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徽州151】滩培:徽州鸟笼村,我见过修旧如旧做得最好的村

【行走徽州151】滩培:徽州鸟笼村,我见过修旧如旧做得最好的村

司马狂/

要说起来,我得为滩培打抱不平。因为和它相距不远同宗同族的坡山,如今名声在外,游人纷至沓来,而滩培却鲜有人问津,实在可惜得很!多年前,我刚开设账号的时候,就介绍过滩培村的纯手工打造的各式鸟笼。不过,彼时人并未亲至滩培,所写文章不过是望文生义。今年春节,得滩培乡贤方佳明作陪,总算实地探访了这个高山上的村落。

车到坡山村前,有新开的公路,绕过坡山村,一路沿着公路走,就能直抵滩培。当然,如果你对自己的车技有十足的把握,也可以直接从坡山村中穿村而过,亦有旧时道路能够前往滩培。不过,我劝诸位还是老老实实走新路的好,不然被卡在半途,可真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绕过坡山所在的山峰,进入滩培所处的山峰前,两山夹着一坞,据方佳明介绍,这个山坞附近曾有唐宋时期的古村落,出土过那个时期的古钱币。遗憾的是,大山里的村子能查证的历史资料有限,今人再也无从得知当时这些前人的生活轨迹了。

和大多数歙县南乡的村庄一样,要想到达滩培村,得从山脚一路往山上爬。滩培原属苏村乡横山村管辖,整个横山村因其所辖村落皆为位处半山横路边而得名,由此可见,整个歙县南乡人民的生活有多艰辛。过山坞,闻溪流声响。一座新修的“寨门”横亘眼前,一门两洞,大的是水道,小的是车道。越过这寨门就算正式踏足滩培的地界了。溪流对岸有肥沃的良田,借助溪水的优势,倒是深得农人喜爱。路旁有新修的亭子,外墙经了风雨,有了点岁月的痕迹,内里的木材还新得很。通常这类亭子是供人歇脚的,一般会供奉五猖等神明,也就有了庙宇的功能。

如果你想快速到达村庄,那就直接沿着马路往山上开,但那样你就会错过进山的古道。自路亭边上,蜿蜒而上的古道,是以前滩培人进出的必经之路,那些带着岁月沧桑感的石板,不知道走过多少出门读书的儿郎,接过多少嫁入滩培的新妇。最难能可贵的是,时日一久,有些石板遭受损伤。滩培人在修补这些道路的时候,没有直接用合成石板加点水泥来应付,而是实打实地遵循老匠人的工艺,一丝不苟地修补起来。

一路爬到进村前的山包上,这个山包从天上往下看状若神龟,乡人在山包下还特地砌了四道石磅,给它补足四脚。龟壳处,古木遮天,树下有一方坟冢,墓主名为方佳成,1951年入朝,1953年牺牲在朝鲜金城。方佳明告诉我,这位为国捐躯的英雄,其实未能归葬故里,这里是村民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衣冠冢。在我的印象中,滩培这周遭的村落,有很多人都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滩培一隅,就有三位年轻人一起上了前线,一死一伤!树旁有小庙,庙内供奉的神祗有点杂乱,从汪华家的八老爷到五猖神、社公社母,八位尊神都一起在此供奉。

山包处远眺滩培村,似乎村落就在眼前,那一排排的徽派老宅,也显现出独特的气质来。若是有云海翻腾时候,村落浮在云上,殊为壮观。难怪文人墨客往滩培而来时,到了此间,连连夸赞,将这里比作“云台”。据说,这里曾有一个小村落,名为下滩培,和滩培同属方氏歙南磻溪派,同宗同源不同支。在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中,不乏两村相互斗法的传奇故事。那些故事特别适合在夏日里,搬张竹床,躺在上面,抬头仰望漫天星辰,远处看着萤火虫一眨一眨的,听着老人把故事娓娓道来。如今,下滩培人去楼空,风水师们也没了继续为两村堪舆的契机。

入得滩培,可见村落集中在山坳中间地势平坦处,后来随着人口的增长,渐渐往四方发展。所谓“培”,其实正字是土加裴,其意思是成片的坡地,因为这个字字库里没有,而在歙县的地名里又很常见,是故用了培字代替。培字容易理解,滩培村名的妙,就妙在这个滩字。滩者从水,滩培却是高山村落,何来滩呢?个人浅见,恰恰是因为滩培特殊的地位环境造成云海出现的概率特别高,村在云海畔,可不就是滩了吗?

