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涂帆·知青岁月

半世纪前的场上山下乡运动影响了2000多万知识青年的一生,冲击了知青的父母、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当年的知识青年,无论是青春无悔或青春无奈,都无法抹去心中这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2019年1月28日是泉州第一批上山下乡知青出发往德化插队50周年纪念日,知青们在多年不见的插友沧桑的脸上寻找曾经的青春,在推杯换盏中重温当年的情谊,在演出、图片和文字里祭奠逝去的岁月。

宏大历史事件是由细节构成的,知青历史是由一个个知青的故事写成的,作为其中一员就讲讲自己的故事吧。

上山下乡是当时绝大多数老三届的唯一出路,只有少数军官子女可以直接参军逃避知青命运。我们姐弟仨早就想逃离学校逃离泉州,未与人商量各自报名。我毫无留恋地去中山路上的派出所迁出我们三个的户口,麻木地办理各项手续,我们都没申请发放给知青的布票和款项,不想听到“狗崽子还申请补贴”的言语。

父母利用可以回家的短暂时间紧张地为我们准备行装母亲忙于3套棉被、蚊帐和棉衣,被面是春夏盖的线毯裁剪成的,我和妹妹棉衣是父亲一件二面穿的呢大衣拆开后改的,内里用旧衣服拼凑而成。母亲手艺真好,将棉花均匀铺在剪好的报纸上,卷来卷去,车车缝缝,变魔术似的做了3件厚厚的棉衣和一应行装。

母亲忙,父亲也忙得不可开交他为我们分别整理影集,按时间次序贴进照片,影集本有的是买的有的是他之前贴台湾照片的,因为照片被搜去或自己销毁空了出来。他抄乐谱,装订后糊上用旧挂历做的封面,封面上是他用毛笔写乐谱名称,他还给我们每人一搭用旧挂历自制的信封。父亲物质生活简到极致,精神生活却有无尽的追求。

上山之前,我还有一件重要事必须做1969年元旦一过,我去泉州第一医院找约好的医生切除盲肠,我担心到了大山里,慢性盲肠炎发作得不到及时就诊会穿孔导致生命危险。住院期间,不到10岁的小妹照顾我,她在小炭炉前使劲地煽扇子煮东西。办理出院手续后我独自拎着行李回家,之前三下二下就走完的菜巷不想变得如此漫长,父亲买来一个猪肚让我独自享用,说猪肚补肠胃

1969年1月28日上午,泉州第一批上山下乡知青在各自学校集中后,被大客车送到体育场,欢送大会结束,满载知青的汽车在喧天锣鼓和鞭炮声中,在高音喇叭的嘶吼中在亲友低吟和號哭中,驶离体育场。有人将伟大领袖半身像的塑料制品往车厢里抛,是某群众组织在给他们的战士送行。好友魏金算在最后一刻赶到,她眼含热泪追着汽车从车窗递进一束菊花,这“小资情调”构成风景当时绝无仅有,我将菊花绑在前一排座位的靠背,盛开的花在我眼前一路跳跃进大山

满载知青的汽车开出体育场,我看见实验小学校门旁大榕树下人群里的母亲与小妹,她俩笑着向我挥手,丝毫没有悲伤的样子。母亲一辈子颠簸,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她与子女告别从未滴过眼泪。上山前她对我们说,你们自己好好锻炼,不要管我们,我和你们的父亲今后也不知道会下放到哪里。

就这样,我们告别了东西双古塔”,沿着“南北一长街”向南,天后宫往西直奔德化,扬起一路黄沙。日入住德化一中,29日上午,继续乘车,滚滚烟尘伴随摇摆的汽车把我们带到葛坑,来接知青的农民早就到了。午饭后,带领落户杨梅公社杨梅大队第二生产队26个知青的大队书记黄成田,把我们召集在一起,他脖子上套着细绳,细绳的二端系在硬纸皮的二个角,硬纸皮贴着30厘米见方主席肖像。

黄成田书记面对排成二行的知青读主席语录,读一句我们跟一句有几次他停下来擤鼻涕,发出很大声响,不管停顿处是否有标点符号,我们待他声响停止后重复他擤鼻涕之前读的语录广阔天地可以这样读语录啊成田书记为人不错,之后我们称他阿田

农民挑着我们的行李在前边带路,我们在山路上亦步亦趋好不容易看到几个人在大树下敲锣打鼓,应该是村口吧,快到了,打起精神继续,走了好久还是不着村不着店,问还有多远,回答永远是:不远了,快了,一直到天暗下来我们才在火把的指引下安置到户。我们7个女生拎着行李上一个窄小的木梯到2楼,4个靠北侧,3个靠南侧打地铺,没有床铺没有家具。

离开农村后我们听说这个房间吊死过人,没人敢住,我们“无知无畏”。喊着吃晚饭,匆忙下楼,一脚高一脚低地摸黑来到一人家,插在泥土墙上小洞里的松明忽闪忽闪地照着方桌上的饭菜,印象深刻的是那一碗咸笋,无法形容的咸,笋的纤维之间填满盐,我们不知道一口咬下后条件反射地吐出来,可惜啊,当时买盐的钱是农民的重大开销

农闲没事干,不少知青相邀去赶圩,必须到葛坑,10天前从那里下车走过来,年轻人不长记性,忘记了3小时的艰难跋涉。到了葛坑,不长的街道两侧摆满土特产,土特产与街旁店铺之间收集尿液的木桶阵随着街道的走线蜿蜒伸展,人群熙攘,鸡飞狗跳,平生第一次赶圩颇感新鲜。而且,汽车,可以抵达或接近泉州的汽车!再8天就是除夕,回家的冲动突然在知青中泛滥,虽然事先谁也没有打算回家过年。那时葛坑是类似于死胡同的尽头,上了车只有往县城去方向,因此,想回家的知青不管三七二十一飞身上车,载一段算一段,可以再拦车可以步行,天无绝人之路,“文革小将”所向披靡。

那时,泉州与德化县城,德化县城与葛坑之间的车每天都只有一班,车票分别为3.35元和1.75元。知青第一年每个月补贴8元,第二年开始就没有了。囊中羞涩的知青即使要买车票也很难,因为他们往往要走几小时山路才到乘车点。因此,有些知青风餐露宿,折腾三、四天才从杨梅抵达泉州,现在有了高速路不到3小时就可以了。“回家过年,回家过年!”,没有在葛坑墟场立马回泉州的知青一到杨梅便搅起“回家过年”的狂澜。

我所在的第二小队知青算是杨梅大队回家最少的了,走了13个,留下13就我一个女生留下,我们要响应知青办号召“和贫下中农过革命化春节”。插队初期,知青每天早上集中到厅堂对着主席像语录喊几声“万寿无疆”,至于那一年如何和贫下中农过革命化春节没有印象,年夜饭吃什么也忘了,只记得大家黑暗中围坐唱歌,只唱一首歌:母亲教我的歌,只唱一段词:“当我幼年的时候,母亲教我歌唱,在她慈爱的眼里,隐约闪着泪光”,反反复复首尾相接无停顿,大家依靠着,身子随节奏摆动,直至深夜。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成历史,它留下的思索、史训有待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挖掘,想必会是一个富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笋江纪行:泉州的“石笋”崇拜
知青上山下乡歌曲
质问梁晓声和他胡编乱造的《知青》?!...
在通州店品尝"上山下乡家常菜",太香了(图)
五十年前的那场风暴,不能忘却的纪念
好消息传来,谁也没想到会这么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