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成拳功法程序之我见
    作者:赵力(原刊于《大成拳研究》1992·第一期)
站桩与试力是大成拳最主要的练功形式,是大成拳最重要的基础功法。不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的人都应在站桩与试力上多下功夫,把锻炼的重点放在站桩与试力上,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无疑,练大成拳应首先练站桩,其次是试力,这是大成拳公认的训练程序。问题是如何练,大成拳站桩与试力有数十种之多,就站桩而言可分为养生与技击二类,养生桩中最主要的桩法是浑圆桩,技击桩中最重要的桩法是矛盾桩。那么正常人如欲学大成拳是应先练养生桩还是技击桩呢?一般说应先练养生桩,然后再练技击桩,而后即可进行试力的练习。但现在有人提出一种新的练功程序,必须首先练养生桩,然后练试力,最后才练技击桩。认为这才是科学的练功程序,通常的先练养生桩→技击桩→试力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大成拳站桩、试力及二者之关系有一总体的正确认识。
大成拳站桩虽分为养生和技击二类,但对于这种划分切不可执著,要看到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总体。大成拳站桩的根本目的是充分挖掘人体潜能,恢复人的本能,产生超常的力量。它是利用放松法和精神假借,技击意念诱导来实现的。所以精神内敛,周身放松为主的桩法是大成拳的第一步,此种桩法由于使人体周身高度放松,经络疏通,阴阳平衡,因而具有很强的养生治病效果,所以称为养生桩。但它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用来养生治病,养生治病是它的副产品。王选杰先生曾说︰“锻炼大成拳的桩法主要目的是为技击,祛病延年是站桩中的小收益,不应以小为大,以小乘而误认为大乘。”有些人不明此理,一听是养生桩就不练了,直接就站技击桩,殊不知养生桩是技击桩的基础,技击桩中的精神假借,技击意念活动是设立在心无杂念,精神集中,周身高度放松的基础之上的,站技击桩必须要形松意紧,然没有经过养生桩(浑圆桩)的锻炼,周身放松不够,经络不通,体内没有“那东西”,这时候如果进行技击意念诱导活动,非但不能增长功力,反而会使周身肌肉发紧,造成不利影响,结果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因此练功一定要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进行。
正确的练功程序是应首先站浑圆桩,在保持正确姿势的条件下,做到全身放松,精神集中,呼吸自然,清静无为,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忘我境界。简单地说,浑圆桩的要旨就是松、静。静到极处,百感与天地溶为一体;松到极处,气贯周身,本能之力自然而生。
经过一个阶段的浑圆桩锻炼之后,基本上消除了初站桩时的心烦、肩酸、臂肢腿抖等现象,站桩时非但不累,反而感到舒适得力,此时可算是步入大成拳桩功的正轨。接下来就可练技击桩,技击桩的代表桩法是矛盾桩。矛盾桩与浑圆桩不同,身体重量由两腿平均负担变为前三后七,两手、两脚发生了虚实变化,站浑圆桩时所形成的平衡到矛盾桩时又发生了变化。初站矛盾桩的第一步,仍要加强放松的锻炼不要进行技击性的意念诱导活动。但这里的放松是不使拙力之意,是在保持肩撑肘横、膝顶身靠,姿势挺拔的放松,此即“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站到周身舒适得力的时候,就可进行意念诱导活动。矛盾桩意念诱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加强自身的联系,如手与手之间、手与脚之间、手与颈之间、腿与腿之间、头与脚之间等,意想它们之间被弹性皮条牵连,随着皮条的弹性收缩,体会肢体之间的矛盾关系,此种意念活动可使周身建立争力,培养实作中的整体发力。待到日久功深,要把矛盾的对立面假设到身体的物体上,使自身与身外建立争力,设想自身与周围物体发生牵挂,这是矛盾桩意念诱导的较高阶段。开始可假象一些较近的物体,如大树、房屋等,进一步可设想与远处的高山发生牵挂,我全身一收,整个山川树木皆被我牵动,随之一放又将其放回原处。做此种意念活动,一定要精神真,要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气势,有如参天巨人,不管天崩地裂,我都巍然屹立。此种意念活动可造就浑厚的功力,激发人的潜能。到此时不要误以为站桩功宣告完成,在牵挂意念的基础上,要设想身外的物体不是静止的而是活动的,身外的活动物随时都向我进攻,我则以不变应万变,以站桩姿式还击对方。正如王芗斋先生所讲的︰“习时须假定三尺以外,七尺以内,四周如有大刀阔斧之巨敌,毒蛇猛兽,蜿蜒而来,与其共争生存之情景,须当以大无畏之精神而应付之,以求虚中之实也。”这种无形似有形的锻炼方法可极大地培养实作中的各种进攻及应变能力,养成大无畏的精神。实作时,“动则如怒虎出林搜山欲捕之状,全身若灵蛇惊变之态,亦犹似火烧身之急,更有蜇龙横摆直飞之神气,尤感筋肉之激荡,力如火药,拳如弹,神机微动鸟难飞,颇有神助之勇焉。故凡遇之物,则神意一交,如网天罗,无物能逃。”
