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绩里的成长奥秘

我跟大家一样,也会在意孩子的考试成绩,不过,我的心态很有些不像亲妈,因为我通常是这样想的:“小样,平时跟你强调的都听不进去是吧,等拿到成绩了,白纸黑字,总没话说了吧。”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每次都希望她平常犯的错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都错一遍。

领成绩之前,我对她们的成绩进行了预测,八九不离十。

樱桃同学的语文卷,果然栽倒在错别字,写了四个错别字,扣了2.5分,她说拿到卷子的时候哭了,有一个热心同学还来跟她讲大道理,然后她告诉同学说“其实你只要不理我,我就不哭了.”

意思就是,能让我自己伤心一会吗?

樱桃说其中一个是争辩的辩字,写成了“分辨”的“辨”,我笑她说“你平时这么好争辩,怎么能不知道这个是和你的嘴巴有关的呢?”

数学拿了满分,英语扣了2分,说是单词归类错了.

两个学科的共同欠缺点:都在于书面书写太少,基础记忆不牢.

当然,我也会问班上其他同学的情况,说起班里有两个三科满分的同学,她在大街上就鼓起掌来了,由衷的欣赏,这也是她们这一代孩子的优点,对待同学,朋友,很愿意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谁说竞争一定是残酷无情的,竞争当中也可以有欣赏啊。

吃午饭的时候, 我给她点了份大餐,算是犒劳,我跟她说“这学期你也挺勤奋,挺努力的!不容易啊!”,她说对啊,谁说我不努力了。

我想她的眼泪告诉我,对于要继续努力这件事情,不需要多说,于是换了一个话题,我想知道她有没有自我评价体系.

“三年级顺利结束了,都说这一年是个坎,所以一开始你战战兢兢,总问我到底是个怎样的坎,但我觉得你跨过去了,你应该感觉到自己有不少进步吧?”

她跟我说了以下几点:

1、“我变得不那么害羞了,以前同学喊我“故事大王”,我就会害羞,要是有人当面夸我,每次我都捂脸,现在不会了,同学们写作文,我被班里好多同学选为写作对象,作为其中一个“身边有特点的同学”,我也没有再捂脸了。”

其实害羞跟自信程度有关,我想说,这也是一个自我接受的过程。

2、我发现我是一个矛盾性格,我的欲望和我的理想总是打架,比如,我很喜欢看书,这是我的欲望。但我又知道必须要写作业, 所以,我就需要经常让它们在心里达成一个和解,比如,我就告诉自己说,你必须写一会作业再看书,有时候我还会发誓,必须写完这一页再看书啊,“你也知道,发誓了就不能不做的。”虽然你大概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对我来说,还是很难的。因为书实在是太有趣了,我经常就陷进去了,我得自己把我自己拉出来。

3、当我问成绩占整个学期表现的比重是多少时,她说50%,我问她还有剩下一半是什么?她说是“品德”,我说品德这个东西难以衡量,她说对啊,所以你需要深入接触了解才能发现。

在听她说到第2点的时候,我非常真诚地肯定了她,虽然在我看来,她沉迷看书这件事已经有点失控的迹象,每次放学接她,人群中只要看见一个手里夹着书的家伙,不用看脸也知道是她了,但仔细想想,她还是做到了每天先完成作业,再找时间看书,我以为是我对她的引导起了作用,也许有一点作用,但我没想到的是,即使是在我看来已经过火的事,她其实已经做了很多的自我控制和心理斗争,我非常肯定地跟她说:

“你做的事情一点也不简单,这是一个人自律的萌芽,虽然现在还做不好,有的人一辈子也没学会自律,你这么小就已经开始了,这很了不起。我很欣赏你的这种矛盾!”

爱看书这件事本身是需要积极鼓励的,但我会跟她说,即使是一个职业作家,以阅读写作为生,她的生活里也还有其他事,交朋友、旅游、总之就是有放下书本的时候。倘若看书这件事占据了所有的时间,那“书”就不再是一个好朋友,跟玩游戏,看电视的性质一样,都是“玩物丧志”,我并不确定她究竟是不是懂,但我每次都是这么提醒她.

一个人的习惯爱好,本身没有高下优劣,如果这个兴趣爱好不能跟你的人生方向挂钩,那它就不再是一种值得肯定甚至放大的习惯。

因为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阅读,好像只要阅读就值得鼓励,但,任何行为背后都应该有方向。

至于第三条,这个真让我意外,但想想应该是欣喜,孩子真的最可教育的,论语虽然没读完,但她却深信君子德行修养为重的理论。

而且,她并不是空说,我顺便了解了上次比赛的情况,那是一次编程比赛,一共三轮程序测试,取最短时间计最终成绩,结果她们组第一次成绩是一分半,第二次到了2分40,裁判说第一次不算,原因是裁判觉得她们两次成绩不可能差那么多,她的另外一个同伴选择跟裁判争论,我们这位也跟着去了,但争到最后的时候,樱桃拉了拉她的同伴说别再争了,算了.

