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男孩和妹妹吵架,被妈妈批评后赌气跳河:“你大了,要让着妹妹”的杀伤力有多大?

这是阿呆爸第560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月月


01.

大家好,这里是阿呆爸育儿。

最近,网上一则视频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男孩和妹妹打架,明明两个人都有错,可只有男孩被妈妈批评。

也许是这样的委屈受过太多次,男孩一时间想不开,一气之下就跳了河。


消防员把男孩救起来之后,男孩还沉浸在崩溃的情绪中,一边哭,一边撕心裂肺地喊:

“别管我!别管我!为什么啥都怪我!”

消防员好心劝了一句:“她是妹妹,不懂事,你不能让着她吗?”

没想到的是,恰恰是这句看似稀松平常的话,却成了压死男孩的最后一根稻草。

男孩情绪再次崩溃,想要轻生。

对于此行此景,消防员和孩子的妈妈都不理解:你长大了,又是男子汉,叫你让让妹妹怎么了?

一句“你大了,要让着弟弟妹妹”,杀伤力真的有这么大吗?


02.

男孩跳河的事情,让我想到了《少年说》节目里的一个女孩。

女孩叫崔兢,她一上台就哭着说:“我有一个妹妹,特别爱招惹我,我每次要去教育她的时候,她就跑到爸爸那里告状。然后爸爸每次都不管真相是什么,就直接来教训我……”


女孩边说边哭,哽咽着央求爸爸:“爸爸,你能不能试着相信我一次?”

可没想到,爸爸的回应却是又一次的说教:“孔融让梨的故事,你又不是没学过?古人都知道的道理,你又比她大6岁,这个道理还用爸爸说吗?”


听了爸爸的话,女孩哭得更伤心了,她质问爸爸:“为什么明明是她做错了,却要我道歉!”

爸爸却说:“她小,她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


这时候,女孩还尝试着给爸爸讲道理:“可是我每次让着她,久而久之她就习惯了。她永远比我小6岁,难道我要一辈子都让着她吗?”


听了孩子的诉求,爸爸丝毫没有反思,依旧自顾自地说:“我还是刚才那句话,她小,不懂事!”

女孩见和爸爸怎么说都说不通,最终崩溃大哭。

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孩子那一刻的心寒与绝望。

对于父母来说,大孩子让小孩子是理所应当的事。可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做法就是偏心,就是委屈,就是爱弟弟妹妹胜过爱自己。

都是第一次做人,都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只不过比你早来一点,凭什么每件事情都要让着你!凭什么牺牲我,来成全另一个孩子的幸福!

这种不被重视、不被偏爱的感觉,将会成为孩子心底永远的痛。


03.

其实,“大的必须让小的”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伤害孩子脆弱的心灵,更会给他们的一生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大孩子来说,长期在这种教育环境中成长,孩子会形成“讨好型人格”。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青年作家蒋方舟在《圆桌派》中,就提到自己属于讨好型人格。

我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想要不断照顾别人的情绪,不会表现出任何伤害性和攻击性。”

“我从来不敢跟人提出真实的意见,都是在一味地夸奖他们,就像每天笑脸迎人的店小二。”

“别人一强硬,我就服软,以至于朋友都知道,只要他们强硬起来,很多时候,我都会答应的。”

当“让”成为了理所应当,“不让”就得遭到父母的批评,那么孩子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在与人交往时小心翼翼地察言观色,在受委屈时习惯性地逆来顺受,不敢拒绝别人提出的过分要求。

这样的人,虽然给人一种“高情商”的错觉,实则活得很累,一点都不自在、不快乐。


而对于相对小的弟弟妹妹来说,父母从小的娇纵,会让他们养成“恃弱凌强”的性格。

所谓“恃弱凌强”,就是一种“我弱我有理”的强盗逻辑。

如果小时候,父母这样教育孩子:因为你小,所以无论对错,哥哥姐姐都要让着你。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这种观念:我可以依仗自己的弱势,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孩子会变得任性娇纵、蛮不讲理,而且毫无进取心。孩子会认为:反正强的要照顾弱的,那我还要努力做什么?



