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呼兰河传》:萧红的悲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为了什么,竟如此悲凉?”

这大概是呼兰河传流传最广的一句话。

论悲凉心境,大概没有人能比得过萧红。

也许,更是因为有了萧红自身多次遭遇爱人抛弃的个人经历,才使得她的笔触让人几乎凉到了骨子里。

这部小说完成于1940年,出版于1941年,那时候的萧红刚30岁,也许本该从此以后才华大放异彩,然而,经历了三次无疾而终的爱情,三次被自己所爱的人无情抛弃,病重时候的她,选择坚持写完了呼兰河传。

我几乎能想象到,躺在病榻上的萧红,无所依靠,被爱情伤得遍体鳞伤,在那个乱世之中,一个一直寻找着温暖依靠的女子,依旧身世飘零得像一叶浮萍。

回望自己的童年,透过那条蜿蜒的河流,看到了曾经那里生生不息的人生百态,一幕幕人间的悲剧浮出眼前,那也许就是萧红心里的世界,一个充分了封建道德,愚昧思想的世界,人们世世代代认命地生活,麻木地生活着。

因性格开朗总被毒打,然后又被各种跳大神、洗热水澡害死的年仅十四岁的团圆媳妇;性格扭曲的有二伯;勇敢追求爱情与幸福而被众人唾弃,最后惨死的王大姑娘,和那个失去了爱妻,却坚韧不拔守望着孩子成长的勇敢者冯歪嘴子。

拿起笔的萧红,仿佛更多的是用一种事不关己的冷漠心态来描述自己成长的那片土地,人们的各种遭遇,一切都是悲惨的,一切都透着悲凉,一切也都是无望的。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如此凄凉的夜?”

因为她自己的心也是冷的,她看透了那个时代,却任命了,她终究不是鲁迅先生那样的勇士,在面对封建残毒的时候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声,让所有懵懂而又愚昧的灵魂,有苏醒的时刻。

“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危险,我却自以为得意,不得意怎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她也不像张爱玲,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几乎是有缺陷的,因为张爱玲是带着一双批判的双眼在看他们,她手中的笔是尖刻的,她的语言是刻薄的,她对她周围的世界没有太多的喜爱。

然而,不论怎么说,鲁迅的爱憎分明,张爱玲的尖酸刻薄,都至少代表着一种激烈的情感,代表着她们看待这个世界依然是情绪激动的,或者说,她们的情感是有温度的。

而看萧红,你也许能体会到哀莫大于心死,无力抗争,无力批判,因为她自己也困在那个时代当中,困在那个男权社会里女人不得不面对的各种难以抗拒的遭遇当中。

我想,她的气质是阴郁的,绝望的,寂寞的,空虚的,荒凉无边的。

也许是看了电影萧红传,看呼兰河传的时候,脑海中总是出现那个眼神十分落寞的汤唯版的萧红。

萧红的呼兰河传为什么这么有名,我想是因为这部小说深深地打上了属于萧红她个人的烙印。

小说里唯一保存下来的温情回忆,就是和祖父一起在后花园里种花种菜的情景,祖父对萧红包容性的爱,大概是她这一生最完整的温暖,也是她在病榻之上,回顾自己坎坷颠沛流离的一生,唯一想要回归的眷念。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没有了祖父的院子,就只剩下悲凉了。

那个一生都缺少爱的萧红,也终于在1942年病死在医院,再也没有醒来。

作为萧红进军文坛引路人的鲁迅先生,于1936年逝世了,他只看到了萧红的生死场,没有看到这部更为精彩的呼兰河传。

鲁迅曾评价萧红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遗憾的是,她终究没有走出自己生命的泥潭,获得新生。

这也许说明:一个作家,倘若没有生在一个美好的年代,或者,又没有生在一个有爱的家庭,再或者,没有收获到人生中美好的遭遇,再缺乏一点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决心,大概,也很难成就斐然。

“你知道吗?我是个女性。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

我会掉下来。”

                       -萧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呼兰河传经典读后感10篇
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周末书评 | 青莲 | 落红不是无情物,烟起烟灭呼兰河
重读经典|《呼兰河传》—— 一座小城,一片荒原
萧红:文字与人生一起脱轨| 之四
34.走进呼兰河,看看萧红的后花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