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里能量 知行合一

0.111字数 5,552阅读 126

生活中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

明明想好了要好好学习,可却坚持不下去;

明明决定了要坚持健身,可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明明对方是个人渣,心里也知道要分手,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离不开;

明明和某个朋友相处不舒服,却无法摆脱;

明明应该拒绝,却张不开口;

和别人发生冲突,却面红耳赤说不出话来,只能事后懊悔,我当时应该怎么怎么说,怎么怎么办;……

总结起来就是:心里想到却做不到,无法知行合一。

这里有个很大的误解,很多人都以为,想到就该做到的,做不到就是自己有问题,别人都能做到。

其实,这就好像在说:我想飞!

最终能不能飞起来,取决于,能不能遵循科学规律造出一架飞机,会不会给飞机加满油飞起来。

你看到的那些能说到做到的人,一部分是完成了这个制造飞机并加满油的过程,一部分是骗人的。

如果你不会制造飞机也不知道去加油,你就永远飞不起来。

遵循自然规律建立正确的认知体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好像遵循科学规律建造飞机一样,拥有了飞机,你就拥有了飞起来的基础。

补充心理能量,就好像是加油,飞机没有油,也是飞不起来的。

当你有了飞机,又加满了油,你就能成功地飞起来;当你建立起了正确的认知体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心理能量满满,你就能说到做到,像飞起来了一样!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需要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知行合一;他们会强迫自己去凭空做到,于是就比较痛苦,往往也做不到。

很多人也不知道该怎么完成这个过程,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如何加油,即如何补充心理能量。

心理能量到底是什么?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它看不见也摸不着,我是看到一个天桥艺人的时候顿悟的。

  在日本旅游时,我被天桥下卖艺的一个家伙吸引了。那人长得不怎么样,技艺也没什么特别,但就是让人觉得充满了活力。他表现力很强,一直在和观众进行热烈地互动,观众有的没有那么热情地回应,他也丝毫不受影响,照样活力四射。

表演其实很简单,他让一个又高又壮的观众举着一根杆子,扔了张椅子上去架着,然后自己爬上去吃了个苹果。苹果是要个小女孩扔给他的。挑选观众的时候,小女孩跃跃欲试又有点不敢的样子,他立刻就把小女孩喊了出来。

小女孩马上腼腆起来,又有点紧张,扔了几次都扔不上去。他就插科打诨,管小女孩家人拿了200元出来开玩笑,一直鼓励小女孩。最后小女孩终于扔到,让他接住了。大家都热烈地鼓起掌来,我也情不自禁地使劲儿拍手。

那200元我觉得是这种卖艺人惯用的筹钱的伎俩,没想到他跳下来后还给了小女孩。

我觉得自己是被他充沛的活力感染了。他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这种能量不但能让他自己自信大方,还能影响别人。与其说他的表演吸引了路人,不如说他自己的魅力吸引了观众。他的表演也真的就是扔扔东西,爬爬杆子,没什么特别的。

  这种魅力和外貌、穿着无关,更多的像是一种情绪上的流动。人是社会性动物,人和人是会互相影响的,很多人组成的社会对身处其中的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这是自然法则。

  这种影响不但有语言上的,有行动上的,甚至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人们会把它形容为气质、气场、氛围,等等。你无法清楚描述,也无法量化说明它们,但它们确实存在,我把这称为心理能量。

这个卖艺人,除了利用自身的技艺外,其实更多是在利用这条自然法则。他能把自己的心理能量能量传递给来来往往的路人。

最明显的,就是他把自己的心理能量传递给了小女孩,让小女孩战胜了腼腆和紧张,成功地扔出去了苹果。并且这个能量感染到了周围的人,我明显感觉到了一种欢欣和鼓舞,拼命地鼓掌,围观的大部分人也都一样。

这种感觉能知会你:第一,这种心理能量是存在的。第二,这种心理能量是有良性循环的。

我为什么特意把良性循环提出来说?

因为,其实心理能量在我的生活中一直是存在的,但,是以恶性循环的方式。导致我非常痛苦而不自知。并且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用虚假法则欺骗我,一边利用这种能量欺压我,一边否认这种能量的存在。

我精神上十分痛苦,但理智上又百思不得其解。他们还会说自己是好人,是为了我好。搞得我甚至觉得是自己的错。看,理智是很好糊弄的,但情绪的反应是绝对真实并且无法逃避的。

因为我长期处于恶性循环中,且理智被蒙蔽,导致我看不到心理能量存在的真相。突然接触到了心理能量的良性循环,全新的体验,完全不一样的感受,才让我意识到了心理能量的存在。

心理能量很有用,先不说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传递,对个人来说,做很多事情都需要心理能量。

做你不愿意的事情需要心理能量;所有的假装都需要心理能量(小到假装一些细微的开心或难过的情绪,大到假装出一个人设);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需要心理能量(比如讨好型人格,一直的行为模式就是无法拒绝别人,要想拒绝就需要心理能量,否则,不论理智上怎么明白应该拒绝,都做不到);一切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事情都耗费心理能量(很多你坚持不下去的事就是因为你心理能量没了);和别人互动需要心理能量,微弱的互动需要的能量少,激烈的互动需要的能量就很多(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害怕跟别人产生激烈的冲突,因为心理能量太弱);……

所以你看,其实很多你想做做不到的事,就是因为没油了;很多你半途而废的事,就是因为做着做着没油了;……这时候,不想着如何加油,反而费尽心思想把没油的飞机发动起来,那只是缘木求鱼,没有用的;还因为动不起来而不断自责,那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只会让自己更糟!

