响孩子的身高。

而这个选择也是让诸多家长感到最纠结的。

据医学统计,身高矮小的孩子中,真正需要使用生长激素和性抑制治疗的孩子,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绝大部分只需要通过日常的饮食、运动、睡眠来调节,顺其自然地提高身高的增长速度。

在医学上,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的儿童,是不能注射生长激素的。

胡乱注射生长激素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也可能引起青春期发育的其他问题,这些副作用是无法预测的。

很多医生也在回帖和坐诊时提醒家长:外力真高一定要慎之又慎。对于中枢性性早熟的孩子才可能需要打抑制针。

有一些孩子因为缺少运动又营养过剩,确实会发育得比较早,但是可以进行针对性治疗,并不是一定要打性抑制针来抑制性早熟问题。

确实患有矮小症的儿童,可以进行生长激素的刺激治疗。

 

最重要的是,打抑制针或者生长激素,过程都是很痛苦的。

这种针的针头,通常会比普通的针头粗3-4倍,药量以体重为基准计算。

打针时,针头会刺进腹部皮下组织,将药物导入体内。

其结果是,孩子遭罪,家长也揪心。

03.

父母如何判断孩子的发育情况,怎样合理控制避免焦虑

那家长们又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是真的矮,如何控制焦虑情绪呢?

  • 确定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外力促进发育:用工具,看医生

有家长会非常焦虑地提出疑问:

“孩子是不是遗传了我们?”

“孩子是不是不能再长了?”

“孩子是不是要打针才能长高?”

根据遗传学,人的最终身高70-75%取决于遗传。

但孩子是不是真的矮,是不是属于生长性矮小,其实可以根据工具自己计算下。

首先,可以根据身高计算公式来初步计算孩子未来的身高。

有学者推荐了一套身高计算公式:

男孩成年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2×1.08

女孩成年时身高=(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也有学者提出了适合我国孩子身高预测的计算公式:

男孩:Y=0.5213X+89.225;

女孩:Y=1.0458X-11.499;

Y表示预测身高,X表示父母的平均身高,单位均是cm。

其次,家长也可以通过生长曲线图计算身高。

第一步,准确测量孩子的身高。

第二步,在对应性别的生长曲线图中标出身高测量点,对比参考曲线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矮小。

在标准生长曲线图中,纵坐标代表孩子的身高,横坐标则代表年龄。

如果多次测量比对结果都证明孩子属于矮小情况,建议去医院及时就诊。

  • 孩子长得矮也许是错觉,多注意营养

正常情况下,孩子的身高增长是有两个高峰值的,第一个高峰值出现在孩子3岁前,第二个高峰值出现在青春期。

但并不是孩子的身高比标准参考值小,就一定是身高矮,也有可能因为环境等原因,在该长高的年纪没有长高,但在之后的某段时间里突然猛长。

这种“孩子矮”的错觉,在医学上被称为“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晚长”。

对于这种情况,要多注意孩子的营养和睡眠。

 

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要注意营养的均衡,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来促进骨骼的正常生长。

也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因为人在睡眠时会分泌比平时多的生长激素和雄性激素,可以让骨骼变得壮实修长。

  • 降低自己与孩子对身高的心理预期

虽然身高对孩子未来的工作生活都有影响,但要知道,压力越大结果可能越差。

在身高这件事上,降低自己与孩子的心理预期也很重要。

家长的身高在170cm,就不要强求孩子未来的身高一定要180cm。

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和身高期待,也是作为家长要做的事情。

有时候方法不当,预期太高,往往会弄巧成拙,反倒让孩子失去信心,焦虑下再也长不高。

身为家长,要有合理的心理预期,科学观测,做好应对,而不是盲目焦虑和期待。

  • 不要拔苗助长,而忽视心理健康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矮小被称为“心因性矮小症” 。

患上这种症状的孩子,心理健康会因为生活学习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发育迟缓或停滞。

一对夫妻,争吵不休要离婚,7岁的儿子在这种环境下身高在近2年时间里一直没有变化。

 

这是因为男孩的下丘脑垂体系统受到日常情绪的影响,生长激素受到抑制,导致身高增长相应减缓。

美国纽约州的一项心理研究发现,长期在焦虑状态下生活的女孩,比情绪稳定生活幸福的女孩,身高平均要矮上5.08cm,以后也很难长到157cm以上。

女孩的情绪相对比男孩敏感一些,男孩的身高增长也会被父母的情绪变化和生活焦虑状态所影响。

所以建议家长们也要多多注意孩子的情绪,注意生活环境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用科学的眼光和正确的方法对待孩子的身高,多方面注意孩子的身高问题。

切忌因为家长的焦虑,盲目跟风,盲目选择错误的方法为孩子增高。

要知道,身高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和唯一价值。

希望家长和孩子在追求审美的路上,不要太激进,不要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者简介:小贝&恋小暖,公众号:恋小暖,多平台签约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了长高, 9 岁女孩打「性抑制针」半年花十万,依赖这类药物真的可靠吗?家长们该如何摆脱「身高焦虑」?
9岁女孩为长高打抑制针!家长对于孩子身高焦虑,反而不利娃长高
9岁女孩为增高打“性抑制针”半年花10万,有必要吗?
9岁女孩求长高,打“性抑制针”半年花10万无效果!中医:长高不如一碗汤!
“为了让孩子长高, 我竟然做出这么多荒唐事”
15岁的女孩身患14种病症,嘴角渗血,病因很多孩子都有!青春期的孩子,充满了攻击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