回来之后,跟老师聊天,老师说这孩子有点看得太开了,我说也不是,她平时是很爱争论的,她大概是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质疑,一时之间解释不清楚两次时间变动的原因,所以没那么有把握.

我于是按照我的想法,想帮她梳理一下以后应对这种情况的思路,我告诉她所有比赛规则既是约束,也是保护.

她首先跟我说裁判肯定是专业的,我于是不得不给她解释一些裁判不那么专业的例子.

最后她说,她放弃争论,是在考虑如果说裁判犯了错误,会不会被开除.

怎么说呢,我在教给她一些成人的游戏规则,首先却是要打破她原本对于这个社会的认知,这样的成长真不美丽!

我真的不确定我是对的.

我们成人做事,目标性强,其实就是利己心重,可有的孩子天生会比较公正,愿意考虑他人,这种外在表现就是没有好胜心和竞争意识.

我们贴出去的标签,都是从自身撕下来的.

我也越来越觉得,教育的重点,真的不在于教会她什么重要的知识技能,而在于发现每个人的本性之后,选择留下些什么,不贸然摧毁什么.

人的天然禀赋真是最大的坚持!认识到禀赋的威力,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还给孩子自由.

我因此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作为成年人,我身上有太多成年人的习气,这才是年龄真正的鸿沟.

再来看老二,这次得了双百,很开心,我用一样的问题问她,她沉浸在自己的这份骄傲当中,就觉得自己做得很好,所以,我也不好再高调地表扬她,物质奖励就是买了一瓶八块钱的饮料外加一根棒棒糖,这些在平时都是稀缺品,我想不贵重但又稀有,很合适这种场景。

但我给她的方向是,如何继续保持下去,很简单,以前做得好的习惯,继续保持,再跟姐姐一起多读书,就可以啦。

当然,我还送给她老子里的一句话“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虽然也可以用“胜不骄败不馁”,但我还是不愿放过任何一次传统文化种草的机会.

我们究竟该怎么看待成绩,我觉得首先是需要严肃认真的,好成绩背后是有付出的,不好的成绩背后是有疏忽的,无论好坏完全忽视,那就让考试这件事情失去了在整个学习过程的作用,考试的作用在于借由结果反馈过程,所以,我是很反对乐考的,没有考试的学习,基本等于自由散漫,当然,超级自律的孩子除外,但这样的孩子一般可能还有更大的目标在支撑.

肯定好的过程,优化不好的过程,明确进步的空间和方向,如果再有具体的实行动作,这本身就是在淡化结果,淡化不是无视,而是用结果促进行动,这是我理解的成长性思维。

让孩子的自我评价更全面,这个也是我想要说的,成绩毕竟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东西,是需要我们观察,总结提炼的,孩子整个的求学路上,已经有太多一锤定音的时候了,如果在这个之外,她没有一个更宽广的评价体系,来接纳她的不够好,这样的生活才是真的致命。

大概也有人会这么说,如果你的孩子只考了60分,你就不会想着什么全面评价,想着重过程不重结果之类的了,你能这么说,还是因为成绩虽然不是最好,但也不是最差,这样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我们这个社会,几乎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人们总爱用一些极端的例子来挑战你说的一般规律。

抱歉,我帮不了考60分却被父母牢骚满腹的孩子,他们也许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建设性的帮助。

成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原本就不想管孩子,也不知道如何管的父母,会相信孩子要野蛮生长的理论,我们的行为总是被我们的理论合理化,这个合理化是带着自私基因的.

所以,任何时候,帮助孩子、接纳孩子,都不违背教育的初衷,也不违背“自由平等”原则.

最近一直读道德经,朋友问我,老子总说无为,“道”被说得虚无缥缈,好像很仙风道骨的一个人,可我们得活着,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真实脚踏实地的,那我要如何学习老子?

我们一说黄老,就想到“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但实际上,老子的“无为”真的不是我们理解的什么都不做的消极啊,他的思想极其宏大,有为,甚至超过孔子,以此为鉴,我们生活中被总结出来的一些词,一些理念,也许本身的概括就是有偏差的,如果我们只是接受了别人告诉你的一句话,就深以为然,却从不自主地探寻一下,思索一下,我们会被自己的这种盲信误导乃至耽误。

所以,养育孩子也是如此,所有告诉你必须如此的,也许可以不如此,所有告诉你一定不可以如此的,也许你反而可以试一试。

没有永恒真理,“道可道 非常道”,尤其与人相关的事,常“无”,以观其妙,就是保持可能性,看到变化性,这就是一切的奥妙。

这也是成长的奥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我们每面对一次孩子,就是在检验一次自我。

真诚沟通,永远都是一个值得保留的习惯.

从这个角度说,成绩其实是互相测评的环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懂自律的人,不配拥有自由
你多自律就多优秀
有这3个特点的女生,小学是学霸,初中一样成绩优秀
最成功的家庭教育是“自律”
美文晨读 坚持晨读 从幼儿园开始
班级日志190/自律的你,会越来越优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