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身后名”的巨子何止徐渭

古今中外的英杰中,特别是站在文学艺术峰巅的巨子,有多少能公平地在生前获得名声呢?

而在有生之年叱咤风云、煊赫当时者,又有几个能在身后幸免盖棺论定,而不成为“粪土当年万户侯”呢?

所幸的是,在家乡绍兴的六大圣人——书圣王羲之、诗圣陆游、哲圣王守仁、画圣徐渭、教圣蔡元培和文圣鲁迅中,其中五“圣”均获得生前名,尽管都多少有过功名蹭蹬、宦海风波或经历坎坷。唯有千古奇才徐渭却是孤独于世穷蹇入土,长埋地下数年而不为人知。

多少风流人物厥功至伟,鹤立鸡群,却硬是为时代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历史从来就不是一杆公平秤,它往往只为官宦权贵们称重,却不给那些卓然而立之士一个位置,于是就出现了如徐渭那样的“身后名”者。徐渭生前经历过欢少悲多的凄惨人生,最后以鬻字卖画艰难地度过残年。

对于生前寂寂无名而身后名留青史的“身后名”,很有人不以为然。《晋书·张翰传》记载了一件事,西晋著名文学家张翰经常纵酒豪饮,以醉态做世,有人劝他说:你任性狂饮,难道不为死后的名声着想吗?张翰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这就是典故“季鹰杯”、“张翰杯”或“眼前一杯酒"的由来

宋代文学家楼钥写过一首真挚感人的诗《孙子才挽词》,其中有身后名何用,人亡意愈深。盖棺悲昨梦,挂剑答初心”之句。人亡后,意更深。当一切盖棺定论,想起昨日如梦,那些同游对酒的日子,就如季挂剑,泉下之人还能知道

生前寂寞的魏晋田园诗创始人陶渊明,也是被时代矮化被权势淹没的一员尽管相信自己的成就和名声就如闪闪发光的黄金,即使被盖上沙土,也难以挡住四射的光芒,然而那毕竟是遥远的身后事了。因此在其饮酒·十一中无奈地叹道:虽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

傲视苍穹的诗仙李白,生前已经名扬当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却也是人生潇洒走一回。他也不看重身后名,他说: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少年行三首·其三

话再说过来,从来文人愤世嫉俗壮志难酬,其中不少人生前不得志乃至几无影响,却很在乎身后名”。于是就有了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所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而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更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的悲壮诗句。

徐渭的“身后名”来之偶然,令人唏嘘叹息。我一直以为在古今“身后名”的英杰中,徐渭应该是独居老大的位置了,后来知道一位名气甚至大于徐渭的巨子,竟然也是生前寂寂,死后隆誉。此人是谁?他就是今天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怪哉怪哉!怪乎哉,不怪也!不管你信不信,真实的历史是,虽然杜甫殚精竭虑,直抒胸臆,写了很多足以传世千古的好诗,但在其有生之年,他的诗名排位却只是等外级的四流。

自我从小诵读唐诗起,不论在老师的教学还是史家的作品中,留下的印象都是“诗仙”、“诗圣”两座高山。在群星璀璨的唐诗夜空,最亮的明星无疑应推李白、杜甫。而历史的真相却是,在当年唐朝时,一流诗人中不但杜甫缺位,而且李白也仅列最后,在他之前的是王昌龄、王维、白居易。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盛唐诗人王维,创造了中国诗歌史上山水诗的辉煌,称其一流并不为过。情深艺精,雅俗共赏,使白居易的诗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在生之时,他就已亲眼目睹了掀起于大江南北的“白诗热”。他在《与元九书》中兴奋地写道:“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足见粉丝之众多,以点赞人数评奖则非他莫属、

