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筋力、骨力、筋骨力、肌肉力、气力

一、筋力

民间通常所说的筋,包括:血管,神经,韧带,肌腱等。在武术中,筋主指韧带。韧带的功能为加强关节,维护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并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围的活动。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手指握力很大,胳膊、手指几乎没有肌肉,力量来自手指上的韧带,有人把它称之为先天之力、筋力。二指禅倒立,撑起百十来斤,稳住百十来斤,手指上的肌肉可以忽略不计,功在手指上的韧带。人渐渐长大,肌肉渐渐发达,肌肉产生的力有人把它称之为后天之力。这个时候,注重韧带的练习,有人把它称之为后天返先天练习。

太极拳套路练习有诸如“虚领顶、劲气沉”、“沉肩坠肘”、“运劲如抽丝”“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等要求,落实这些要求是在“不用力”的情况下进行。“不用力”,肌肉尽量放松,不主动故意紧张用力。而事实上不用力是做不到的,间架的保持、关节的伸缩、肢体的运动、负担身体自重等,都要用力。人为的“不用力”,是不主动用力,不故意肌肉紧张用力,是被动用力,这会使肌肉作用减弱,韧带的负担、刺激凸显。用意不用力的站桩、意拳的试力、太极拳等,都是用人为减少肌肉力量的方法,达到加强韧带锻炼的目的。这类练习,长线条不长块头,所谓练筋不练肉。

解剖学认为,力量主要来自肌肉。也有研究表明,人体筋膜也具有主动收缩功能,这意味着筋膜也可以给人体提供动力,劲力的产生也有可能来自筋膜主动收缩而非肌肉主动收缩。韧带、肌腱、筋膜也能产生力量,传统武术重视筋力练习,有生理学和事实支持。

二、骨力

太极拳套路练习有诸如“立如平准”、“尾闾中正”、“立身中正”、“支撑八面”、“收胯敛臀”等要求。这样的身体姿势结构,所谓间架工整,人能够处于最有力最灵活最得力状态。举重运动员在上举前,双脚开立的幅度,身手与杠铃之间的位置,身体的前倾幅度,双手分开的距离等都十分的有讲究,这些讲究保证人体骨架处于最能用出力最能免于受伤的结构状态,支撑作用最强。平常劳作提拿重物,提拿前先要把自己身体安排好,使人体骨架处于最能用出力最能免于受伤的结构状态。“直木顶千斤”,骨架结构科学,支撑力承受力就大。传统武术所提到的骨力,就是骨架的结构力、支撑力、承受力。套路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练骨力,摆正骨架结构。所有套路,不管什么套路,能保留下来的,都不是花拳绣腿。地趟拳、醉拳是在东倒西歪、前俯后仰、左右弯斜的情况下,骨架结构能够处最能用出力最能免于受伤的状态。立身中正类的拳术更不必说。套路的另一个功能是,通过套路练习,能消除耸肩、抬肘、凸臀、挺胯、撅屁股等等身法不端的毛病。身上有这些毛病,骨架结构就不科学,骨力受影响。有传统套路基础的人,骨架结构丰富多变,骨力强,再练散手,如虎添翼。练习任何套路都是形意并重,没有重意不重形这回事,重形是增强骨力的需要。“力生于骨”,不是骨头能生出力,骨头不会生力,是骨力的意思。

三、筋骨力

练筋力的时候,骨力也同时在练,练骨力的时候,筋力也同时在练,筋力和骨力是孪生兄弟不能分开。“筋骨力”没有专门定义,是筋力和骨力的结合。传统武术中的“筋骨力”,注重韧带、肌腱、筋膜、骨架结构的练习。

四、肌肉力

健美运动员,肌肉发达,韧带发达,骨骼密度高。太极拳、站桩,韧带发达,骨骼密度高,肌肉并不发达。事实表明,力量训练不仅不会对韧带、骨骼产生负面作用,还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在武术对抗的竞技场上,没有力量训练,缺少力量训练的人,不会取得好成绩。传武提出“练就千斤力,用时四两功”,“练就千斤力”,要把肌肉力练大,以肌肉力为体,“用时四两功”,用时要用筋骨力,以筋骨力为用。现代体育、现代搏击和传统武术一样,以肌肉力为体,以筋骨力为用。传统武术历来注重肌肉力练习,练习的方法五花八门非常丰富。现在的大多武术练习者已经舍弃力量训练,只注重筋骨力练习,这是练武目的不同使然。

