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筋经义堂内修韦陀十二式(目前流行的解说最细的易筋经)

韦驮献杵第一式练法解说
本帖最后由 吴越匹夫 于 2012-1-2 23:19 编辑

韦陀献杵第一式,属于正面桩式,也可以叫韦陀献杵第一动,因为后面两式和这式是有连带关系的,之所以都叫韦陀献杵,是寓意自己能降伏心中之魔而最终不再用这降魔法器,口诀中云:双手如拱,心存静极。又云: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这些口诀都是讲要定神澄心之意。潜川先生说这三式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诚如斯言,不光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根基,久练这三式,则人体精气神自然得到锻炼,一般疾患足以扫除了,这套功法在最早的来章氏易筋经一书中,交代其来源为‘昉自释们’也就是说从禅门而来,而观其名称动作,乃是通晓道家导引、佛门吐纳的高人炼家以之强身健体,锻炼身心,不至于枯坐静修而使身体发生阴阳偏颇之功用,其原理亦符合易筋经原书之主旨。
而流传变化中,由于各人之理解不同,对每式的动作要领等等都有所自悟和阐发,这是必然之事,这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练法,有的繁复而庞杂,有的简练而专一,不一而足,就我所练习这套韦陀十二式而言,也是有所变化的,如在第一式前面,有一式提杵式,而在第二式和第三式中间有一式捞月式,其余各式亦有小节,每式中间尚有转换式,但基本大同小异,所加各节也是前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今就韦陀献杵第一式的练法和要点简述如下:

第一点、脚的要求,双脚平行站立,不可脚尖歪斜,宽度同肩宽或者略宽一点,但不可过宽或者过窄,人体重心放在后面脚跟,则要前脚趾用力抓地,口诀里说,足趾挂地,就是用脚趾头勾住地面的意思,这样可以使脚心的涌泉穴得以内缩涵空,古人把手部和脚部都比喻为一张弓,这是有道理的,而脚平踏在地面上,并不是不可以,但效果肯定没这样好。

第二点、腿部的要求原来是马步,但现在很多人已经站不了了,故按照原来要求直立就可以了,但膝盖略曲,以利臀部有下坐之意,‘如坐高凳’的比喻说的很到位,马步要单独训练,以后逐渐加到里面,马步有下气之功效,久练就会明白。

第三点、躯干的要求,潜川先生在文章中说‘脊柱要直’,人体的背部,在古人的划分中称为阳面,胸腹部位称为阴面,而四肢也是这样划分,手臂和腿的内侧称为阴面,而外侧称为阳面,苌氏武技书云:“炼形不外阴阳,阴阳不明从何练起。督脉统领诸阳经,任脉统领诸阴经,故背为阳,腹为阴,二经下交会阴,上会龈交。”刚才说足是一张弓,则脊柱更是一张弓,古人讲:‘背圆则胸平’、‘ 背如箕底方为紧,掌穿力自如反弓’、‘ 阳散而阴聚’,说的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后背要挺拔并向前裹,有张开,撑开之意,配合韦陀献杵双手往前起合的姿势往两边张开,再向前卷,前面阴部要放松,心窝要微收,古人讲‘虚心实腹’只有虚心,方能实腹,不然胸部一紧张,呼吸就不能顺遂,更谈不上锻炼肺部呼吸之效能了;头颈部要挺,颈骨开张,则气填实,配合臀部下坐,使得脊柱真正正直挺拔;肩部要下扣,不要端起来,要放松沉,锁骨要平并向两边打开,形意拳大师薛颠讲:“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胸背筋开,气下丹田”等句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四点、上肢的要求,两手端起要平,肩、肘、腕部要在一个平面上,掌根、肘尖和双乳连线正好是一个四边梯形,因为锁骨下沉横撑,所以这个梯形短边的两个角要有张大奔长方形去的意思,双手立掌合十,掌根可以不用接触,指尖轻贴住就可以,犹如两个手心挤住一个小球,不让它掉下来。

第五点、呼吸和意念的要求,有人讲,易筋经十二式没有呼吸方法,所以要用自然呼吸,这话不是没有道理,不过既然承认十二式是内功之法,而非活动之体操,就不能不重视呼吸之功,因为只有通过呼吸,才能内外交换,强化内里,而不至于偏颇于外,少林一脉的呼吸和动作配合原则是这样的:起为吸,落为呼;进(回)为吸,出为呼;开为吸,合为呼;这是大致原则,具体到细节,则有更多变化;意念的要求,开始时候要关注肢体各关节的涨缩变化,让动作