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虽然被誉为“七绝圣手”,然而被高捧为大唐冠军,总觉得难以服众。不过这只是后人的想法,其实他的绝句,尤其是七绝,留存下来七十余首,可以说写得首首都好,多首杰作已经被永久地储存于历史的回音壁他是那个时代的“诗家天子”其时他的诗经常被歌女们传唱一次,王昌龄、王之涣和高适三个均以边塞诗名闻天下的诗友,在旗亭上的酒楼里饮酒聚会十几个皇家梨园的乐师和歌女,择优唱他们的诗。四个歌女中有两个唱的是王昌龄的诗,这是唐人小说中记录“旗亭画壁的故事

尽管如此,足以压倒群星并与李白双峰插云的杜甫榜上无名,总使人忿忿不平。然而在往后的评比结果,则更令人伤心了。评比揭晓,唐人把王勃、骆宾王、王之涣、陈子昂、高适、岑参、韩愈、元稹、刘禹锡、柳宗元、杜牧、李商隐列为二流诗人。稍逊一筹的三流诗人,提名为元结、卢纶、韦庄、李贺、孟郊、贾岛。杜甫呢?干脆被淘汰而名落孙山!

面对无情的现实,杜甫能够承受吗?诗人也是常人,笔下的诗是写给人们阅读传播的,欣赏者寥寥,总未免忧心如醉,情何以堪。在杜甫的诗作中,多次为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觅而发出沉重的感叹: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牙齿欲落真可惜”、“百年歌自苦,未曾有知音”,这已经不是无奈的感喟,而是痛苦的呻吟。

杜甫始终没有弄明白自己腹有诗书,毕生呕心沥血,吟下与泰山同垂不朽、共长江奔流不息的诗歌,然而为什么缺知音少粉丝自述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晚年在夔州写的回忆诗《壮游》中,对自己少年时代学业之成绩,既含有辛酸的感叹,也不无自豪的追溯。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居然已经扬名于洛阳文坛,并被比作为班固、扬雄如此才气纵横即使在仕途上落败也总应当在诗坛上夺冠

诗人的人生经历,除了年轻时的读书和漫游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困居、漂泊和逃难中度过的。其实,何尝没有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而且从少年时代起就胸怀治国安邦的壮志,何况他的才能、学识和见解也早就足以成为国之栋梁然而在近一个花甲的人生之旅中,他却始终没有撞开幸运之门,宦游固然与他无缘,而文海的畅游居然也未能遂愿,他能不发出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叹息吗?

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杜甫不明白的事,后人却看懂了。大唐王朝前期的进步政治和发达经济,促成了唐诗的空前繁荣,在灿烂的诗流中,辉映着点点滴滴的盛世波光。唐朝开元天宝年间,中国古典诗歌进入了最足以使后人振奋和自豪的黄金时代唐诗人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诗文,也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

当时受欢迎的唐诗两个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为领唱的田园山水诗派,一是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田园山水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和歌咏田园生活为特征,寓情于景,表现了自然美,抒发了那个时代士大夫的悲欢之情。边塞诗派的作品,描述的是壮丽寥廓的边陲景色,表现的是马革裹尸的英雄壮志,抒发的是从戎御侮的爱国精神,尽管也有征夫思妇的幽怨情感穷兵黩武的战争灾难,但主题却反射着盛世时期的回声

独立诗人李白不隶属于哪一派,不过他的诗歌勉强跟上了潮流。青年时代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走出巴蜀,漫游全国的李白,以浪漫主义情调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写下大量张扬个性、关注民生、尤其是赞颂名山大川的诗篇,主题总的说还算符合时代主旋律。加上被文坛领袖贺知章推崇为谪仙人,又有金龟换酒的佳话传颂,使得李白一夜成名。不过李白成名也不算早了时在天宝元年,已经跨进不惑之年。

杜甫“不服水土”了。他是一片漂流四方的云,不断地穿行在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历史事件之间,也不断地向人间洒落着诗篇,洒下对人民的忧患,洒下对时局的悲愤。如同孟姜女哭倒长城、祝英台把梁山伯墓哭开一条裂缝那样,面对大唐朝廷的浮华衰败,杜甫发出的沉郁顿挫的悲叹和疾呼,把长安帝宫前面那道遮丑的大墙轰倒了一半。

