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识意大利农业 | 14-16世纪意大利农业经济的兴起与衰落


每天晚上20:30准时送达

本文重点梳理了14-16世纪意大利农业经济的兴起与衰落,通过农业兴起的原因、表现及其衰落的过程,阐释了意大利农业在时欧洲的重要地位。并进一步指出: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之所以最后夭折,主要原因在于16世纪农业的衰落所至,从而揭示了意大利虽然是资本主义的诞生地,但却没有率先步入工业化大门的真实原因。

在前工业时代,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农业这个第一产业部门。农业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衣食住行,而且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近代工业化产生的重要前提。中世纪欧洲的农业,前期发展是比较缓慢的。但到了16-18世纪,欧洲农业出现了质的飞跃,许多学者称之为 “农业革命”。这场 “农业革命” 的出现不是社会的突变,而是有一个长期渐变的过程。即在此之前,欧洲农业生产就已经出现了许多关键性的技术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意大利作为欧洲早期农业革命的发起者,在灌溉技术、农业垦殖及新品种的引进起着优为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从14世纪中期开始,作为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农业却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所致:

第一、工商业的 “转向”。从15世纪开始,繁荣一时的意大利工商业经济逐渐地衰落了。伴随着工业的凋敝,商业也每况愈下,昔日世界性的贸易港口威尼斯 “门庭冷落”,来往船只稀疏可数。由于同东方贸易的中断,商业殖民地的丧失,热那亚等其他沿海城市成了 “死港”。工商业的衰落摧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表现为市民与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的 “转向”。“由于传统商业的危机,许多威尼斯人试图以庄园收入来代替海运收入,从而转向购买土地,成为地主” 市民及新生的资产阶级分子从工场主、商人向地主转化的现象也出现在米兰和其他城市,这里的工商业资本逐渐地变成了庄园地产。

这些工商业者的注入,使得意大利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充实。一方面农业发展投入的资金加大了。许多的工商业资本家和贵族都把农业作为自己主要投资的对象,发展庄园经济以弥补工商业衰落所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许多的手工业者和成熟的工匠投入到农业当中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技术的变革。在意大利北方,由于15世纪后期以来城市工商业经济的衰退,相当多的城市手工业者从城市来到农村,虽然他们促进了乡村工业的发展,但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更多地是促进了乡村园艺式农业的进步这种园艺式农业,主要是指农业的精耕细作,以及广种花草果木等经济作物,毫无疑问都属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在意大利半岛南部和西西里岛这些粮食主产区,这个欧洲的“粮仓”,农业生产也比欧洲北部先进得多。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很早就趋向商品化,粮食以及其他作物的种植越来越专门化,主要为城市消费者服务,资本主义化的农业开始起步。

第二,是由于欧洲其他国家农业的衰落,从而为意大利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在中世纪的后期,由于战争、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整个欧洲的农业的发展是滞后的。从14世纪不久,欧洲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阿尔卑斯山以北的地区,气候发生反常:春寒袭人,洪水泛滥;夏季淫雨,间有冰雹,寒冷潮湿,庄稼不能很好成长;秋天仍旧潮湿,庄稼不能黄熟;冬季严寒而漫长,庄稼冻死在地里。这样的气候持续了好几年。恶劣气候造成连年农业严重歉收。仅以英格兰南部的温切斯特主教区为例,该区1310年的收成明显低于1307-1308年的平均产量,而1315年低36%,1316年低45%,1317年仍低13%。产量低下,粮食价格自然上涨。该教区小麦,1317年的最高价是1313年最低价的5倍。法国东部的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地区,1313-1317年间,黑麦价格提高了3倍。据达文德(D' Avend)估计,这个时期法国小麦价格平均增涨了9倍。英国、法国和佛兰德的谷价涨到超过许多人的购买能力。整个欧洲,除部分地区外均长期处于饥寒交迫之中,饿殍载道,哀鸿遍野。1302-1305年,法国南部发生饥荒。1309-131年,德国南部、中部和西部发生饥荒,在一定程度上还扩及英国。1315-1317年受饥寒威胁的地区包括英、法、斯堪的那维亚、德国、低地国家地区。广大贫苦人民无力购买昂贵的粮食,只有以树皮、草根甚至已死动物的腐肉充饥。

