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⑦

【原文】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

【注释】

[1]孔子在此进一步阐述学和思的关系问题。

宋·朱熹:“此为思而不学者言之。盖劳心以必求,不如逊志而自得也。”
明·张居正:“孔子此言特以警夫徒思而不学者耳,其实学与思二者功夫相因,阙一不可,善学者,当知有合一之功焉。”

【译文】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冥思苦想,没有得到什么,不如踏踏实实去学习。”

【解读】

孔子十分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西方的哲人康德说过“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与孔子的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以说是惊人的一致。可见人类在知识的认知和获取上,不论地域、种族如何差异,其根本性的原则往往是一致的。我们要把学习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1]在其中矣;学也,禄[2]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1]馁:饥饿。
[2]禄:做官的俸禄。

宋·朱熹:“耕所以谋食,而未必得食。学所以谋道,而禄在其中。然其学也,忧不得乎道而已,非为忧贫之故,而欲为是以得禄也。”
明·张居正:“君子之心,惟忧不得乎道,无以成性而成身,不忧无禄而贫,而欲假此以求禄而致富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要谋求道而不要谋求食。种地,常常会挨饿;学习,就会得到官禄。君子忧虑道能不能实行,而不忧虑是否贫穷。”

【解读】

孔子认为,君子念念不忘的不是生活用具,而是礼仪道德、典章制度等精神形态的社会正义。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的选择多了起来,这种时候我们更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努力坚持走下去,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原文】

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2]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

[1]知及之:知,同“智”。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2]莅:临、到的意思。

宋·朱熹:“学至于仁,则善有诸己而大本立矣。莅之不庄,动之不以礼,乃其气禀学问之小疵,然亦非尽善之道也。故夫子历言之,使知德愈全则责愈备,不可以为小节而忽之也。”
明·张居正:“容貌端严叫作庄。莅字,解作临字。动是鼓舞作兴的意思。道合内外,兼本末,有一边,不可缺一边,而德愈全,则责愈备;进一步,更当深一步。体道之功,庸可以自足乎哉!”

【译文】

孔子说:“智慧所能得到的,却不能靠仁德守住它;即使得到了,也一定会失去。智慧所能得到的,靠仁德又能守住它。不以庄严的态度面临百姓,百姓则不会敬重你。智慧所能得到的,仁德又能守住它,以庄严的态度面对百姓,假如不以礼义治理国家,也是不完善的。”
【解读】
在这里,孔子把仁德的重要性提到非常高的地位,甚至认为仁德是万事的主宰物。我们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要合理科学地对待聪明才智与仁德礼义,否则我们历尽千辛万苦而追求的目标很有可能会在一瞬间全部消失。

【原文】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1]而可大受[2]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注释】

[1]小知:知,作为的意思,做小事情。
[2]大受:受,责任,使命的意思,承担大任。

宋·朱熹:“盖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明·张居正:“夫君子小人,才各有能有不能,则辨别固不可不精;而用各有适有不适,则任使尤不可不当矣,但大受之器厚重而难窥,小知之才便捷而易见,自非端好尚识治体则断断大臣。或以无他技而见疏,碌碌庸人,或以小有才而取宠,而蠹国偾事,有不可胜言者矣。欲鉴别人才者,必先有穷理正心之功焉。”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能让他们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让他们承担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让他们做那些小事。”

【解读】

孔子所说的,就是一个大智慧与小聪明的问题。真正有才华的君子,不计小节,为人胸怀大气,即使遇到一些暂时的挫折,也能扛得起。所以,大凡这样能屈能伸的人,都会取得相应的成功。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比别人好。才气纵横、心比天高的君子,做起平凡琐屑小事情,未必比一般人做得好,但却可以承担普通人无法担负的责任。

【原文】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1]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注释】

[1]而:连词,此处表顺承关系。

宋·朱熹:“民之于水火,所赖以生,不可一日无。其于仁也亦然。但水火外物,而仁在己。无水火,不过害人之身,而不仁则失其心。是仁有甚于水火,而尤不可以一日无者也。况水火或有时而杀人,仁则未尝杀人,亦何惮而不为哉?”
明·张居正:“夫仁至切于人,而又无害于人,人亦何惮而不为乎?孔子此言,所以勉人之为仁者至矣!”

【译文】

孔子说:“人民对仁德的需要,超过了对水火的需要。水火,我看见进入水火中而死的人,却从没见过履行仁德而死的人。”

【解读】

孔子把老百姓对仁爱的需要做了比喻,认为民众有死于洪水烈火之中的,但没有为实践仁德而死的。就强调人的精神需求、人的社会属性方面而言,的确可以说老百姓对仁的需求超过了对水与火的需求。至于说到“杀身成仁”,那也不是“仁”本身杀人,而是为了“仁”自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不能归罪于“仁”本身。所以,“仁”是人类真正的朋友,也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

:有关《论语》的内容文本均采用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论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坐看云起的日志
国学经典2
《论语》68个经典语句及译文
《论语》没读?知道下面几句也不错!传统文化教你为人处世第一篇
国学名言警句精选140条
《孟子》尽心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