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徽州178】高溪岭古道山顶岔进去,有一个“母(毛)鹰窼”

【行走徽州178】高溪岭古道山顶岔进去,有一个“母(毛)鹰窼”

司马狂/

从石塘坑沿着高溪岭古道,一路翻山越岭,直走到山顶向阳处,那里往下捎走几步就是一个路亭,此亭始建于清代乾隆廿六年。整个亭子都是石头堆起来的,没有水泥,也不见旧时的糯米浆,全是靠着石头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保持着稳定性,难怪得了“石觉亭”的名号。石亭外有乡人近些年重修修建的木亭,还有一排美人靠,供往来者休憩。亭旁有土墙块,门口堆着石臼、石磨,也能见到村民捂好的木炭,屋内如何我就没去一探究竟了。亭子边上有石碑,碑文虽然有损伤,却也能看出端倪来。亭内则有村民供奉的佛像,隐约有香火供养。

你要是看完文章也想去我今天说的村庄,由石塘坑上来,可千万别走到石亭这里来,在高溪岭古道的岭头上,便有一条窄窄的土路,沿着这条路继续往里走,再转身到另外一个山坞,才能抵达村庄。进村前,驻足山顶,脚下有村民的山地,所以周遭也就没了高大树木的遮挡。虽然此间山峰海拔也就300来米,但视野极其开阔,目光所及,一江新安江水风吹不皱。因为有妹滩水电站,沿着新安江,有粉墙黛瓦的徽州民居,鳞次栉比地排列而去,蜿蜿蜒蜒,煞是好看。

屹立山巅,山风飒飒吹过,拂去汗水,饱了眼福。复又往里行,先遇到一汪水塘,水深几许,因为荒弃日久的缘故,已然很难判断。塘边有人居住,只是主人并不在家,我们也就不曾逗留。再顺山势一转,眼前很明显就有了一大片的开阔地,虽然杂草丛生,可毕竟我有这么多年行走徽州村落的经历,一眼就能看出来,这里面藏着一个村庄。

在徽州乡民择地而居的传统中,两山夹一坞的平坦之地,是最为优质的选择。大一些的村庄,多为两座高山中间的平坦地,如此就形成了徽州一些名声在外的著名村庄。而迁居山上的那些乡民,也遵循着这样的选址原则。只不过山上可供建房的平坦地,比起山下要匮乏很多,这种两山一坞的小小村庄,就特别像鸟类的窝,而这个鸟类的窝,在我们的方言里叫做窼。于是,在歙县就形成了燕窼、灯盏窼、竹窼这类的地名,当然也有用窝的,比如昌溪的燕窝山庄。

搞明白了,歙县地名中的窼是什么意思,我们再来看今朝带大家欣赏的村庄,它的名字叫——木英柯。这个地名,在歙县鲜少有重名的,实在太独特了。初闻地名的人,肯定一头雾水,木英柯这三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怎么就能成为地名的呢?其实啊,这里面就是音译的效果。此地的名字在当地方言里,就是母鹰窼,《歙县地名录》说它是毛鹰窼的音译。其实在我们的方言里,母和毛相去甚远,我们一直管老鹰叫母鹰,当然这个字也许非母字,但音肯定是这个无疑。大多数村庄名字的雅化中,多为川这样的文雅词汇,到了母鹰窼这里不走寻常路,直接来了个木英柯,颇有Benz化为奔驰的韵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统计数据显示,木英柯全村彼时有7户,47人,也就是一个小小的居民点的规模。可现如今,就是这区区十几号的村民,也都纷纷弃村而去,没了踪影。整个木英柯隐逸在一种萧条的氛围中,墙倒了、瓦掉了、窗漏了、门卸了、人走了、楼空了……很多外地来徽州的自媒体人喜欢大肆渲染这样的村庄,将它唤作无人村,总能吸引很多都市人的向往之情。其实身为本地土著,我个人走进这样的村庄,并没有多少的伤感,反而是替乡亲们能走出大山,感到由衷地开心。只不过身处村庄中,亲眼瞧见残垣断瓦,总免不了悲秋伤春的情绪罢了。

当村子里大多数人搬走后,唯一留守在村子里的老人,也就成了这个村庄真正意义上的“守村人”。因为还有人,所以村子还能有电,也就保留下了村子。它不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它是炉膛里柴火退下来之后,残存的那点火屎。和一众没了人烟的房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存的守村人的房子门框上,还有红彤彤的春联,那一抹春联红,让人倍感亲切。只是写文章的时候,又是一年榸尾龙去给母亲挂纸的日子,不知道守村的人住在房子里,会不会夜半时分,突然被周遭某栋房子突然倒塌的声响给惊醒呢?

漫步木英柯,你能看到大多数的房屋,都是清末民国时期的传统徽派砖瓦房,当年的木英柯人不敢说富甲一方,却也是实实在在的殷实人家。这份殷实的家业,究竟从何而来?若说是木英柯地理位置好,山地里能获得好收成,我不是很信服。汪卫东老师告诉我,这里出过大大小小不少茶商,远一些的有方德本、方德贵,近一些的有他同学方卫忠。果然,当自己居住的地方除了糊口,不能有更好的生活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奋起,这也是一代代徽商重复过的路径。木英柯的方氏族人中,想来在你带我,我带他的传帮带之下,也是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的,只可惜我没办法找到本村人询问那些湮没在历史中的故事。

那没有粉刷的墙壁,想来房主当年建房时候,也是很努力攒下的一大笔钱财吧。老宅外的小平楼,学着古人的模样,拐弯处抹了脚,边上用水泥浇筑的台阶,直通屋顶,上面的坦上曾经晒过多少苞芦?台阶下,竟然藏着一个卫生间,想来房主当年也是在城市里见过世面的人家……小小的木英柯,走一圈也花了不几分钟时间,我尽量走遍它的角角落落,尽可能多拍几张它的照片,因为我真的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会到这里来?我更不知道,下次再来的时候,这个村子会不会彻底消失在地图上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歙县大州源采风
歙县“大美”宋村,古徽州十景之一,现在去没有门票
【徽州古道73】高溪岭古道:一段新安江沿江古道原创 黄良顺 乡野闲谈 2022-05-27 19:00 发表于安徽
徽州深秋处处景
新安江畔藏着一片处女地,似人间仙境,却只有资深摄影师知道
【徽州古道42】长陔岭古道:逝去的繁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