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之所以在兄弟姐妹发生矛盾时,会要求哥哥姐姐让弟弟妹妹,并不一定是因为偏心小的,只是采取了一种“偷懒式”教育。

毕竟使用这种教育方法,最简单高效。不用去管是否曲折,不用帮两个孩子调解矛盾,一律认定是大的错了,要求大的让着小的,这样事情就能快速解决。


诚然,这样的教育方法确实省时省力,可是,所有的父母都应该明白的一个道理,那就是:教育,远不止眼下一时,而是往后余生。

今天你种下的种子,以后可能会长成大树,也可能会结下恶果。好的观念可以让孩子受用一生,而错误的教育思想,也会影响长久。

因此,教育孩子不能只图一时省事儿。其实,孩子们发生的每一次冲突,都可以成为教育他们为人处世的“活教材”。妥善地教育,不仅可以增进孩子之间的感情,也能把孩子培养得内心有爱,温暖阳光。


04.

那么,二胎家庭,兄弟姐妹们发生矛盾,父母应该如何协调呢?

谢楠在《奇葩说》中的一段演讲值得我们深思。

她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被教会'让’,他应该去体会爱。它可以发自内心地去给予,但也应该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要。”


深以为然。

孩子之间因为爱而互相谦让,与灌输他们因为年龄大小而让,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所得到的结果也会截然相反。

因为爱而让,会让孩子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而因为让而让,只会让其中一方内心充斥着委屈、怨恨与痛苦。

而要做到让孩子能“因为爱而让”,则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给予孩子足够、且公平的爱。

比如,在养育二胎的过程中,可以多和老大回忆他小时候的趣事,让孩子明白,爸妈没有因为有了老二而忘记他。

又比如,每天都要保证有一段时间专门来陪伴老大,和他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只有我们给了老大足够的爱,老大的“竞争感”才会减少,他们才会愿意发自内心地谦让弟弟妹妹。


另外,身为父母的我们也要意识到,谦让是一种美德,而不是必须。当孩子愿意谦让时,我们要鼓励、表扬孩子。可当孩子不愿意谦让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要允许他们拒绝,也允许他们维护属于自己的物品。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发展出独立人格,而不会变成取悦、讨好型人格。

除此之外,在孩子发生矛盾时,父母也要牢记:避免给予任何一方特权和宠爱,否则只会强化竞争关系。

就像英国评论家戴维·弗罗斯特说的:“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是一个家长。当你有两个孩子,你就是一个裁判。”

所以,在干预过程中,保持“帮理不帮亲”非常重要,最好只做调解,最终还是让孩子来决定解决矛盾的方案。


就比如:当两个孩子在争夺玩具时,我们可以先听听两个人对于事件的描述,对双方都给予理解和共情。

接着,给孩子们一些思路作为提示,让他们自行决定如何解决矛盾。例如可以轮流玩,或者用猜拳的方式决定谁先玩等等。

当孩子找到了争夺玩具的解决方法,那么下一次,在遇到其他的矛盾时,他们也会尝试着自己寻找解决方法。久而久之,孩子的情商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变得更深厚了。

写在最后: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但谦让的原因不应该来自“因为你大,就该让着”这种道德绑架。

毕竟,事情要用对错来区分,而不能用年龄来区分

请相信:如果父母能够公平地处理孩子之间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开始懂得如何爱与被爱。

点亮在看,愿我们的孩子,都不再因为父母的偏心而受伤,愿二胎家庭里的宝贝们,都能在父母公平的爱中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月月,一个追求“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佛系妈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闹离婚22岁小伙酒后跳河 嚷着要爸爸妈妈
男孩跳河要求姐姐道歉,森碟看弟弟像仇人:二胎家庭中的相杀,往往因为父母这一点
最具杀伤力的6种爸爸,你家那位中枪了吗?
7种具有杀伤力的爸爸,你家那位是哪款?
懂事男孩早当家
2015年新鲜家庭笑话抢先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