以上谈的是站桩,那么站桩到什么时候就可以进行试力练习呢?王芗斋先生明确指出︰“自身皆具备,反向身外求”,“不求己身,无物可求,执著己身,永无是处。”因此,当站桩练到舒适得力,自身的矛盾力已初步建立,感觉到了周身上下、前后左右的浑圆力量后,就可进行试力的练习。所以大成拳的试力练习一般都放在矛盾桩之后,那种认为试力必须在养生桩与技击桩之间锻炼,不可没经过试力练习就站技击桩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就整体而言,养生与技击在站桩中是不可分割的,养生桩与技击桩是站桩的不同阶段,所以非要在养生桩以后练试力,然后再练技击桩是没必要的。要知试力是站桩在空间的延伸,是在动中去体会站桩所得的浑圆整体力,其目地是将站桩所得的内力充分发于体外,使自身的精神及肢体都与外界建立高度的协调统一。在养生桩中,自身的内力还不能够充足,这时如果进行试力锻炼,其效果不会明显,双手发飘,感到摸不到东西。这时的试力是一种空架子,没有多大意义。而经过技击桩的锻炼后,内力明显增加,肢体沉重,这时再锻炼试力,会感觉到双手以及全身向外膨胀,内力外生,与外界物体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才实现了试力的真正目的。静是手段,动是目的,试力是向外发力的过渡,以期实战中应用,所谓“不动中求微动,微动中求速动”,正是此意。
同站桩一样,试力也有许多种,但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试力是钩锉试力、浮球试力、蛇缠手试力。这三种试力基本上包括了上下、前后、左右的浑圆方面力量。但初学者应以钩锉试力为主,待有了一定功力之后,再逐步掌握浮球试力和蛇缠手试力。钩锉试力虽已前后直向劲为主,但也包含上下、左右的力量,因此,做试力不可贪多。为什么说钩锉试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试力呢?这是因为实作中应用最多的是直向发力,如正面放人,炮拳发力以及单推手等。当然,这里所说的直向发力是相对而言的,大成拳发力是浑圆的,但具体到某一发力而言,其中必有一种力量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实践证明,前后的直向发力用的最多,最为实用。因此,把钩锉试力做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试力是合理的,符合实战的要求。
与站桩相同,试力时周身要高度放松,意紧形松,神如怒虎。所谓意紧不是紧张之意,而是说试力始终要有意念活动。所谓形松也不是松懈之意,要求丝毫不能使用拙力,造成肌肉紧张,应在无力中求有力,如果全身一用力,反而没有增长力的希望。
试力时一定要遵守“慢优于快,缓胜于急”的原则,动作先求舒展,后求紧凑,速度愈慢而神愈合。要有“欲动又欲止,欲止又欲动,有动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动之意。”这样自能体会到身体内部力量的变化,感觉到外界空气阻力,而我用与其相应之力与之应合,待到日久功深,意力自可随机随势应感而发。
同站桩一样,大成拳试力也有肌肉酸痛、身心紧张,形破体、力出尖、动作不协调、两手空飘、摸不到“东西”等现象。此时,应按试力的要求,坚持锻炼,不久就会消除肌肉紧张,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应注意用意念支配形体的动作,可设想双手推拖一大船,随着意念运动。经过上述阶段的训练之后,手臂已能初步感知到“内力”的存在,此时应加强“力意相逆”的练习,如当与外界物体做牵挂意念活动时,双手回拉,而意念往前﹔双手前推,而意念往后。如此练习可加强手臂以及身体的沉重感,动作时有推之不动,拉之不回的感觉。这就是前人所说的“用力如抽丝,两手如撕棉”的练功体验。经过“力意相逆”的锻炼以后,手臂的内部感觉越来越大,力量越来越充实,这时应加强“力意不分”的锻炼。如双手前推时,身似贯铅,“内力”立即流向手臂,好似有一股巨大的能量要冲破手指,奔泻而出。经过这一阶段练习,可使神、意、力三者合一,达到神动、意动、力动,这就是大成拳所说的合意力。
通过对站桩和试力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站桩与试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不可分割的。只站桩不试力,不可能达到站桩的高深境界,而且力量不能充分发于体外。只试力不站桩,体内空泛,力量不会笃实,终究还是花架子。在大成拳中,站桩为静功,要求静中求动、外静内动、形静意动。而试力是动功,要求动中求静、形动意动、内外皆动。动有大动、小动、微动、以至不动,不动虽外形不动,然内在意念动。所以试力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无形的试力就是站桩的一种意念活动,也可称为意念试力。意念试力是试力的高级形式,须以有形的试力为基础,试力愈慢愈好,慢到极点就是站桩。因此,站桩是试力的高级阶段,试力是站桩的延续,是意念的显现。从一定意义上讲,站桩即是试力,试力即是站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斌魁先生授拳纪要(一)
大成拳站桩与试力习要
大成拳入门“七妙法门”教程
姚承光先生谈意拳桩功
站桩精微之探析
大成拳问题解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