现代文化学者刘小枫所说:“苦难记忆证明历史是负疚的,有罪的,而杜甫正是这苦难记忆的见证人,他在无力推动历史的车轮向前迈进时,用自己的双手记录下了历史的罪恶”。不断走向成熟和觉醒的杜甫,在半生颠沛流离、浮沉起伏的生活中,写出了一连串不朽的名篇。这位忧国忧民的布衣诗人,为大唐痛哭流泪,因为他太爱这个中华帝国;他也对权贵嘲讽指责,因为他太恨这群无耻小人。

不合时宜的诗篇,自然不为朝廷上下所容,甚至连相当一部分听惯颂歌的民众,也不乐意听到这种时代的悲歌。于是,杜甫被冷落了,杜甫成了诗坛的弃儿。

伟人的不朽多在身后,因为对伟人的审核和评定,有待于历史去伪存真的公正化,也有待于人民直言无讳的民主化。当伟人趾高气扬地自命自己是伟人的时候,或者任凭吹捧手把自己捧为伟人并因此洋洋得意的时候,无异于那种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的人,这样的伟人也就不复为伟人了。

徐渭的成名在身后,由于文坛领袖袁宏道的发现和大力弘扬,其才华和成就立即惊动了家乡和中国。同为身后名的杜甫,却没有像徐渭那么快一步登天的运气,而是经历了漫长的两个朝代的酝酿发酵。杜甫身后登上诗圣宝座首先有赖于一位唐朝小诗人樊晃慧眼识英雄,他在大历年间(770~780)曾集杜甫诗为《杜甫小集》,作序推崇杜甫为“当今一人而已”。

中唐时期的大诗人元稹、白居易开始赞赏杜诗,他们的眼光超越了当代其他文人。以《马说》呼唤伯乐的大臣和文学家韩愈,自己就是一位难得的伯乐,他曾在李贺默默蛰居乡间的生前,发现了这匹千里马。而也正是他,以“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的赞语,首先把杜甫与李白并称甚至把杜甫看得高于李白

杜甫真正成名是在宋朝。那是一个积贫积弱、屈辱懦弱的时期,尤其是一场靖康之耻,使文人和平民深感家国之痛。以“三吏三别”为代表、具有“诗史”特质的杜诗引起们思想上的强烈震撼与共鸣。杜甫成了宋人顶礼膜拜的圣贤,铺天盖地的美称中,以诗人杨万里的“诗中之圣”一语中的。直到朝,撰写《杜臆》的作者王嗣爽正式“诗圣”称呼杜甫

生活把杜甫逼上绝路,时代让诗圣感到悲凉。诗圣的美称姗姗来迟,恰如杜甫在《梦李白二首》中那句伤感的诗句所说那样: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生前报国无路,身处困境纵然身后流芳千秋,人已寂寞无知,又有什么用呢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杜甫逝世前三年,他在夔州登高望江,唱出了一首被后人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的人生悲歌——《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寂寂地死了,在当朝的唐代宗室眼里,他的死不过是在皇宫御花园的某棵大树上掉下了一片枯叶。杜甫轻轻地走了,在煊赫的权贵们看来,他的死无非是在官邸厨房间的某次做饭时飘走了一缕炊烟。

然而中国不能没有杜甫,诗坛更离不开诗圣。杜甫的光辉形象使一切冠盖在它的光前只照出来可怜的形象”(冯至《杜甫》),“身后名”使他成为“诗史孤忠在,文星万古沈”(·宋无《杜工部祠》)的不朽圣人。

杜甫的诗篇永远不会枯萎,诗圣的悲歌至今依然回旋于长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生必备文常积累
“诗仙”、“诗圣”都是谁?
历史上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到底谁的成就更高
这些“歪诗”真不敢相信是出自杜甫、李白、苏轼这样的大家之手
“诗圣”杜甫为何屡次科举不中? | 读唐诗学历史游名胜No.54
解读杜甫《不见》:多年不见,甚是想念,圣与仙的惺惺相惜,尽在杜甫《不见》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