完成某项活动某项运动,用力经济、效率高、效果好,这样的力是巧力,常称之为劲。劲是久久用力后产生的巧,是力的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本质仍是力,是效果上的巧力。不同的运动,不同的劳作,有不同的劲。护士打针有打针的劲,樵夫砍柴,有劈劲,铁匠打铁,有锤劲,拳击有卷紧劲,通背有舒展劲,等等,所谓“做样生活换样骨头”。做同样的事,有的人能产生理想的效果,有的人不能,能是因为用的是劲,不能是因为用的是力。任何武术,千招万招重复反复的练,目的一个,百炼成钢,把力转化成劲,力转化成劲了才好用。小力得小劲,大力得大劲,要得大劲,先要得大力。

担心利用器械练力量会练僵练硬,不是空穴来风。练健美将肌肉一块一块分出来针对性训练,块头能练大,副作用是运动整体性受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有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出现僵硬在所难免,但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纯粹的力量练习称之为基础性力量练习,把基础性力量转化为该项运动所需的力量练习,称之为技术性力量练习。当把基础性力量转化为技术性力量后,僵硬就消除了,力就转化成劲了,担心也就多余了。转化的方法很多,跳绳,跑步,打球,武术套路,单操,跳舞,等等整体性富弹性的运动都是。对太极拳者来说,力量训练之后,抖大杆、跳绳、跑步、太极拳套路、柔性用力的推手、单操发力等等,都可以十分有效地将基础性力量转化为技术性力量,将力转化成劲。用意不用力的套路、柔性用力的推手、极富弹性的单操,这“三驾马车”是太极拳者常用的力转化成劲的“机器”,为力转化成劲保驾护航。

肌肉力和筋骨力大多是分开来练,也可同时练。负重力量训练属肌肉力练习,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尽量“肌松”,肌肉尽量少用力不用力,肌肉退后,韧带、肌腱、筋膜走到第一线。冲拳踢腿时,提醒自己要“毫不费力”,肌肉退后,韧带、肌腱、筋膜向前。配合性推手练习的时候,“肌松力掤”。“肌松”,臂膀肌肉用力恰到好处,“放松不用力”、“无力”,不生硬。“力掤”,产生的“力”却很大,不用力而有力。“肌松”是肌肉尽量少用力不用力的需要和表现,“力掤”是筋骨力的体现。

五、气力

有筋力、骨力、筋骨力、肌肉力,有没有气力?世界上找不出一个内气外放能把一根细线移动分毫的人。内气外放不能产生力学意义上的力。人体大部分少肉无肉的部位经不起击撞,为什么不把气运到这些部位增加抗击打能力呢?因为气没有这个功能,没有这么大的能耐。气与气感往往是孪生兄弟,气感只有在肌肉放松的条件下才出现,而肌肉放松后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不要指望气能干成事。搏击不相信气,用不着气。气行于筋串于膜,健身作用毋庸置疑,仅此而已。

传统武术里常提及的气力,是态势,不是内气产生的力,内气产生不出力来。态势具虚性,整体灵动,如流水寻缝,如鹅毛吹风。筋骨力、肌肉力则具实性。“意到、气到、力到”,意、气就是态势,力就是筋骨力、肌肉力。气力是战略性的,筋骨力、肌肉力是战术性的。年老腿脚不利索,身体不灵活,气力会严重衰减,再也造不出理想的态势。搏击场是年轻人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不会出现“耄耋能御众”这个事情。

太极拳套路,“空松圆活”,“全身好似气球”,“气遍身躯不少滞”,“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等等。推手,柔性用力,不丢不顶,等等。都是很好的练习气力的方法。年老者追求的气力,是空、净、静等的深化,这于“延年益寿不老春”,于健心健身有莫大的利益。

六、传统武术提出筋骨力的积极意义

肌肉力长得快,退得也快,一段时间不练,块头明显变小,力量明显减弱。使用肌肉力耗能快,容易疲劳,干重活肌肉累得不行的时候,韧带还没事。年老,骨瘦如柴,肌肉没有了,韧带、肌腱这个“老牛筋”却仍明显隆着。筋骨力一旦形成,能较长时间保持。