第三,欧洲中世纪后期,人口大为膨胀,对粮食的需求增大。西方学者根据中世纪残留下来的零星资料,如人头税册、炉灶税清单、地租帐目和佃户名册等,推测某地区以及全欧洲的人口数量。由于所据资料不同,推算各异。但是,有一个共同意见,即认为欧洲人口在11至14世纪中叶期间,总人口比以前增加了一倍左右。拉塞尔(Russell)的推算似乎具有相当的权威性。他将全欧从500年至1450年期间不同年代不同地区分别作了估计,其中1000年与1340年各地区人口是:南欧分别为1700万与2500万;西欧、中欧与北欧分别为1200万与3500万,这是欧洲人口发展最快的地区,增加了几乎3倍;东欧分别为950万与1300万。由于地理和社会条件的差异,不仅大区人口发展不平衡,各小区也差别很大,如南欧内,意大利从1000年的500万,到1340年增为1000万,翻了一番;希腊与巴尔干半岛从500万增为600万;西班牙半岛从700万增为900万。按照拉塞尔的估计,全欧人口从1000年的3850万到1340年增为7350万,在340年内差不多增加了一倍。

增加一倍的人口,就要增加一倍的粮食,同时也要增加一倍的耕地。农民普遍地感觉到耕地的不足。而因耕地不足而引发的地价、地租和谷价上涨问题日趋严重。由于没有全欧的资料,只能引用个别地方的统计数字,或可窥斑见豹。如地租,意大利中部皮斯托亚(Pistoia)的变动情况:如果以1201-1225年为100,则1226-1250年为153,1251-1275年为178。许多官僚和大商人,看到土地价格上涨,经营土地更为有利可图,因此纷纷涌向农村去购买土地,建立庄园,开始大力经营农业。

所有这些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意大利农业的发展。意大利南部从10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欧洲农业的中心,因此在这场农业革命中,南方的农业技术也走在前面,包括农业机械的应用,新作物的种植,新耕作制度的实行,新的牲畜的饲养方法等。17世纪以后尼德兰、英格兰等地采用的农业新技术,大多是从意大利南部引进的,是意大利先进农业技术的北向扩张。如在灌溉方法方面,意大利很长时间以来就处于领先的地位。这当然与其自然条件缺水有关,但也不能否认工商业的 “转向” 所带来的重要影响。意大利的永久性灌溉设施的记载,最早出现于意大利的米兰,时间1138年。到了1250年左右,灌溉设施推广到了波河以北地区。14世纪到达帕尔马、莫迪拉、波罗纳等城市。到了15世纪末,整个意大利北部平原已成为先进灌溉方式的样板。而这些技术不断向北传播,对尼德兰、英国及法国北部等地区,后来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价格革命中农产品价格的飞速上涨,还促使意大利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垦来种植粮食。在布雷西亚和阿提利亚,在托斯坎那和教皇国,16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增加了相当多的耕地。至于粮食产量,在意大利南部,1550年左右,普通年成产出率(即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大约为10,歉收年成约为8,丰收年成则达到12。相比较而言,这时意大利南部的粮食产量要比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高,而且更为稳定。而且这一时期,在农作物品种上,意大利也取得了突破,在欧洲它最早引进了水稻的种植。