尤其是内部要求达到标准,现就第一式的动作说明如下:
1、第一式的架子摆好后,吸气,呼吸要遵循均、长、细、缓的原则,要吸到腹部,肚脐吸气,手心也在吸气,全身毛孔无不吸气,吸气时,合十双手的肘关节犹如有绳索外拉,肩关节打开,背要后靠,头要挺拔,提肛缩肾,如果看做一个等边梯形的话,则两肘尖为梯形两个锐角,两个锐角有增大之势,此为‘开胸’;呼吸转换的时候不要太快,要稍稍闭住一下气息,再转为呼气,呼气时候,臀部微下坐,双肩之锁骨下沉横开,背部展开往前裹卷,此时的等边梯形的两个锐角有往左右开大之势,保持住这种前卷外开的状态,此为‘合背’。

2、整个的动作就是开胸合背,上体躯干的开合,让胸内隔膜得到锻炼,使得呼吸顺遂深沉,慢慢会有精气入腹的效果,配合马步的练法,则坚固下盘,使得人体达到上虚下实的状态。 

韦驮献杵第二式练法解说
1、献杵。承接上式,意若捧杵,双手手心朝上,如同将一个铁棍托在手心中,然后齐胸往前推出。此时身体直立,手往前伸,背往后靠,头往上顶,脚下十趾抓地,重心放在后脚跟处,而肘部朝下,不可偏移,而略有弯曲。手上拇指撑开,不要并拢,有虎口扣住铁杵之意。此动作保持住,呼气前推,背后靠,吸气保持原样,而胳膊要保持不可移动。是为了让肩部放松下来,故这动作不用练太多时间,可做7息。

2、阴掌平举。两手收回,保持手心朝上,仅将曲肘收回胸前,然后随呼气往左右伸开,此时双脚尖同时踮起。伸开的时候,也要有把铁杵平托之意,而使得手心依旧朝上,肘部同样不可完全伸直,略微弯曲,此时两肩不可耸起,待两手完全伸开后。咱们平举的时候的习惯,不太注重肩部和肘部。第二式肩和肘的要求其实很重要。所以开始时要求手心先朝上。手心朝上,咱们的肘部自然就朝下了,而肩部有往外翻转的意思。而胳膊的状态就是沉肩坠肘的要求。这个时候,想耸肩也耸不起来。先保持这个姿势,吸气的时候,两臂有上托重物的意感。呼气时候,则有往两边伸出的意感。可以想象一个大杆。平托在胸前,配合呼吸。大家可以试下。我开始是这样练的。用暗力,不能肌肉紧张。这个功态尽量保持到20息以上,达到胳膊不酸的程度为佳,不酸,说明腋下之筋已经放长;有酸痛感觉则经筋未长。胳膊保持这个姿势后,可以摸摸肌肉,应该是软的,而胳膊仍然酸痛,则是用的筋力。尽可能做到20息以上。

3、阳掌平举。将两手翻转成手心朝下,此时胳膊不能动,肩和肘不能变形,还要保持沉肩坠肘,仅把腕部转动,然后双手左右分开,保持这个姿势,吸气时候保持不动,呼气则有左右够物之意。也就是仿佛左右有东西,而自己双手要同时够到却够不着的意思,头部顶起平视,意想两手食指、中指向两边无限抻拔伸展,往外跑,指尖要微微蠕动,仿佛扒住空中之物。吸气时候,手指要略微往回曲下,有扒住回拉的意思,且最好有‘指下留痕’之意,尤其是中指和食指。呼气,指头往远里放,有往外竭力伸出之意,要够够不着,指头是微动,不是大动,这样是更加深一步抻拉两臂梢节的经筋,梢为筋之余,这就是以练梢以抻筋。此式要多练,最好30息或更多。这个练30息以上,则力气大增,手上感觉非常有劲,有透劲。