这就是很多人无法知行合一,也改变不了自己,没法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困境之一。

那么,怎么增加心理能量呢?

我准备从道和术两个角度来讲。道就是根本原因,术就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各种各样或对或错的方式方法。

在我看来,能增加心理能量的道是:爱的力量、信念的力量和生命本源的力量。

先说爱的力量。

孩子如果从小得到过足够的真实的爱,他们会有海一般的心理能量。从小家庭幸福的孩子,有这样的原始储备,足够他们面对以后人生中的所有风雨了。

在自然法则中,母爱,就是这海一般的心理能量的原始储备的来源。动物天生有母性。这是自然法则的良性循环。

但在人类社会里,充斥着人类法则和虚假法则,形成了各种各样可怕的恶性循环。

比如,孝道。

原本,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无条件的。只要父母和子女之间产生了真实的情感,子女自然会关心和照顾父母,这是真情流露。如果父母对子女不好,彼此之间并没什么感情,那么子女疏远甚至嫌弃父母就是必然。这是自然法则,很公平,并会促使父母真心照顾子女,对孩子负责。

但孝道这样的人类法则,用舆论和法律强制子女对父母尽孝,并催生出了养儿防老这样的功利思想。父母不用再对子女付出任何责任,就能完全尽享义务,拼命压榨子女就能获得更多利益。恶的制度会引导出恶的行为,因此,父母对孩子的负责任的无条件的爱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不负责任和拼命压榨才是利益最大化。

在崇尚孝道的社会里,天然的母爱会被人类法则洗掉,很多孩子会因此失掉来自母爱的海量的心理能量的原始储备。

比如,由行为心理学衍生出的各种婴幼儿训练法,睡眠训练法之类的。

就是破坏掉母亲天生的对婴幼儿的回应本能,让婴幼儿对父母发出的各种信号失效,促使他不再发出信号这样来听话。连小动物,猫猫狗狗,都会对幼崽的叫声积极回应呢。可是人,却能在虚假法则的洗脑下,对亲生孩子的哭声不闻不问。特别是那种明明忍不住却还强迫自己的妈妈,真是被害惨了,既破坏了自己的母性本能,又毁灭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并且,爱的能力,不是天生的,在自然法则中,是需要通过父母的教养,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在人类实验中,从小被带离母亲身边,没有被爱过的猩猩,同样不会照顾自己的幼崽。

爱无能,也是可以一代代传下去的。

种种原因,导致产生了一批没有心理能量的原始储备的孩子。但他们和其他所有人一样,必须为了生计而奔波,必须做不愿做的事,必须对着别人强颜欢笑。于是他们就常常在心理能量枯竭的边缘徘徊。

这时候,如果有真心爱着自己的人,就会好很多。这个位置本该是父母,可实际上,很多父母都缺位了。

爱,是能带来强大的心理能量的。

不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生活中拥有一段或几段互相关心的健康的情感关系,是能带来强大的心理能量的。

其实很多心理能量濒临枯竭的人是本能地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他们会特别渴望友情或爱情,像飞蛾扑火那样,却因此成为了别人的狩猎对象。被一帮心怀不轨的人围着,骗取金钱或资源;被别有用心的异性骗钱或骗婚。

或者像《贫穷的女富豪》(《Poor Little Rich Girl: The Barbara Hutton Story》,里那样。缺爱却貌美多金的女继承人,被一帮豺狼猎食殆尽的故事。根据芭芭拉哈顿的真实故事改编,她很小就继承了巨额遗产,成为美国最富有的女孩,却在孤独和贫穷中静静死去……真的看得触目惊心,很可怕的缺爱的女孩被狩猎的真实故事!

健康的情感关系能够带来源源不断的心理能量,但对于本身就是缺爱造成的心理能量缺失者来说,能够建立一段健康的情感关系相当困难。

从没被爱过的孩子,根本不知道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因此特别容易被狩猎,也不具备爱人的能力,就算碰到了真爱自己的,也会错过或处不来,陷在可怕的恶性循环里;被父母真心爱过的孩子,感受过真爱是什么样的,反而不容易被骗,且充分掌握了爱与被爱的技巧,更容易获得爱情的成功,他们的健康的情感关系越多,心理能量就越多,内心就越强大,这是良性循环。

在还无法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时,人们会利用情感关系中的各种小技巧来满足自己,当然,同时也可以猎取别人。这就是术。

