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70802养生堂观汗知病

出汗致死

前不久的一个大热天,63岁的王师傅莫名其妙的倒在了自家小区的门口,经抢救无效死亡。家人特别想知道一项身体硬朗从不吃药的他,怎么就突然走了呢?后来医生却从一件衣服上找到了答案:他的背心上有大片的汗迹!从出汗部位就可以找出身体哪个地方出问题了。

临床上中医传统习惯是一问头身二问汗。出汗的部位、时间、多少、颜色都是需要采集的病理资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和哪种疾病有关。

人体最爱出汗的地方:头面部前额,颈部,身体躯干的前后以及侧面,腋窝,腹股沟,外阴等。

出汗部位对健康的影响

头汗

头是诸阳之汇,胃热偏盛,湿热内盛的时候头汗容易出的比较多,比如一些人吃辛辣的食物的时候头部特别明显汗液排泄的多。

头汗与胃热相关。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还有一些从中医角度辩证的时候属于胃热偏盛的,脾胃湿热的或者肝胆湿热的疾病。

耳后是足少阳胆经的一个循行部位,这个地方出汗一般跟胆经瘀热或者肝胆湿热有关。可能会出现口苦,口干甚至胸胁胀满等表现。

胸汗

操劳过度,心脾两虚,同时可能会伴随一些心慌乏力,疲劳失眠等症状。胸汗与失眠心悸相关。胸汗与心脾两虚关系比较密切,心气虚或者心阴虚导致濡养心神的作用降低,出现心悸乏力,失眠抑郁的症状。如果长期如此,容易出现一些感染类的疾病。

手足心汗

手心汗多一般与激素水平波动有关系,湿热内盛的患者也容易手心汗多,湿热内盛可能是与其本身是湿热的体质有关系,有口中异味,口干口渴,腹胀,大便粘滞不畅等症状。如果长期得不到很好的调治的话,可能会引起代谢功能异常,高脂血症,高尿酸证,高血糖,高血压等。手脚心出汗与肥胖,更年期相关。

腋汗

腋下汗多一般是肝胆湿热或者脾胃湿热比较多,有时候阴虚的人腋窝也会出汗比较多。液汗与发热,细菌性肺炎相关。许多感染性疾病都会出现液汗多,包括病毒感染。腋窝的汗腺比较发达,发烧的时候腋下出汗是比较多的。

生活小窍门:发烧的时候可以通过降腋下的温度来物理降温

偏汗

偏汗也叫半身出汗,是指身体的一半,左边或右边,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出汗,另一部分不出汗的情况。偏汗多见于脑梗患者,截瘫患者,四肢麻木的人也会出现偏汗。偏汗与四肢疼痛麻木、冠心病、脑梗相关。

偏身出汗一般是气血不和,气血失调,瘀血阻滞,风痰阻络等因素引起的,这些情况多见的就是一些心脑血管类的疾病。

由于病人大量出汗,液体得不到适量的补充,出现血容量降低,低血压,凝血机制的激活导致体内血栓的形成出现心脑血管堵塞的疾病。脑梗以后,由于周围神经支配的问题,所以会很容易出现半身出汗。

汗血同源

汗是津液的一部分,津液是血液的一部分,所以有汗血同源,津血同源的说法。过多的出汗可能会影响血容量,血容量的减少导致血压偏低,出现低血压,血栓,心梗。

汗液是身体的“空调”,调节人体体温,正常的生理出汗是有效的排毒方式之一正常的生理出汗有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利于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但是大量出汗却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后果

正常的人体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汗液排量是500-600毫升左右,这种蒸发就是为了保持皮肤的正常代谢,保持经络平衡,身体健康。但是一些病人出汗量是比较少的,可能每天100多毫升,有的甚至不出汗。不出汗时间长了之后会出现皮肤干燥,皱纹,色素沉着等,易衰老。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灵柩·营卫生会篇

因为气血津液是我们人体构成的基本物质,中医学认为,津液进入脉中就是血液的一部分,汗是从津液秘浊而出,如果出汗过多,会使我们脉道空虚,血液偏少,出现各种疾病,所以我们说汗血同源。

【专家建议】一定要适当的补充水分,把脱出去的汗再补充一部分回来,保持体内水液的平衡。

汗液粘稠度对健康的影响

汗液从质地来说,汗液偏粘稠的一般都是偏于实热,多阴虚湿热,还会有周身困重,乏力,易疲劳等的症状;汗液偏清稀的一般都是阳虚的患者,多气虚,主要是阳气失去了温煦和固摄的作用,所以表现出汗液偏清凉的状态。

汗液粘不粘自己摸一下就知道,当我们接触出汗的皮肤,在汗液比较粘的时候是沾手的。

一样的环境下,出汗比别人快,如果平时特别容易出汗,环境的变化,稍微活动就会出汗和气虚,实热有关系。

汗液颜色对健康的影响

黄汗一般由肝胆湿热引起的,一般是黄疸,黄疸性肝炎,胆汁的代谢障碍出现问题;一些湿热体质的患者也会出黄汗,出汗颜色是淡黄色。

汗液颜色对健康的影响

黄汗一般由肝胆湿热引起的,一般是黄疸,黄疸性肝炎,胆汁的代谢障碍出现问题;一些湿热体质的患者也会出黄汗,出汗颜色是淡黄色。

正常的生理性出汗在出汗过后应该是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感觉,尤其是运动过后出一身汗特别痛快;一些人出完汗以后依然觉得有些烦热的感觉。出汗后皮肤温度清冷是因为阳气虚,如果皮肤温度发热是因为湿热或阴虚火旺。

【专家建议】出汗后燥热的人宜食用清利食物,如冬瓜,红小豆,薏米等;出汗后清凉的人宜食用益气固胃的食物。

促进排汗的食物

出汗少与体质相关,一些阳虚,偏寒体质的人群则出汗少,这些人群可以用一些偏温的药物或者辛温的食材。大葱、洋葱、姜、蒜、辣椒、韭菜、茴香、胡椒、花椒等辛温食材适合不爱出汗体质的人适量食用,这些食材有发散的作用。

【专家提示】出汗少的人要根据体质辩证的看待,不能盲目吃药或进补。针对不爱出汗但易上火的人要找专业的医生咨询一下,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方案治疗。

止汗小妙方
心脾两虚

【配方】

浮小麦5克   

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把药材放到水中煮开,代茶饮频饮即可。

【适用人群】气虚,没劲,乏力气短的人群

湿热内盛

【配方】

荷叶5克   

生侧柏叶5克:凉血,降脂降血压

【用法用量】把药材泡茶服用,代茶饮即可。

【适用人群】湿气重,口干口苦的人群

对于出汗比较多的人,体味比较重,可以通过外带香囊的方式解决。香囊里可以方藿香,佩兰等芳香化湿的药物。

【专家提醒】高血压,高血糖,心脑血管患者在大量的出汗时,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补充体液,保持血压平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汗知病
别被汗血同源给吓住
湿气让人胖催人丑,但祛湿的这三大坑,你一定踩过!
三伏天出汗=排毒减肥?这些部位出汗,其实是在掏空你的身体
什么病出什么汗,臭汗源于肝,虚汗源于肺,冷汗源于肾!
汗液的本质属于血,频繁出汗真的不是好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