歙县旱南霞坑、杞梓里一带多方姓,滩培方姓源自磻溪。元末方天泽同小叔叔方克明、二弟方思敬、三弟方天骥一起自苏村迁居磻溪,遂成方氏磻溪派。方克明传八代,至方明通、方明俭,两兄弟分别迁居坡山和滩培。此后的数百年间,方明俭的子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逐渐形成81254人的高山村落。村子里尚学堂、怡德堂、中间堂、有义堂四座建于明代末期的建筑物,修葺过后,依旧保持着当年完好的模样,成为滩培悠久文化历史的佐证。

和大多数村庄,只能在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刨食不同,滩培人充分利用自己村庄周边毛竹繁茂的优势,衍生出一项当地人独有的绝技——鸟笼制作,这项技艺是竹编的一个分支。一说到鸟笼,往往我们的脑子里会浮现出,旧时纨绔子弟提笼架鸟的模样,实则养鸟同养花一样都是陶冶情操的一种生活方式。聪明的滩培人瞅准商机,用自己精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个个精致无比的鸟笼,专门卖给大城市那些养鸟的人。姑苏、杭州、上海等地养鸟者,莫不以能得到一个滩培人手工制作的鸟笼为身份的象征。我去的时候,正好是春节假期,人们都得闲在家,没人编制鸟笼。但有幸见到一位老先生编制的竹扫帚,那工艺属实讲究。

早在2016年,滩培就被评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获评之后,滩培人没有拿着资金把村子祸祸得不伦不类的。他们凭着有限的资金,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四处寻觅旧石板、老瓦片、老砖头,聘请周边的老匠人,采用老技术,尽可能的保证修旧如旧。你别看,修旧如旧这四个字很简单,但要落到实处,却是无比艰难的事情。带我去滩培的方佳明就是滩培古村落修缮项目的承办人,个中酸楚也只有真正到过滩培,也去看过其他古村落修缮工程的人才能懂了。不论是古村落修缮,还是乡村振兴,本质上都需要人,需要真正热爱这片土地的人。徽州大地上每多涌现出一个方佳明,便是一个古村落的幸事。

滩培这样的村庄,你要说它比起徽州其他的村落强很多,这恐怕不能如此断言。毕竟这只是个普通的高山村落,我遍寻地方志都找不到只言片语的介绍,更不消说在文章里去详细介绍村子里的名人。可你又不得不为滩培目前的模样鼓掌,这里面既有僻处深山,山民发达后多外迁,反而没有把老宅拆掉重建的幸运。但更多的恐怕还要归功于当下国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是有了这样的政策才能让滩培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离开滩培的时候,我一直跟方佳明叨叨着不虚此行!此后,我也跟很多人推介着滩培,我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个小村庄,不仅知道它的过往,更想让世人都能看到它如今的新生机。可我也深深知道,一个传统村落修缮一次相对简单,能做到滩培这般修旧如旧有些难度,但修缮完成之后呢?传统村落不能仅仅靠“输血”而延续生命,它更需要的是如何才能实现自我“造血”。滩培毗邻坡山,随着坡山愈发出名,其实滩培也就愈发有借势让自己也能走出圈的机会。然而,最难的点莫过于如何杜绝同质化,如果滩培成为第二个坡山,那就没了滩培的特色,也必将造成资源的挤兑。产业兴,则百姓兴,接下来的滩培究竟何去何从,我将会忠实地做它的记录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崇尚风水风俗:古徽州村落文化传统的历史考察
新安江畔藏着一片处女地,似人间仙境,却只有资深摄影师知道
出行||这些鲜为人知的小落村,才是真正远离尘嚣……
徽州春天赏油菜花十大胜地!美得很任性!
【徽州】烟雨江南梦中画,从此不再走天涯
黄山,三月花正艳--赏花地点&时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