最近刚看到的例子,“夸夸群”,花小钱让别人夸自己一通。夸夸群的火爆说明心理能量匮乏的人还是挺多的。

我原来特别孤单落寞,心理能量低到想死的时候,还会去海底捞,那里热情的服务会让人有活过来的感觉;我还在网上看到有人缠着淘宝客服聊天,因为客服会喊“亲”,还会很热情;还有陪聊、陪跑之类的陪伴服务;……

当然,如果狩猎者也采取这些技巧,只要装一装陪伴、鼓励和喜爱,很多低心理能量者就掉入陷阱了。

要想得到爱的能量,我觉得很多人的第一步,是要学会认清别人的狩猎模式,避开“爱”的陷阱,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很多电影和剧里其实都有描述,再推一遍《贫穷的女富豪》,里面拍了不少那些像秃鹫一样围在芭芭拉身边的“爱人”和“朋友”的伎俩。

如果你身边围满了猎食者,就没有空间给真正的朋友和爱人了,好人也会被他们挤走的。你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也会被他们榨干,分不出给真正的朋友和爱人了。

在还没有得到健康的情感关系之前,不要飞蛾扑火!先用其它的方式弥补心理能量,学会耐得住寂寞。

第二步,不要用假装的方法去建立真正的友情和爱情。市面上的很多交友和恋爱技巧其实也都是术,是教你去伪装自己做到他们说的那样,好吸引别人,获得别人的喜爱。然而假装是需要耗费心理能量的,这样,就算你建立起了一段关系,你也无法从中得到心理能量,反而是增加了消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有父母,有配偶,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有了,可实际上却并不开心。因为每段关系,他都无法从中汲取心理能量,反而,维持住需要耗费心理能量。在父母面前要假装事业有成;和配偶其实没有情感交流,漠不关心,甚至是互相愤恨。家并不是心灵的港湾,反而是能量的抽取场。

这样的关系的建立其实是没有意义的,不要去学那些建立这种关系的狗屁技巧,除非你是想骗对方的钱或是有什么别有用心的目的。

第三步,建立真正的情感关系。要有真正的情感交流,真实的互相关心。无论什么样的情感都可以。

其实很多电影都有描述这样的情况,两个孤独迷茫,都没有其他情感关系的人莫名相遇,慢慢学会了去爱,比如,得不到父母关心的小孩和脾气古怪的邻居。一时之间我居然只想到了《这个杀手不太冷》,好像也不是特别合适。在没有宝贝之前,我原来超喜欢看这种题材的电影的。

这意味着爱无能就算没有父母教也能学会爱的,脾气古怪的孤独迷茫的灵魂也能找到爱。

后来,我历经千辛万苦也终于得到了我的宝贝们,现在他们是我的能量之源,我经常扑到他们怀里,让他给我一点能量。

其实,除了爱,恨也是会给人能量的。只不过这种能量总会带着一种毁灭的欲望,破坏、自杀,杀人等等。

在爆发之前,这种能量也能作为动力,让人具备行动力。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父母不爱的孩子,并不是所有都缺爱到虚弱的样子,如果生活里艰难困苦很多或是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由此带来的恨,同样能增加心理能量。

只不过这种人更容易去做坏事,成为狩猎者之类的。

一直觉得古代的阴阳学说真的很棒,很多事情真的就是有阴阳两面的,心理能量也是一样。

并且长期的被精神虐待,恶言恶语、辱骂、殴打,或权势欺压,心理能量欺压之类的,产生的负面的心理能量,如果没有出口,也会积压下来。

无法知行合一,除了想到做不到之外,还有不想做却做了,即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看犯罪剧和律政剧,警察和律师在缺少证据的情况下,往往会言语刺激嫌疑人引爆他们压抑的负面情绪,让他们自我暴露。

所以,不光是增加正面的心理能量,及时把负面的心理能量排遣出去也极重要。

信念的力量

生活不幸的人往往会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家庭不幸福的孩子从小就会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家庭幸福的人往往不会费神去考虑这些问题。

其实这也是人的自救本能,因为寻找到人生的价值,能够增加心理能量。无法从情感关系里得到心理能量的人,出于自救本能,会自发地转向信念的力量。因为,过低的心理能量,当心理能量枯竭时,人是会自杀的。在此之前,自然法则会驱动人去自救。

而生活幸福的人,本身就有其它途径获得心理能量,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开启信念的力量。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一小部分人,为了精神的升华而这样做。

对于无法通过其它途径获取心理能量的低心理能量者来说,开启信念的力量就是极其必要的,然而,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会对此进行打压,让他们不要去思考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并且误导他们,让他们以为痛苦正是来自于这些得不到答案的没有尽头的思考。

虚假法则总是很可怕的,这条虚假法则反智,且打压了人的自救本能。

其实,按照自然法则,人的价值观应该是很多元化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变迁----唠叨
警惕心理创伤,阻断生命之河
美国,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12条基本法则
命理答疑: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变化趋势(文字版)
迷失在网络24:青涩的早恋
创设良好家庭心理氛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