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央视点名表扬,和苹果CEO对话:培养一个价值5.5亿的孩子,需要付出什么?

这是阿呆爸第555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及人

大家好,这里是阿呆爸育儿。

这两天,神隐了几个月的b站顶流“何同学”,带着新视频空降热搜榜。

这次,何同学把机械浪漫进行到底,给大家展现了“3D打印”的独特魅力。


现在的“何同学”,不只是一名玩转科技的男同学,而是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IP”。

去年他凭着一支7分钟的视频蹿红时,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何同学值多少钱?

随后,资本市场股价涨幅给出了答案:5.5亿。


但时至今日,何同学的个人价值早就不止于此。

而这个一次次创造“奇迹”的孩子,才刚满23岁。

他为什么能站到这样的高度?

除了自身的天赋与努力、时代的风向和造势之外,最大的功臣,其实是隐于其身后的父母。


01.

想折腾?爸妈陪你


何同学第一次以破圈的姿态闯入大众眼帘,靠的是一支5G体验视频。


这支视频有多成功?

一夜之间播放量破500万,被人民日报、新华社转发,累计点击破亿。

在这个流量变现的时代,这样的成绩令人羡慕吗?当然。

但有网友说,比起他骄人的成绩,更羡慕他有一个好妈妈。

何妈妈为啥让无数网友心生羡慕呢?

原来,在何同学爆款视频横空出世前,何妈妈一直是儿子的头号粉丝。

何妈妈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的默默关注会被戳穿。

2018年b站年报中,何同学在“最特别粉丝”一栏里,看到了熟悉的id:他的妈妈。

这位特别粉丝,把何同学的17支视频,翻来覆去看了545遍。


何同学说,看见年报后,自己想哭。

更让人羡慕的是,在支持儿子这方面,何爸何妈一直统一战线。

说起来,何同学会爱上拍视频,还得归功于老爸的“传染”。

在短视频还没出现的二十年前,何爸就有用DV记录生活的习惯。

CCTV4的《青春中国》节目中,何爸展示了整齐码着的一摞摞磁盘,里面刻录了何同学成长的点滴。


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何同学也对数码有了兴趣。

初中时,他就开始观摩数码领域的视频,接触数码产品,甚至用课余时间参加展会。

在这个阶段,他凭着好奇四处摸索,浪费了不少学习时间。

但父母却不觉得这是“不务正业”,而是全力支持这份爱好,即便这份爱好会带来“匪夷所思”的要求。

何同学说,自己需要一个“完全没有光”的空间。

于是,何爸就亲自动手,用300张黑色卡纸,把儿子房间的白墙全部覆盖。


设身处地想一下,何同学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是不是会让很多家长觉得是“穷折腾”?

但他的父母却无比包容,并用实际行动告诉儿子——折腾怕啥?爸妈陪你!

比尔盖茨曾说,父母唯一该为孩子做的事,就是找到他们的热情所在,鼓励孩子全力追求,并发挥得淋漓尽致。

没错,正是爸妈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才让何同学的爱好有了生根和发芽的机会。


02.

你喜欢,钱就没白花


对何同学来说,拍视频这事儿从“兴趣”转为“志业”,始于高三。

闷头刷题、志在高考的特殊时期,何同学凭借一支3分38秒的纪念视频,收获了大量赞和转发。

这让他第一次确定:自己热爱拍摄,且多少有点天赋。

于是大学前,何同学从父母的礼物清单中选了相机,走上了拍视频的“不归路”。

众所周知,数码、摄影这类爱好,可以说是最费钱的。何同学的“穷折腾”,也由此进阶成“豪折腾”。

买产品、设备,样样花钱,而起步时,何同学毫无经济收入。他能依靠的,只有父母。

但也正是父母,给了他莫大的底气。

何同学曾在视频里表示,自己不止一次在拿钱的时候心虚——“我自己每次买那么多东西,我都手抖,这个钱能花吗?”

但家里人的态度是:“你花就行了,你想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

现在看来,何同学的父母做的是“长线投资”,而且还是“高回报率”。

但在给孩子掏钱的时候,一切都是未知。

要知道几年前,短视频远没有现在这般火热。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何爸何妈的做法,其实是和儿子一同承担了风险。

或许你会猜测,大概这个家庭折腾得起。

但事实上,何同学的父母只是电力局员工,家境并没有富裕到可以挥霍。

买了很贵的相机,父母甚至都不敢和家里的老人说实话。


但站在父母的角度,他们认为孩子的爱好并不是“歪路”,而且需要动手动脑,有很大锻炼空间。

所以他们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

何同学也没让他们失望,在视频结尾,他无比真诚地打出一行字:


父母的付出,得到了孩子由衷的感恩和回馈,完成了让人羡慕的良性循环。

但话又说回来,现在的父母,哪个舍不得给孩子花钱?