二、农业经济的衰落及影响

从16世纪中叶开始,意大利南部的农业生产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不像欧洲北部有那么显著的变化。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南方的农业专业化步子太慢。虽然这里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是为市场而生产,但农民门仍然在为自己生产消费品。在意大利南部,一千多年来一直流行着 “混作制”(coltura mista)耕作方式。顾名思义,这种耕作制度就是农民种植许多种不同庄稼,而不是集中种一样作物。这当然不是专业化生产。如果说作物种植有分工,最多只是不同的地块种不同的东西而已。这种生产方式,比起17世纪尼德兰、英国及法国北部流行的农业专业化生产来说,当然要落后许多,缺乏 “现代” 意义。这种生产模式的唯一好处,就是生产的风险性较小。那些种植单一作物的专业化生产是真正面向市场的,必须一切都依赖市场,稍有差池,就可能血本无归。但正是这种真正农业的市场化,使得尼德兰、英国等地的农业获得了较大发展。农业技术和耕作方法的变革,使得这些地区农产量大幅度的增加。如1650年时,英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已可为1.5个非农业劳动力提供粮食。而尼德兰地区的拦海造田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此外,从16世纪开始,意大利的农业开始部分地转向了经营畜牧业。这种转向最普遍的是改农田为牧场和草场,大量饲养绵羊。欧洲人的衣料主要是毛织品,故自古就有养羊的习惯,可以说无处没有羊毛资源。但多是自给,规模很小。较大者14世纪以前多在山区,如伊比利亚、意大利、希腊和巴尔干等沿地中海北岸的几个山脉绵亘的半岛,都是最集中游牧的地区。14世纪以后,迫于劳动力不足且昂贵,种植谷物投入多而获利微,养羊所需人力少而获利厚。这时,毛纺织工业有所改进,能织出中档和低档呢布,价格廉而销路广,扩大了为高档呢绒所限制的市场。14、15世纪以后,呢绒制造业不断向乡间迁移。这些因素促使呢绒工业大为发展,从而促使养羊规模扩大,牧养从山区扩展到平原,从游牧进而在固定牧场饲养。不仅边缘新垦农田,还是内陆的熟耕农田,都有相当部分转为放牧的牧场和种植饲料的草场。与英国 “圈地运动” 不同的是,英国在 “圈地运动” 发生之前,农业已经有了一个普遍的 “积累”,即 “前原始积累” 的阶段;英国的农民普遍富足,并且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富裕的佃农阶层约曼。而意大利的情况却并非如此。意大利农业的转向是采取杀鸡取卵的方式进行的。如15世纪意大利南部的阿普利亚(Apulia)每年移动的牛群达到50余万头,农业被畜牧业挤到次要地位,田地亦被掠为牧场。北部的伦巴底(Lombardia)平原,15世纪草场大为发展,种植苜蓿、红豆草等饲料,一年收割6-8次。有人说:“意大利北部的畜牧业,是以减少谷物种植为代价而发展起来的。”

正因为如此,从16世纪开始,意大利的农业开始不断的衰退,其欧洲农业中心的地位也逐渐地被尼德兰和英国等地所取代。意大利农业的衰落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致命的。因为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资本主义的生长点既不是在手工工场,也不是在商业,而恰恰是在农业这个重要的部门当中。因为 “工业和商业的兴盛,在一个农本社会里,首先必须有农业经济的长足发展,确切一些说,首先必须以足量的农产品剩余为基础。有了足量的农产品剩余,才有可能出现稳定的市场,才可能养活那一部分不再自给衣食的工商业人口。西欧中世纪从农村中最早游离出来的商人和工匠,当他们的聚居之地开始形成小城镇的时候,其中相当多的居民还兼作弄耕,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周围农村还不能为之提供足够的剩余产品,包括必要的工商业原料。城市经济之所以能够逐渐放弃农耕,其居民完全致力于工商业,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是周围农耕地区的发展。……所以说,农业剩余的增长,或者说超过人口增长的农业剩余的增长,是商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资本主义发生的基础。” 因此,意大利的资本主义一直都处于萌芽状态,而没有率先步入工业化的大门,真实原因就在于此。

END

文章来源于陈立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明朝经济发展
欧洲中世纪是这样的英法互掐德国农奴制意大利小商贩
资本主义缘何现在欧洲产生
论古代历史发展规律(三)
14世纪~16世纪末世界发展特征
你知道吗,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