不管是外家拳术还是内家拳术,都是两条腿走路,一条肌肉力训练,一条筋骨力训练。只有肌肉力,用不出,只有筋骨力,无威力。武术对抗的时候,教练会提醒运动员,放松放松。放松是肌肉放松,肌肉少用力,让筋骨力发挥,战力能更持久,动作会更灵活多变,速度更快。筋骨力是传武提出,但不是传武独有,拳击、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等,都有,都自觉不自觉地在用。有筋骨力概念,会自觉有目的的强化和利用,提高锻炼和实战效果。

筋骨力训练中的甩、鞭、拧、裹等能增强韧带、肌腱、筋膜的弹性,肌肉力训练中的负重能增大韧带、肌腱、筋膜的弹力。太极拳不忌讳力量训练,没有肌肉力量训练的太极拳,是断了一条腿。现在绝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是为健身娱乐而练,只走筋骨力这一条路,无所谓。用意不用力、练筋不练肉的筋骨力练习,会有气行于筋串于膜现象,会有专注清醒,空旷澄澈,平静平淡,等等美妙的身心体验,练习起来情趣盎然,欲罢不能。这是肌肉力练习所不具的。开展体育运动是两个方向,一个是竞技体育,一个是大众体育。竞技体育,肌肉力练习和筋骨力练习应该齐头并进。大众体育,应注重筋骨力练习为宜。

七、巧用筋力、骨力、筋骨力、肌肉力等概念,使教学事半功倍

成年人或有外家拳基础的人,在学习推手时,先练“骨力”。猛冲猛推猛撞,以推动推倒对方为求。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瞎练”,会得到一个切身体会:前俯后仰左右弯斜容易被打倒,步幅太小会不稳,步幅太大会不灵,太硬容易受挫,太软容易被压瘪。这个时候,没练过的常人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一般功夫的也已经奈何不了他,这是初步具有了“骨力”。有了“骨力”再练“筋力”,再系统科学的练习推手。

断手时,移动不灵活,怕失重摔倒,四平八稳,稳打稳扎,间架不乱,我们告诉学生,这个人的骨力不错。手脚灵活,很有力气,初生牛犊不怕虎,积极进取,全力以赴,运动幅度大,我们告诉学生,这个人的肌肉力不错。又柔又软弹韧性十足,我们告诉学生,这个人筋力不错。手把手教学生推手,我们会说,“你只有骨力,太硬了”,会说“你用得是肌肉力,太死了”,会说“你用上筋力了,把筋吊起来了,把筋拉起来了”。分这三种情况提醒学生,学生容易理解容易进步。

武术的发力方法有许多种,其中的“身体如炸药”和“拳脚如发弹”这两种发力较为普遍和常用。前者在定步或稳步推进情况下容易发出力,发力较多受形体姿势制约。后者在运动在高速移动中也容易发出力,发力较少受制于形体姿势。前者因对间架要求较高,故常称之为发骨力。后者因对关节的松软要求较高,故常称之为发筋力。在教授学生练习“身体如炸药”发力时,常会说“要发出骨力”。在教授学生练习“拳脚如发弹”发力时,常会说“要发出筋力”。

分别以骨力、筋力、筋骨力、肌肉力、气力来提醒学生,来区分用力情况,学生容易养成正确地用力习惯,也知道自己目前是怎样一个水平。

备注:原文发表于《中华武术》2023年第6期

作者王荣泽简介:

王荣泽,1954年生,浙江省台州临海市人,退休前为中学老师。小学为田径队员,15岁习外家拳术,19岁学练太极拳,师承吴鉴泉入室弟子洪涤怀。1983年经县、地、省层层选拔、集训,代表浙江省参加南昌全国太极拳推手比赛获70公斤级第一名;1985年获浙江省70公斤级太极推手第一名。在《中华武术》《少林与太极》《武魂太极》《搏击》《精武》等刊物发表太极拳文章150余篇,2017年受国家体委指明出书《太极拳推手入门与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如何练筋骨?
基本功是太极拳的根基
武学的重要功法,“筋如弹簧,骨力如针”,使你的功夫日趋完善
为什么太极拳不以练肌肉为主?
​筋紧肉松——说说松与紧
内家拳入门之四:谈谈筋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