毕竟“再穷不能穷教育”,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

而我们与何同学父母的真正距离在于:钱是否花对了地方。

很多父母都觉得花大价钱给孩子报班、请名师,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投入了。

但我们是否忘了问一句,这是孩子想要的吗?

在《奇葩说》,肖骁曾经提问:

“我们告诉孩子找工作要找铁饭碗,是怕他们食不果腹,还是我们自己朝不保夕?”
这其实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一个误区:家长总会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想法,强加到孩子的头上。

但我们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阿德勒心理学中的“课题分离”理论,就强调了父母与孩子亲密关系的边界感。

孩子的独立性在于,他有自己选择并为之负责的能力。

因此作为家长,最好的教育永远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我们可以给孩子的慰、激励等辅助,但不能越俎代庖地替他们决定喜好。

所以,在给娃花钱时,我们要记住:是满足孩子的心愿,而不是父母觉得孩子需要。


03.

告诉孩子,你可以


去年是何同学“走上巅峰”的一年,标志性事件是:他在卧室连线了苹果CEO库克。


约20分钟的采访里,何同学与库克从唠嗑闲聊,到思维碰撞,纯英问答毫无压力。

他在采访中自如的姿态,让不少网友感叹:这么优秀的娃,想偷走!

但事实上,这位“梦中大儿”,私下却有着社恐和不自信的一面。

何同学曾剖白:不知道投入这么多时间做视频,到底是成功人生的开端,还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在他走上做视频这条路的时候,他周围的同学正在准备保研、科研、留学,人生规划无比清晰。

而他因为大学四年沉迷于做视频,临近毕业才发现:毕设搞不定了!


在2021年毕业后,相似的抉择时刻又出现了。

那时大家都在猜测他会进哪个大厂发展,毕竟是和苹果总裁BOSS直聘过的人,放在国内肯定抢手得不行。

但他却“不知天高地厚”,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资源和平台,选择了自己创业。

在孩子陷入自我怀疑、面临人生抉择的关键时刻,何同学父母依然没有用“过来人”的姿态,指导孩子该怎么走。

相反的,他们的态度是,让孩子意识到“我可以,做什么都可以”。

这种时刻,来自父母的肯定,就是孩子的“强心剂”。

和很多父母的“打击式”教育不同,何爸何妈对儿子一直是“鼓励式”教育。

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罗森塔尔效应”理论,是说充满自信的期待,会促进事情向顺利的方向发生。

对孩子来说,正是父母给予了这样的正向期待,才让他们有朝着目标前进,并一遍遍试错的勇气和自信。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唯快不破”似乎是一条铁律。

拿b站的up主们为例,大家的更新频率普遍在日更到周更之间,生怕更新慢了会掉粉。

而何同学,却常常一消失就是几个月。

但不可否认,他每次出现,都能给人带来惊喜。

一万行备忘录动画、600万人高清合影、苹果放弃的“Air Desk”、神奇星轨拍摄仪...


他的视频不长,但浓缩了精华:有新意、反套路,哲思与逻辑完美融合,并且金句频出。

对不断创作的他来说,每次琢磨和制作新视频,都意味着“从头出发”。

要经历被“难倒”、怕被“捧杀”、怕“瓶颈期”的螺旋式心理风暴。

但在爸妈的正向激励之下,何同学每次都挑了最难的路走。

他敢这样说:“做正确的事情,不就应该很难吗?”


这态度与居里夫人的一句话不谋而合:在捷径道路上得到的东西,绝对不会惊人。

何爸何妈想必也看透了这一点:所谓捷径,本质上就是没人敢走的“弯路”。

既然孩子想走,做家长的便奉陪到底。

这么来看,这么多年无人问津的路上,是父母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何同学的梦想。

其实,对每个小孩来说,父母的肩膀,就是他们的起跑线。

一个踏实、坚定的肩膀,能给孩子的不只是一个起始高度,还有一份大胆起跳的勇气。

也许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何同学,但在父母的全心托举下,他们一定能创造自己的独特价值。

作者简介: 及人,写作是一种发现,向外探索,向内求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兽归笼说
如何成为孩子真正需要的酷爸酷妈
网课一个月,是时候抽身,不再陪孩子写作业了!
被惯坏的熊孩子,请出姥爷当靠山,爸妈想管教也无力怎么办?
一天三笑,笑完睡觉
体谅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