4、竖掌平举。这式练到胳膊有劲,而有不欲放下感觉的时候,则在此基础上,将手腕翘起,变成立掌,掌心朝外,五指分开,虎口,也就是大指和食指连接处更要撑开,这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似的,这种动作,必须配合两掌左右外开的运行,上下同时动作,不可参前落后,最好30息或更多。这个变式主要练习左右分撑,那么意念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有如下方法:
A、左右各有两扇门,如欲要从两边挤住我,而我则握住两边的门鼻左右分撑推出,而门鼻子则为圆球形,恰好为手掌抓住,且此球不住加大,而我手掌要撑开抓住,手心要有微缩吸住的意感,且左右分推,推的时候不要有动作,力量的传递是由人体脊柱左右膨胀分开,通过肩胛骨,再经过手臂,肘关节等传递到手,推撑的时候要呼气,吸气时候不要撑,保持住就可以,手心要有吸缩的意思,两边胳膊的要求同第一式第一种练法的要求一致,肘部要沉坠,肩部要平塌,不可耸起。
B、左右各有两头猛兽,从两边袭来,我则抵住两头猛兽的头部,手掌有抓扣之意,而掌心和猛兽嘴部相抵,有回缩之意,我则左右撑推,其余同上。
C、左右两手掌翘起后,意念两只手掌的指头尖被皮筋连起来,且大力回缩,我则用力外撑拉开,指尖有后翘拉回之感。
还有很多种意念方法都可以运用,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要用用自己的脊柱中心线往两边撑出,这样则使得人体内部,尤其是脏器得到充分活动,要有脊柱要膨胀,五脏都要外撑的意识,这样才会有效果。要知道,意念活动包括动作要求都是过河之筏,其用途都是为了达到某一效果和要求,不可拘泥不化。
    下面说说外部姿势的要求,变式中,脚部由原来的脚前掌着地为重心改变为脚后跟着地为重心,而足趾要用力扒住地面,使得不至于后倾,从而脚心涵空内缩,头部微微上抬后仰,从而顶心也有回缩之意。其余则同于第一种练法。


注:第二式,第一种练法看着很简单,可要坚持下来实际很难,也许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不就是个侧平举嘛,可如果按照要求去做,很累很难受,因为要保持动作的要求和要领,殊为不易,尤其是两端手指头的抻拽之意,两端的手犹如自己有生命,向两边跑,而自己意念里也要有扒住回拉之意。这种练习会让上肢筋脉充分伸展。人体平时活动不到的筋节由于拉拽而松开,梢节的气血也会随之增强。 

 韦驮献杵第三式练法解说
1、海底捞月。此式由第二式而来,第二式双臂平举练完后,将双手收回,随呼气再往前伸,伸开后,手心转向下,同时吸气,接着随呼气双臂向下按落,身随臂落,自腰而折,腿部膝盖处不可打弯,待上身与下身成九十度时候,不可再弯下,头部不要低垂,此时,双臂放松,纯由重力下坠,双手掌心相对,犹如抱住地面一个石头球,手要张开,十指尖微扣,此时,随吸气,腰部挺劲,如欲挺起,双手指尖稍用力,如抱住石头球而起,球愈起而愈重且变大,此时双手之间距可稍大些;呼气,如将手中石头球往下放,则石头球变轻变小,双手间距也变小,同时腰部略沉,此式调和阴阳,也练腰,足肾气。可做七次,如欲多做,则以七为倍数即可。运动时候,手臂不可起强劲,一定要任重力坠下,唯手指尖稍用力,且有合住之意。各动作均要微动,不可做出来,开始可以略微大些,熟练后尽量做到微动,呼吸要均匀舒缓,不可骤急,此处为第二式过度到第三式之海底捞月。
2、掌托天门。做完后,双手犹如捧住石头球,随吸气,将此球抱起到胸部,然后双手改为托住,随呼气往上推出,同时脚前掌略抬起,五趾用力撑地欲起,此时眼睛不可随手上升而往上看,要往前平视,而神意则从头部天门处向上灌注,托球之手,要五指分开,要有抱、托、捧住之意,吸气时候,要把鼻放在肚脐上,从下而上,肋骨拔张,灌于肩部。呼气,则双臂上推,肋骨开张,同时下部、腹部放松放开。如此循环而已,开始锻炼,全身发紧,后背双肩酸麻感甚重,此时要着力放松肌肉,不可让肌肉紧张,盖各式为锻炼筋骨,并非锻炼肌肉。
3、变式。此式熟练后,全身酸麻感消失,且能以标准呼吸三十次以上,即可将上托之手变成在上面抱住石球,此时双手手腕内扣,五指张开略用力,有扣住抱住石球之意,双臂亦有夹紧的意感,头部天门处亦有向上推顶石球之意。脚下也有变化,脚后跟略往外分。意念把会阴夹住。这样臀部以上变得开展。整个感觉后背拉紧。尾骨要向前收紧,腰椎才能够不向前塌,向后鼓出。这样双手向上推时,注意将腋窝的皮肤伸展开,这样力从腹股沟生起。吸气时候,有擎住,合住的意思,应该有缩的意思,但外形不要变。其余则同前。这式,变式练法中,双掌抱夹球体,则不光有上举上顶之劲,双小臂更有夹合之力,肘尖有外分之意,带动肩部、背部有往两边横开之意。此为我门第三式变式练法。
文章来自:易筋经义堂(http://1234yjj.5d6d.com/)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1234yjj.5d6d.com/thread-964-1-1.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林古传易筋经,内部干货都在这了!
华山紫霞功
男人最该做的五个动作
导引术 饮食养生汇【视频+要点笔记】
淋巴排毒健身操(上)
[转载]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 初学问答(转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