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叫我学会认命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376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1
神童的女儿是“学渣”

今天中午,我抱着电脑在快餐店里赶稿。本来想写的是怎样给孩子启蒙数学的问题。

但是写到一半,觉得有点无聊,于是开小差刷手机,就看到了北大丁延庆教授吐槽女儿的这段视频。


太有趣了。

丁教授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6岁就被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上的是北大,后来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拿的是教育学博士,现在北大担任博导、副教授。他的夫人也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

按照一般理解,父母都是妥妥的学霸,这生下来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丁教授吐槽,他们的女儿恰恰相反,很完美地避开爸妈的高智商基因,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偏。

遇到这样的女儿怎么办?辅导孩子做了几次作业之后,丁教授的心态也是起起伏伏,经历了从痛心疾首,到怀疑人生,到不得不接受,又到心如止水,可以拍视频吐槽的看开。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你看,就算是爸妈是北大的,软硬件环境一流,但是遇到遗传这种玄学,也得向自家孩子低头。


2
对阿呆,我也早就“认命”了

我是非常理解丁教授心情的,因为我也早就对阿呆“认命”了。

和丁教授不同的是,他是高智,高知,我是个普通路人。

丁教授从小就有神童之誉,老婆也是北大,自己又在北大工作,生个女儿,一开始肯定难免有很高的期望,觉得孩子将来就算不是神童,但也不能太差。

结果辅导了几次作业之后,赫然发现自己的女儿是个学渣,那心态上,说实话,确实一下子难以接受。

而我呢?距离高智、高知至少有一万米的距离。十个“阿呆爸”加起来都不一定有丁教授的水平高。

我从小就学习成绩就属于中不溜秋,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一路上都是踩着点,压着线上高中,考大学,再读研究生的。

我老婆比我还差劲。上次我在书房里,听到她在客厅里教阿呆,说《西游记》的作者是施耐庵。我差点一口老血没喷出来。

所以,从阿呆出生以后,我就有非常清醒地认知:

以我们夫妻两这样的智商,这样的家庭环境,将来阿呆要是能考上个一般本科,就是我家祖坟烧青烟了。

所以早点“认命”,早点父慈子孝,皆大欢喜。


3
接受“父母、自己、子女”,都是普通人

据说人的一生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个普通人。这一般在十六七岁到二十来岁之间。

因为那时候会发现,花花世界那么美,自己的理想、欲望也在膨胀,于是就向父母开口,希望父母满足自己。

但很快就会发现,父母甘愿百分百地付出,但实在是能力太有限了,不能保你上名校,不能帮你走门路。他们也只不过是芸芸众生里,“唯唯诺诺”讨生活的最普通一个。

第二个阶段,接受自己也是个普通人。一般发生在三十来岁到四十左右。

二三十岁,谁没有过中二?年轻,精力充沛,以为世界之大,正待我去大展拳脚。我要把世界踩在脚下,“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结果拿着简历人才市场挤了一圈,出租房里住上两年,再和女朋友分手几次,买房了结婚了还贷款了奶粉了,那些对世界的狂妄,连个渣都不剩了。

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

据我的观察,这一般都是在孩子中学阶段。刚好那时候家长一般是四十岁左右。

那时候又是什么心理状态?

孩子刚出生那几年,绝大部分家长,都难免会有一种想法:

我爸爸是个农民,我自己上了大学,现在轮到儿子了,我只要拼了命的去干,多买两套房,为他创造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他至少要上个985吧,说不定北大清华也是可以的。


4
小伙子神情木木的,不快乐

这两年因为自己养了娃,写作育儿文章,那些疯狂的家长,我在各种渠道接触不少。

我有一个同学,在女儿刚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他们夫妻就已经制定好“爬藤”计划了(指孩子申请美国常青藤学校,出国留学)。

何年何月,必须拿到什么级别的奖牌,必须考到什么小众项目的证书,必须在几岁时参加几个公益项目,那个计划表之详细,让我看的自愧不如,也是敬而远之。

可能正是有这种执念,在孩子三五岁开始,就疯狂报班,制定计划,开始鸡娃。

鸡着鸡着,效果不错,自然皆大欢喜。但是更多的娃,实际上,是鸡来鸡去,扔再多的补习费,都仿佛是打水漂一去不复还。

不管你是多大的天才,都有可能生出一窍不通的儿子。也不管你是多么糊涂透顶,女儿也有可能是玲珑剔透,造化钟情。这就是自然遗传进化的神奇。

遇到“普通”娃了,父母怎么办?很多人都是心有不甘的。

去年我在一个线下交流活动里,就认识了一对夫妻。

孩子上高二了,摆明了就不是块学习的料,考个本科都难。

但是夫妻两个人因为自己都是名校毕业,于是不死心,老婆辞职陪读。花大价钱,一堂课四百块,请一对一的老师去辅导,可惜一点效果都没有。

大家一通交流,都劝他们要看开,360行行出状元。交流的最后,那对夫妻自己也说“这就是命,我们认了”。但我还是听出了那里藏不住的心有不甘。

后来有一次,我还见过他们家孩子,小伙子神情木木的,刚下补习班,显然不快乐。

而且最麻烦的是,他的爸妈在一种“自己儿子怎么这样差”的不甘心之下,心态失衡,性情也有些扭曲了。


5
如果不能,我选择后者

什么样的孩子才叫成材,成功?鸡娃的目的是什么?

你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长大了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路上,这些问题是非常有必要,反复地问一问自己的。

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绝大部分家长生儿育女的初心,是培育一个小生命,延续血脉,使命是尽自己所能,让他过得更快乐,不枉来世间一遭。

如果“鸡”到最后,忘了这个初心,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以我自己来说,在阿呆成长的路上,我当然会关心阿呆的学习成绩,也会辅导作业,培养他的兴趣爱好,等等。

但是,这种关心,也一定是定位在“普通”的,绝对不会成为那种疯狂之“鸡”。

因为在我心里,我早就认识到了自己的普通,也早就接受了孩子的普通。

和那些世俗的上名校,人前风光无两,名利双收相比,我更期待的是一个亲子关系和谐,有暖有爱的家庭。如果鱼与熊掌可以兼得,那自然是命中之幸。

如果不能,我选择后者。共勉。

今日互动
太多时候,孩子的心,大人根本想不到。说一个昨天的小故事。
昨天晚上接阿呆放学,班主任说:阿呆今天中午在幼儿园里哭了,还哭的很伤心。老师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他想妈妈了。
我问他为什么想妈妈了,为什么哭,他就不搭理我,顾左右而言他。大概有些不好意思,我也就不追问了。
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家绝对不缺母爱,也不缺陪伴的。以前也没有在幼儿园说什么想妈妈。
老婆听说了这事,恨不得把阿呆抱怀里不撒手。晚上不顾我的强烈反对,挺着大肚子陪他去上围棋课了。
你看,孩子爱父母,许多时候,比父母爱孩子要直接,也要脆弱敏感地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北大教授吐槽女儿成绩普通, 谈谈为人父母的三重境界 | 精选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刷屏:不管你多优秀,也要接受孩子会成为普通人
北大教授吐槽女儿学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北大教授丁延庆吐槽学渣女儿:我教孩子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上海14岁女孩自杀身亡,千字遗书刺痛网友:求求你们,放过我吧!
娃没考上好高中满墙奖状被撕,我们需面对现实:99%的娃终将归于平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