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奇门遁甲,大家都知道三奇六仪。乙为日奇,丙为月奇,丁为星奇。
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古人把他们抽象三个符号:“甲、戊、庚”。甲为天干之首、阳木之魁;戊为大地之母、阳土之君;庚为阳金之精。
可是,为什么把“丁、丙、乙”提出来作为三奇使用,而不是“戊、己、庚”或其它呢?而且三奇六仪排列顺序: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不是按平常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样排列呢?
风雷在前面第一章节已经讲了,奇门遁甲最核心的用法和基本准则就是排序。懂得了排序,理解起来就非常容易。
《阴符经》云:六十甲子,转而用之。奇门遁甲就是六十甲子排序的应用。如下图: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从天干甲和地支子顺序配对,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从而形成了这张表格。总共是六十对干支,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农历干支时间纪法。
那么怎样把六十甲子转而用之呢?这就牵涉到九天玄女创造的九宫格。
如下图:
按后天八卦顺序,第一轮甲和子配从坎一宫开始,顺序转到坤二宫为乙丑,震三宫为丙寅,巽四宫为丁卯,中五宫为戊辰,乾六宫为己巳,兑七宫为庚午,艮八宫为辛未,离九宫为壬申(九宫虽然排完,但是干支还没有排完,所以循环接序再进入坎一宫排干支),坎一宫为癸酉。到这里,第一轮十天干全部排完。
第二轮,从天干甲开始配对地支戌继续排列。转到了坤二宫为甲戌,震三宫为乙亥,巽四宫为丙子,中五宫为丁丑,乾六宫为戊寅,兑七宫为己卯,艮八宫为庚辰,离九宫为辛巳(和第一轮一样继续把天干排完),坎一宫为壬午,坤二宫为癸未。这样第二轮也排完了,下面就依次类推,直到把六十甲子全部排完压进九宫格里面。
排完六轮后,甲子在坎一宫,甲戌在坤二宫,甲申在震三宫,甲午在巽四宫,甲辰在中五宫,甲寅在乾六宫。
从七宫开始甲就不见了,兑七宫、艮八宫、离九宫分别是乙丙丁收尾。也就是说六甲不在七八九三宫落脚,而是分别遁在了一到六宫之中。而“戊己庚辛壬癸”分别在一至六宫收尾压阵。
仪,为仪仗的意思,主帅出行要列仪仗队,前呼后拥保护主帅。奇门遁甲就是以此为意,分别以甲子置于戊、甲戌置于己、甲申置于庚、甲午置于辛、甲辰置于壬、甲寅置于癸之中。《阴符经》有云“六甲六仪本同名”,所以六甲和六仪常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乙丙丁”正因为没有“甲”这个元帅在其宫中,也不必分散精力来尽保护之责,所以它们三位无后顾之忧,更能便宜行事,独立自主的出奇兵、运奇谋,达到三奇的功效。所以三奇只有“乙丙丁”当之无愧,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